梁挺勤
學校是一個小社會,學生是一個社會人,成績只是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人的學生,更應該懂得在社會中怎么與人溝通和交往。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組成部分,對學生教育的開展必須依賴班級的形式來進行。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及導向者,班主任要建設一個優(yōu)秀的班集體,不能僅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育人誨人、促進成長,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加強學生間的合作是提高班級凝聚力、提高學生集體認同感,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與合作意識的有效手段。
班主任是學生在學校期間的管理者,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能力首先需要班主任的積極工作。
班主任應正確定位自身角色,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技能與個人魅力,從而提升班級管理效率,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首先應樹立全班的共同愿景,引導學生積極融入班級管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使其積極成為班級的建設者與合作者,采用學生自我管理制度,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班主任應主動融入學生群體之中,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等,有意識地“放手”,引導學生在明確任務和目標的前提下,自主合作完成任務。
班級中某些學生能力強,本身就具備較好的合作和溝通能力,所以,班主任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那些平時相對沉默的學生身上,關心其生活,關注其所需、所想,引導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班級管理,互相合作與監(jiān)督。同時,班主任應重視每個學生的內在因素,預留一定的時間與精力輔導學生的心理,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針對合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安排諸如班級電燈電風扇開關,電教設備管理等能體現(xiàn)獨立負責精神的任務,培養(yǎng)其自信,再進一步安排其他合作能力要求較高的任務。
針對中職學生這一群體的特征,班主任應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過程中,定期組織開展與中職生職業(yè)內容有關的主題班會等集體合作活動,可以由班主任提供相關主題供學生選擇,然后以分組合作的形式,合理分組,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每組負責一期主題班會,每個人具體分管不同的工作,共同完成一期主題班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在學校的具體活動中,如登山、運動會、元旦文藝匯演等活動,確立班級活動領導小組,由學生分管不同的活動項目,通過活動讓學生互相發(fā)現(xiàn)彼此優(yōu)點,協(xié)作完成各種任務。
衛(wèi)生工作是學校的日常工作,在規(guī)范學生行為、營造優(yōu)美的校園寢室環(huán)境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這個載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可以通過確立大掃除的重點和主題,不同年級班級間可采取競賽形式,限定時間,限定人數(shù),統(tǒng)一標準,在班級內部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次大掃除或大掃除的一塊內容,每隔一段時間換清掃內容,最后在每個班中選取相應人員和學生會成員共同組成評審小組,對相同任務的小組進行評價。
寢室檢查方面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寢室文化建設,確立寢室格言、目標、特色名稱等活動形式,一方面創(chuàng)設良好的寢室文化,一方面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能力很大程度上基于學生自我獨立意識和溝通能力,同時讓學生樹立社會意識和在家庭里的責任意識,這些能力不止是在學校里面鍛煉,更重要的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中職學生在與家長溝通上往往比較缺乏,因此,可在學生放假期間確立回家的主題活動,社會的實踐活動,個人思想的提升活動等內容,在學生在校期間,及時通過各種網(wǎng)絡交流軟件反饋學生的思想生活動態(tài),引導家長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也關注學生身心的發(fā)展,使學生提高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