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姝
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小學語文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此,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成績,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相對于初中高中的語文教學來說,小學語文是很簡單的,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會讀會寫,還要將讀和寫結合在一起[2],相互滲透,讓學生可以將閱讀內容加入到寫作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效率。
在很早之前人們就已經意識到了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是古人讀書經驗的總結,是指書要熟讀才能領會其中的真意,“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說明要通過閱讀積累才能寫出好文章。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而將“讀”和“寫”分開教學,必須意識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讀寫結合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教學的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寫作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作文練習表達學生的思想感情。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和寫作兩者相輔相成,只有將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3]。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對學生進行最基本的字詞句教學,更要注重讀寫結合的教學。
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結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造,那他的一生永遠是模仿和抄襲。”這足以表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不可以一味地將自己的理解強行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正確引導學生自己理解課本內容,使學生在理解過程中不斷創新。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要創新在寫作方面。但目前,很多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會出現“大白話”,寫作內容缺乏內涵。這或許和教師的教學模式有關,有些教師喜歡將閱讀和寫作分開來講,導致很多學生無法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意這一問題,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將讀寫結合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如學習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這一課時,教師應該先教會學生這篇文章中的生字詞,然后讓學生通讀全文,初步理解文章內容,之后教師再進行補充。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在文章中學到的寫作手法練習一篇小作文,引導學生通過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在寫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有些學生對課本中的文章不怎么感興趣,但閱讀不僅是在課內,還可以是課外的。因此,針對有些學生對課本內容不感興趣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立圖書角,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范圍,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積累好詞好句的良好習慣,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自然會運用。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和前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閱讀的樂趣,熟練文章的寫作技巧。在讀寫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和分析課文的寫作方式,讓學生領會和感受作者的寫作方式,并在這一基礎上進行仿寫訓練,在仿寫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學習《刷子李》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動作描寫加上想象手法仿寫這一句“刷子李刷墻——只見師傅悠然擺來悠然擺去。”通過仿寫訓練加深對寫作手法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是重中之重,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改變教學模式,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讓學生認識到讀寫結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