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吉方
(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安徽合肥 230601)
近年來,高校對學生心理健康關注程度越來越高,由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突發事件時有發生,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不但對學生自身發展有消極影響,而且會影響到學校日常管理工作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各大高校的重點建設問題,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內容比較單一,形式較為傳統,缺乏時代性特征等問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有很大的可進步空間。
高職高專類學生一般在校時間平均為2.5 年,由學生角色轉變為社會人士角色的時間間隔非常短,在入校后剛剛適應大學生活,進入正常學習生活狀態不久就需要考慮到就業問題,引發心理壓力,而心理普測一般是大一進校后測評,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角色的變化,心理會呈現波動狀態,大一進校后測試可以篩選出一部分有心理問題的同學,到后期基本沒有量化測試,多數是根據輔導員觀察以及班級同學反應做出心理問題的判斷。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學作為理論支撐結合大學生心理狀態的理論體系。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隸屬于兩個不同的專業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提出,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結合不等同于代替。很多高職高專類院校思政專業教師及輔導員偏多,心理專業偏少,對于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知識不夠專業,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沒有心理異常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錦上添花,讓學生思想狀態得到提升;而對于真正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不能夠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而且可能出現逆反心理。心理存在異常的現象需要專業心理學知識來解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夠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高職高專類專職輔導員招考的專業設置一般為不限專業,教育學心理學臨近專業,兼職輔導員更加是專業各異。盡管教育學專業會學習一些心理學課程,但是對于心理學專業知識了解程度并不深刻。而與學生緊密相連的一般是輔導員,第一時間發現學生心理問題也是輔導員,所以輔導員維系著學生與院系之間的關系,也維護著學校穩定與發展。很多突發事件中的心理問題都有較長的潛伏期,輔導員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也決定了是否能夠及時發現和預防突發事件的發生。
目前高職高專類院校心理咨詢工作以心理篩查與學生自由自愿咨詢為主,主要目標是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內容形式比較單一,通過量表形式篩查出心理異常的學生,但是對于灰色地帶的學生沒有相關的干預措施。因此,應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內容,由以解決心理問題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向以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模式轉變。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擴大講座受眾范圍,將心理健康教育做成大眾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學必修課程,將心理學基本知識宣傳到每一個同學,提升學生自我修復心理問題的能力。開展心理團體訓練和素質拓展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陽光體育相結合,增加心理健康的戶外活動,提升學生對心理學的興趣,以心理專業教師為心理委員開展培訓,心理委員培訓班級學生為主要開展形式,由點到面,全體參與,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動參與程度。
大一新生入學階段,心理普測可以篩選出一部分心理異常的學生,在三年的動態變化中,學生心理狀況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大二、大三階段是高職高專學生的心理變化重要轉折期,這一階段特別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情緒,不僅需要輔導員觀察,更加需要將心理特征量化用量表測量,將學生的靜態測試結果轉化成動態的曲線圖,以動態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預防心理問題,對灰色地帶的學生予以積極關注,積極引導正能量,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關注心理狀態異常的學生,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防治結合,綜合治理。同時,還要動態監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量化提高工作的準確程度。
輔導員的心理學專業知識會影響到工作中對待心理問題學生的處理方式,輔導員應加強心理學專業知識培訓,提升輔導員判斷心理異常的準確度,準確把握哪些學生是存在心理問題的,哪些是情緒上出現波動的,從心理學專業角度解決學生的一般心理問題,引導學生由情緒低谷期向正能量方向發展。將心理學真正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利用心理學知識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待,將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樣化,對待不同的學生,根據其個性心理特征,進行不同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