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璽
(荊門技師學院 湖北荊門 448000)
實踐教學概念是相對于傳統的理論教學概念而提出的。在當前的中等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許多專業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這是因為隨著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中職生在畢業以后呈現出“所學知識與實踐操作相脫節”的現象,學生難以適應崗位需求。中職機械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有賴于實踐教學體系的合理建設。因此,中職院校機械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應該具備動態性特點,即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和崗位需求及時作出調整與完善,機械專業教師要牢牢把握住這一特點,開展綜合性實踐教學活動,推動中職學生機械操作能力的發展。
中職機械專業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因此,如果教師的教學內容想要跟隨時代步伐、滿足行業動態需求,就要轉變原有的實踐教學理念,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找準教學目標,從根本上提高機械專業課程教學效率。這就要求機械專業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要結合在原有實踐教學模式基礎上,提高對學生職業綜合素質和實踐技術水平的重視程度,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設計。在某一模塊的教學內容解讀完成后,對學生的機械專業技能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擁有自己面對實際問題的機會和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電子電工基礎知識教學活動時,我指導學生開展了相應的實踐學習活動,帶領學生到工廠中進行參觀,要求學生對崗位工作人員的具體操作進行詳細記錄,然后回到課堂上做整理。再結合我在課堂上為學生所講述的機械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到我校的實訓場地內作實際操作。此外,我結合學校的寒暑假時間,利用校企合作模式的優勢,帶領學生到合作工廠內進行專業實訓。使學生在長時間的工作實踐中慢慢鞏固所學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機械操作水平。在這種實踐模式下,學生樂在其中,對那些只在書上見過的機械充滿了好奇,在這種好奇心理的引導下學生的實踐熱情十分高漲。在工廠師傅的帶領下你追我趕,爭相操作機械,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根據這些年的行業發展現狀來看,相關企業在招聘機械類操作人員時,有許多職業院校的畢業生達不到上崗要求,原因在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不足。而機械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方式是影響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師堅持“演示為主,操作為輔”的實踐教學方式,勢必導致學生只看不做,降低了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因此,中職機械專業教師要及時轉變實踐教學方式,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本身的操作過程中,以“課堂理論講述+實地機械操作”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
以機械專業中“簡易連桿體的造型”相關教學活動為例,在進行這一模塊的實踐教學時,在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時,我把這一模塊的知識進行了整體分解,分為連桿應用空間、連桿結構分類、連桿分體組合、連桿工藝結構以及連桿視圖識讀五個方面,在每個方面中又細化出若干個小的知識類別。學生進行實踐設計的過程,就是從不同的知識模塊中抽取相應知識進行操作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分解式實踐教學活動,使得多元工程元素與專業知識學習有機結合,將整體的實踐任務分解為不同層次的小型實踐任務,使學生逐一貫徹落實操作,從而提高了機械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中職機械專業教師在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發揮硬件設施的作用,同時還要重視教學軟件的提高與完善。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動態調整的方式,構建一個完備的動態教學體系。從機械理論基礎到實際操作訓練進行全程指導,設置富有趣味性的實踐操作項目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
比如在機械專業的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整體的機械理論知識教學過程進行階段性劃分,分為理論教學階段、實踐教學階段、校外實訓階段和綜合教學階段四大階段。并在每一個教學階段中穿插趣味性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理論指導為基礎,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趣味性知識競賽活動;以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為依據,為學生舉辦實踐操作競賽;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基礎,舉行班級之間的實訓知識操作競賽。最后通過綜合訓練的方式,將各個階段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培養出專業知識過關、機械技術水平高的綜合能力的社會職場人才[1-2]。
綜上所述,由于中職機械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較為復雜,涉及數學知識、動力學知識和繪圖知識等多種知識,所以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實踐操作也會產生一些問題。這就要求中職機械專業教師合理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從整體上把控,參照中職生的學習能力、技能掌握程度、專業思維方式等要素,設置具有層次性、科學性的實踐訓練體系;同時做好校內外實踐資源的整合,實現學生基礎知識與實踐能力協調發展的教學目標,推動中職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