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景艷
(德惠市第25中學 吉林德惠 7277848)
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的英語,將原本抽象、枯燥的英語閱讀學習的過程變得視覺化、形象化、立體化、圖像化的動態圖示,在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聯想力等的基礎上,實現學生對學習對象的創造性的理解和體驗。在思維導圖模式下的英語閱讀,讓學生在視覺化的閱讀的驅動下,對閱讀對象能夠形成更加簡單、直觀、具體,因而學習的效果更加立竿見影。將乏味單調的閱讀過程變得有型有色,圖文并茂,使閱讀變成“悅讀”、折磨變成享受,讓英語閱讀教學更加高效、活潑、生動。因此,思維導圖模式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能夠使閱讀變成“悅讀”,使缺乏興趣的學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樂學好學。
利用圖文并茂,形色合一的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把原本需要學生通過反復閱讀、分析、判斷等復雜的學習過程才能夠掌握的教學內容變得簡單化、形象化、立體化,對學生高效閱讀學習的展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視覺是學生接受和獲取信息材料最為直接的手段,經研究表明,人們有70%以上的信息接受源自視覺手段,同時視覺信息也是最容易被學生儲存和保留的信息。因此,利用賞心悅目的思維導圖模式展開英語教學實踐,對悅讀行動的有效開展,起到積極的奠基作用。
例如,在學習《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的學習實踐中,教師利用思維導圖模式,將班里學生的To school 的方式利用圖示的形式一一展示在思維導圖的旁側,作為興趣導入的開端,而在Crossing 這種方式學生很少見,也是非常驚訝的一種方式,之所以驚訝也在于其危險程度,每過一次就相當于是在死亡線上徘徊奔走了一次,但是圖片的鏡頭轉向孩子們居住生活的條件,滾滾的河水把家和學校隔開,學生們為了上學,必須要穿過這條奔流的河水,沒有橋、沒有船,為了過河上學,家長只能為孩子們架起一條“智慧之橋”——繩索橋,因為渴望、因為習慣,孩子們are not afraid,Because they love School。一座理想的橋是他們的共同愿望。這座理想的橋是七彩的承載著孩子和家長們的無限希望的希望之橋。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閱讀和悅讀得到了情感的自覺轉化,因而悅讀的效果在學生們的情感因素的熔鑄中得到有效地提升。
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動起手來、動起腦來,通過設計、制作思維導圖,將文本的結構框架、學習形式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加立體直觀,因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將思維導圖的學習模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手繪構圖,在自主性的創造體驗的過程中,實現快樂學習、快樂“悅讀”。
例如在學習《Thanks 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時,在思維導圖模式下的英語悅讀學習,學生利用已經掌握的手繪方法,將閱讀對象以中心結構圖的形式,從中心向四周輻射延伸,從傳統的節日——中國(美食舉例)——美國節日(美食舉例)——火雞制作,從節日的來源——節日的意義——節日美食的制作過程,學生可以通過文字圖示來體現,也可以通過圖畫的形式來制作表現,在生動形象的思維導圖建構的過程中,把文本閱讀的內容從抽象變得立體,從枯燥變得形象,因而學習的過程在學生的手腦并用的學習實踐中更顯得生動有趣。
隨著現代化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信息化在初中教學實踐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在教學實踐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只需借助網絡媒體,輸入自己學習的內容,就會有海量的思維導圖模式進入學生的視野,在豐富的思維導圖的驅動中,促進學生的高效悅讀體驗。
例如在學習《What are shirts made of》時,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學習軟件,去搜索查詢、整理分析、歸納總結關于文本的相關信息要點,在對文本的多角度、全面地分析和理解體驗的過程中,形成對文本的生動形象的閱讀體驗,在主觀能動性被有效激發的前提下,實現學生的悅讀體驗[1-2]。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利用思維導圖模式展開具體的教學實踐,讓閱讀的過程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和生動性,讓學生的閱讀能夠在積極的情感因素的驅動下,展開高效閱讀、興趣閱讀,讓閱讀成為學生的快樂體驗,閱讀的效果在學生的悅納體驗中,得到有效地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