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艷
(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文昌實驗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000)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該給幼兒創造寬松的活動環境,給每位幼兒提供參與嘗試的機會,并且要給予鼓勵和支持,對于幼兒大膽提出的問題和發表的意見教師要及時給予回應,我們要學會引導他們學會尊重他人的經驗和想法。那么為了讓幼兒更好地釋放天性在培養幼兒興趣的基礎上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低結構材料的使用進行闡述。
教師要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性格以及興趣為其提供適合的活動材料,教師在大、中、小班投放的材料幾乎沒有差別,在美術區基本上都是:水彩筆、油畫棒、折紙和彩泥。雖然這些是幼兒繪畫時的基礎材料可是我們可以在投放的數量、方式和投放時間做一些調整,要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投放。
因為很多活動區域的材料不符合幼兒年齡的特點,所以幼兒園對教師進行了關于活動區域零件投放的理論知識培訓,但還是會發生例如像在小班給幼兒放不適合幼兒活動的材料,因為小班的幼兒動手能力相對差一些,很容易就產生挫敗感從而放棄這項活動,甚至有的材料還會威脅到幼兒的安全,這些都需要教師注意。
很多教師都是被動“作為”,對于上級布置的任務,將班級的活動材料豐富起來,所以教師就會按照規定投放材料完全沒有考慮到這些材料是否對幼兒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盲目地投放材料無法對幼兒因材施教,最終會導致幼兒停止在當前的水平無法進步。
上段我們將區域活動內的材料投放的現狀以及解決措施進行了講述,接下來我們就要針對這些根據幼兒實際情況,擺放的材料如何正確使用進行探索。
教師要科學調整區域材料,使材料可以更適合幼兒。同時教師要練就“耳聽八方、眼觀六路”的本事,通過全面觀察、個別分析的方法并且要對幼兒和特定的材料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要引導幼兒正確使用這些材料。舉個例子,教師對于大班的幼兒會投放一些難度系數稍高的材料做實驗,像:膨脹的氣球,并且為這個實驗準備了小蘇打、醋、杯子一些實驗器材,幼兒對于這些材料和實驗的步驟不了解,教師就可以將游戲的步驟圖先提出來做一個小游戲讓幼兒明白實驗的操作方式并且在游戲里將小蘇打、醋和杯子等實驗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穿插其中,然后讓幼兒根據操作提示一步步將試驗完成使膨脹的氣球這個實驗可以順利開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區域活動的開展也只有引起幼兒的注意才會吸引他們動手操作,幼兒對于“興趣”并沒有一個具體的定義和概念。但是幼兒卻明白只要是他喜歡的就會花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像是有一次教師組織的活動“我和我的家”,需要幼兒和家長共同完成。在這期間教師引導幼兒要做好相關準備,比如家里的照片還有將自己的家利用一些紙盒、火柴、膠水做一個微型的小家來,教師可以提前將這些東西準備好,并且幫助幼兒操作,幼兒看著平凡無奇的紙盒慢慢地通過自己的裁剪變成小房子、小桌子、小椅子等簡單卻又形象的小家具時,那種從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是非常有意義的。
經過調查了解,很多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材料都是開放性的低結構材料,仔細觀察不難發現,生活之中處處皆“驚喜”,到處都是“寶貝”。幼兒園的材料不用止步于學校提供,豐富多彩的材料是離不開幼兒家長介入的。各位幼兒老師可以將低結構材料的思路拓寬,放眼“世界”,更深層次地理解和回收低結構材料投放在我們區域游戲活動中去[1-3]。
標新立異,設置主題。幼兒教師可以適當地選取此次低結構材料的活動主題,比如環保創意,這是一個相當有特色的文化項目了,我們還可以號召社會上一些工廠或者教育機構,將他們不用無害的材料收集起來,教師在檢查過這些材料確定無毒無害并且沒有任何安全隱患時就可以改良并投放到我們的游戲區域,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豐富孩子家長動手能力的一次活動,也可以促進家長和幼兒的溝通思考,最重要的是這是在無形之中向大家傳遞了環保和創意意識。當然這也不是憑空就能想出來的,早在意大利瑞吉歐就有了這個想法,并且還設立了政府支持的非營利性機構環保創意回收中心。這個環保創意回收中心早在1996 年建立,旨在支持瑞吉歐當地各個教育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