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影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鐘園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000)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不斷展開,游戲所帶來的價值被更加重視。幼兒的游戲也從室內(nèi)走向戶外,戶外體驗場因此誕生。在戶外體驗場自主性游戲中,幼兒的自主性更強、活動范圍更大、人員流動更大,在此基礎上,教師針對戶外體驗場自主性游戲所進行的指導以及教師在游戲中所承擔的作用被越來越多地探討和研究,旨在加強教師的指導效率,促進幼兒在游戲中的全面發(fā)展。
經(jīng)過筆者親身的參與指導、觀察,通過記錄后發(fā)現(xiàn)每次角色游戲的時間為45~60 分鐘,教師幾乎都是在指導,沒有時間被剩下。在針對指導效果的記錄分析中,正向效果占比雖然高于無效及負向效果的占比,但無效及負向效果的占比相對來講也比較高,教師的指導行為不但出現(xiàn)指導頻率過高的現(xiàn)象,在指導效果上有效性偏低。
導致教師指導效率偏低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缺乏有效而全面的觀察,首先戶外體驗場背景下的自主性游戲是一個比較全新的事物,對于青年教師在觀察指導能力方面本身就相對欠缺,對于幼兒的了解還不夠深入,無法準確地將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劃分開來,也無法捕捉不同年齡幼兒的指導要點。在面對幼兒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的情景,教師無法精準判斷什么時候應該指導,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去指導。同時戶外體驗場游戲涉及的范圍比較大、幼兒人數(shù)較多,因此進行全面的觀察相對來講比較困難,因此造成教師觀察不全面,指導效率不高。
根據(jù)現(xiàn)場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指導中教師的多數(shù)標準并不是幼兒的需求,教師的主觀指導意愿很強烈。例如教師會說:“你可以去干什么”,“你是××角色,你應該做什么”。自主性游戲的魅力之處便是幼兒有很大的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幼兒是自主性游戲的主導者,自己控制游戲的進程,決定扮演的角色。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材料、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伙伴。那么教師的指導也必須是在遵循幼兒自我意愿的基礎上進行的。究其原因主要有:幼兒第一次嘗試在戶外進行混齡混班的大型游戲,幼兒對場地的不熟悉,導致游戲呈現(xiàn)不出幼兒的水平,教師急于讓幼兒盡快進入游戲狀態(tài)。其次是教師針對的不僅僅是自己班級的幼兒,在指導其他班級幼兒時可能會出現(xiàn)幼兒不聽其他班級教師的指導,導致教師只能尋找比較直接簡單的主導方式進行指導。自主性游戲中幼兒是在以自身的經(jīng)驗來創(chuàng)設游戲,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自己對世界的了解,從中發(fā)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教師如果太過于主觀地去指導幼兒的游戲,以成人的視角去看待幼兒游戲中的情景和問題,勢必會對幼兒的游戲造成不良影響,使幼兒的發(fā)展停滯不前。
在觀察戶外體驗場自主性游戲時發(fā)現(xiàn),教師對于幼兒的游戲指導比較淺層次,流于表面。對于幼兒已有的游戲經(jīng)驗以及游戲水平的深入挖掘不夠,這類游戲采取的是混齡混班游戲,因此在指導游戲幼兒的人員流動很大,教師比較難以做到針對性地深入指導。同時混齡混班時,教師面對的可能是別的班級的幼兒,因此教師對幼兒在體驗場游戲中的游戲水平和狀態(tài)不是很了解,很難做到在原有基礎上深入指導,進行經(jīng)驗的提升。
觀察能力是幼兒園教師必備的能力之一,在《綱要》中也指出教師必須成為幼兒游戲的觀察者,由此可見觀察的重要性。在戶外體驗場游戲中教師對指導時機、指導方式的判定來源于對游戲的全面觀察,不適宜的方式和不恰當?shù)慕槿霑r機會使指導效果大打折扣。首先,教師要耐心地觀察幼兒,觀察不僅需要眼睛,更需要大腦,要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判定,再決定指導的時機和方式。同時教師的觀察要不露痕跡,教師的視線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壓迫,會造成幼兒行為的不自然,導致信息缺乏有效性,應在游戲之外進行觀察,獲取有用的信息。在對自主性游戲進行指導時,要時刻關注幼兒,了解幼兒的游戲進程,從中分析真正需要被指導的問題和方向,并給予最適宜的幫助。針對戶外場地比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分區(qū)域定點指導的方式,進行某個區(qū)域特定的觀察,針對青年教師自身觀察指導能力欠缺的問題,青年教師應當首先提升自己在觀察方面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同時結(jié)合每次的活動做好觀察記錄,進行活動觀察的反思,提升自己全面觀察能力。因此教師應注重發(fā)展自身的觀察能力,以便更好地為幼兒提供游戲指導。
幼兒在戶外體驗場游戲里是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主動的、自發(fā)的,對于游戲充滿興趣和探索的欲望。因此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要尊重幼兒,理解他們的需要和發(fā)展。戶外體驗場游戲是幼兒第一次嘗試在戶外進行混齡混班的大型游戲,幼兒對場地的不熟悉,導致游戲呈現(xiàn)不出幼兒的水平,因此在指導時教師不能急于讓幼兒盡快進入游戲狀態(tài),要在耐心觀察的基礎上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教師在每次地游戲前針對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幫助幼兒了解游戲規(guī)則,在每個區(qū)域更好地進行游戲。在戶外體驗場游戲中,幼兒才是游戲的主導者,教師只在幼兒出現(xiàn)無法解決的問題時進行介入,給予提示和輔助。
反思作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職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教師應時刻保持對指導行為的反思,促進教師指導能力的提升,讓指導更有效、更適宜、更貼近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教師因為自身經(jīng)驗不足原因、戶外體驗場游戲場地較大、混班造成的人員流動性比較大、對混班幼兒游戲經(jīng)驗不了解等原因造成的指導不深入,教師要勤于反思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在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反思,尋求正確的解決辦法,提升自己游戲指導水平。同時可以在年級組、班級進行問題研討,通過自我反思、相互探討學習提升戶外探索游戲指導水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