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林
(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民族中學校 重慶 409600)
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技術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情感教育的滲透,提高學生的各項修養,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做好充足準備。
如果學生能夠對生物知識充滿興趣,那么其注意力也會更加集中,能夠主動去學習生物知識,通過細致觀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1]。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需要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靈活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第一時間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對生物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真正融入生物課堂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有關細胞增殖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幾張有趣的圖片,分別是受精卵、胚胎時期、嬰兒時期、幼年時期以及當前照片,當前照片可以采用班級內某一學生的照片。之后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圖片,并進行適當的引導:“同學們,你知道第一張圖片上的是什么嗎?這是受精卵,它會慢慢形成一個胚胎,之后會變成一只一個幼兒,學會爬、走路以及跑,逐漸成長,到了適當的年齡開始上學,如今他就在咱們班認真聽課。”學生會被這一引導吸引注意力,正好教師還需要繼續提出問題:“從一個受精卵變成一個成年人,細胞會經過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借助這些問題引出該節課的新知識。
又比如,在教學有關生物多樣性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野生動物狩獵的視頻,吸引學生分散的注意力,能夠在上課時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在勾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后,教師就需要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同學們,你認為天敵的存在對于斑馬來說是否只是有害的?為什么動物一定要存在天敵呢?如果一個動物沒有天敵會發生什么?”學生需要圍繞著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在完成討論后,這時還需要給學生提供一組資料:在某一大陸兩岸的羚羊進行對比研究時發現,東岸的羚羊奔跑速度遠高于西岸的羚羊,你知道這是什么原因嗎?導致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因為東岸有一個狼群,羚羊時刻處于危險的生活狀態中,因而需要快速奔跑才能躲避狼群的追捕。借助這一案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該節課的知識點,還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
無論是初中階段的生物,還是高中階段的生物,都存在一定的難點和重點,而這些內容是學生必須要牢牢掌握的[2]。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積累較多的生物知識,但是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和把握這些內容,也會對學生日后掌握新技能、學習新知識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和掌握生物知識,增加生物知識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例如,在教學有關神經系統的內容時,教材中只是為學生展示了一些亞顯微結構示意圖,學生無法將圖片內容與神經系統有效結合起來,也就無法更好地掌握該節課的知識點。此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動畫:先從兩個神經元細胞入手,讓學生能夠認識到細胞之間存在一定的空隙,教師需要為學生介紹這一間隙叫作突觸間隙,并提出適當的問題:“突觸前膜與突觸后膜在哪里呢?”直觀的動畫可以讓學生更快得到正確答案。接下來教師需要為學生繼續演示神經遞質從突觸小泡中釋放,并通過突觸前膜利用間隙作用從而到達突觸后膜的整個過程,讓學生能夠準確掌握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又比如,在教學有關植物生長素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科學家發現植物生長素的過程,學生需要認真觀看動畫內容,觀察實驗現象,提出自己的問題,并驗證自己的假設,與科學家得出的結論進行對比。借助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有關生長素的知識點,準確把握植物的感光部位,同時還能讓學生學會利用科學的方法驗證自己的觀點,非常有利于學生科學精神與生物素養的提高。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只重視生物知識的教學,未能重視學生價值觀的塑造,未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這非常不利于學生日后的發展和成長[3]。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既需要重視生物知識的教學,還需要重視學生各項能力的穩步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三觀,同時認識到生物知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例如,在教學有關溫室效應的內容時,教師需要為學生播放一些與溫室效應相關的圖片、紀錄片等,如《環球同此涼熱——溫室效應》《溫室效應的后果》《全球變暖的大騙局》等。學生需要認真觀看內容,并說說自己觀看后的想法和體會。有的學生在觀看完后說:“這些都是溫室效應給人類、動物所帶來的災害。要想讓動物更好的生存,人類更好的生活,我們就需要嚴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學的使用各種各樣的燃料,同時還要重視植樹造林,避免溫室效應給人類和動物的生存帶來更大的危害。”教師還要進行適當的總結和引導,使學生能夠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真正從自身做起貢獻自己的力量,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在這樣的生物課堂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有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實現學生良好三觀的確立,非常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
總而言之,生物知識本身就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教師需要具備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生物知識的趣味性充分呈現出來,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