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蕊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毓秀中學 河北唐山 064100)
受教育經費欠缺或其他因素的影響,當下我國很多中學學校并沒有配備完善的音樂教育設施設備,中學音樂教育仍以需要在普通教室內開展。而音樂作為一種開發性、內容呈現自由多樣性藝術,普通教室或多或少的會對音樂教育帶來一定限制。通過運用多媒體,能夠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呈現枯燥單調的樂理知識,有效彌補普通激發學生興趣,有助于提升中學音樂教育水平。因此有必要對中學音樂教育多媒體運用進行探索分析,這對于提升中學音樂教育質量水平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音樂教學內容本身較為抽象,尤其是針對樂理知識的講解,在學生看了既晦澀難懂,又難以理解。而在中學音樂教育中運用多媒體,得益于多媒體豐富的信息呈現方式,能夠使得音樂教學信息化抽象為直觀,減輕學生音樂學習難度,通過將抽象的樂理知識以視頻、圖像等方式加以具象化呈現,有效加深學生對樂理知識理解,提高中學音樂教育水平。
多媒體與互聯網絡相連,因此在實際開展中學音樂教育中運用多媒體,能夠依托于互聯網絡,尋找更加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有效開闊學生音樂學習視野,豐富中學音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音樂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運用多媒體,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需求,親自制作和編輯一些音樂片段,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1]。
在傳統中學音樂教育中,樂理知識講解過程的時候,很多時候仍需要教師通過進行板書來實現,黑板的容量有限,很難將教學內容詳細表述清楚,且耗費大量時間擦黑板,難以實現音樂教學效率提升。而運用多媒體進行音樂教學內容呈現,能夠有效節省教師板書量,顯著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沉浸在音樂所展現的情感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情境,更有助于音樂教學效果提升。例如在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投影,向學生展示一些珍貴的抗日影像片段,一幅幅珍貴的視頻動畫展現了革命先輩為了通過音樂、圖片、視頻多方面的刺激,激發學生愛國情感,從而加深對國歌的認識與理解,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2]。
在中學音樂教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為了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價值,教師還需要幾何不同音樂教學需要,靈活選擇不同的多媒體技術,從而更好地向學生進行音樂知識內容的呈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認知與理解。例如在進行“切分節奏與附點節奏”樂理知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Encore”音樂打譜軟件將相應音樂節奏制作成具象化的圖片,實現抽象音樂知識具象化呈現,有助于加深學生的對節奏點的理解。在此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靈活利用“PoerPiont”演示文稿軟件,將圖片處理成動畫,從而讓樂符真正動起來,從而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對抽象樂理知識的理解,有效提升音樂學習效果。
在傳統音樂教育中,很多是以說教式、灌輸式方式為主,導致學生在進行音樂知識學習時,通常處于比較被動的學習狀態,嚴重抑制了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此為更好地實現學生個性化培養,教師在實際開展音樂教育過程中,通常引入探究式音樂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表不同的看法,學生的個性化也得以實現更好地張揚與展現。例如在開展與“音樂聲”相關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不同的音樂聲音,比如鋼琴聲、打擊樂、合唱曲、小提琴聲等。從而引導學生仔細分辨并鼓勵學生猜測哪些是單純樂器聲哪些是音樂聲音。通常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彰顯學生學習主體性,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記憶,提升學生個性化培養效果[3]。
綜上所述,如今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下,多媒體技術應用也日趨發展成熟,在中學音樂教育中需要注重多媒體技術的進入,通常結合不同的音樂教學場景,采用不同的多媒體運用策略,促使多媒體的作用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從根本上提升中學音樂教育質量水平,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