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楊
(寧夏銀川市興慶區回民實驗小學 寧夏銀川 750011)
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都還處在剛剛開始逐漸發展成熟的時候,所以一般來說,小學生更樂于接受具體的形象,而對語文課程中的文字描寫等大多不感興趣,也相對不愿接受。但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前大多會通過網絡選擇一些圖片、視頻等資源,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更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
比起小學時理性動腦的數學或者具有文化差異的英語,小學語文多是基礎知識,學生在小學時學習語文主要是通過基礎性的學習培養對文字和語言的感知能力,為日后學習更高層次的語文打下基礎,所以小學語文的教學工作會影響學生以后的語文生活。但是想要能有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成績,必然少不了多次練習和對知識點的鞏固。所以,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互聯網教學資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更具體形象的知識,將文學特有的感性變成理性的知識,讓小學生能有基礎性的學習語文的整體思維框架,利用網絡技術帶領學生反復了解反復練習,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可以給教師和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又清晰的各種圖片和音頻資料。在課堂教學時,能提供更為直觀和清晰的感受。教師在平時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或者給學生一個主題,讓學生回家先在網絡上搜索學習相關的視頻資料,有助于教師在課堂上更好地推進課程。
比如,以這部編版小學教材為例,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開國大典》這篇課文中,教師在備課時就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相關的視頻,既展現當時的情境,也能讓學生具體清晰地了解當時的情況,體會那激動人心的時刻,也能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對于小學生來說,想要充分吸引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就要激發起他們的好奇心,而通過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問題就能很好地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思考,再通過播放多媒體視頻,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讓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對互聯網信息的運用能力都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在教學技術設備不斷進步的同時,教師的能力也要不斷進步,校領導要對教師使用互聯網的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同時,學校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電腦上的各類游戲、手機中的各種應用軟件對學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對學生的學習和思想都有一定的弊端。學校一定不能忽視相關方面的教育,正確使用學習類應用軟件,提升利用互聯網學習的意義。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時候,必然會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和互聯網的各種功能,即使互聯網給學生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同樣也存在不利的影響。互聯網世界信息復雜,真假難辨,小學生年紀小。所以,學生如何正確選擇學習資源利用網絡工具是很重要的,教師不僅需要正確地指導學生,自己也要有相當程度的信息素養。教師要注意提高微課等學習資源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在利用視頻教學和吸引學生時要注意時長和效果。由于互聯網世界是一個花花世界,小學生自制力又不強,很容易誤入歧途,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使用網絡,分辨網絡上信息資源的好壞,選擇優質的、能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信息。
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的課堂教學,多媒體自然是最常見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教師們要認清,即使多媒體很方便,優勢比較多,可在教師進行使用多媒體時,也要將多媒體教學的時間、內容比重等分配恰當,盡量最大限度發揮多媒體的輔助教學的作用。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是根據課程內容設置而來的,而不是為了使用多媒體才選擇它。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利用互聯網進行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其實是想讓學生能夠學會自主學習以及利用工具進行自主探究。教師的教學也是基于這一目的,要激發學生對使用互聯網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要提升自身的互聯網使用水平,能為學生展示更加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心情。此外,教師不僅僅是要利用多媒體才算是切合“互聯網+”的背景,而是能夠利用互聯網的特點,跟緊時代的步伐,發展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全面促進學生的學習[1-3]。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獲得了很多有利的條件。在這樣的背景下,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獲得了很大的發展機遇。通過教師的不斷學習和努力使用網絡,可以帶給學生不同的課堂感受,也更有利于小學生知識的學習,如果正確運用互聯網,那么小學語文教學必然會有很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