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莎
(深圳市羅湖區安芳小學 廣東深圳 518000)
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對小學生將來的價值觀樹立以及為人處世的方式的確立不可謂不十分重要。如何對小學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是不少小學品德教師都曾經十分困擾的問題。《品德與社會》要求小學品德教師對學生的教育要回歸兒童的本真生活,這里兒童的本真生活指的是從兒童視角出發的本真生活而非被改造過的、成人喜好的生活。人類在兒童時期最原始的學習就是模仿。因此,小學品德教師要抓住小學生這一特點,充分發揮德育電影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
電影作為一種較常見的視覺傳達形式,能夠憑借其特有的文化處理方式與社會公眾都可以接受的審美逐漸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一種通用語言,尤其是動畫電影對少年兒童的德育教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究其本源,電影本身作為一種影音傳達形式其本身對少年兒童的吸引力就非常強。
首先,電影動畫表現得十分逼真,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為例,電影所表達的哪吒的叛逆與父親母親對哪吒的態度正是許多現實世界家庭關系的真實反應。其次,大多數電影動畫所采用的語言都是相對通俗易懂且比較幽默的,這可以讓小學生在豐富自身語言能力的同時,學到一些為人處世的重要規則。最后,書本的枯燥理論與品德教師的說教相比,電影動畫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情節的跌宕啟發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山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從而提高兒童的學習效率。因此,適合小學生觀看的動畫電影,可以依靠自身的趣味性與吸引力,給少年兒童帶來無盡的樂趣,同時還能讓少年兒童在電影觀看的過程中明白德育教育的本質內涵。德育動畫電影不僅依靠其本身吸引力豐富小學學生的觀看體驗、滿足少年階段的好奇心,還可以幫助少年兒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1]。
電影不僅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方式,同時也是對少年兒童進行德育教育最好的方式。電影不僅可以將趣味性與畫面性融為一體,還能向少年兒童傳達電影本身的文化故事哲理。例如在漫威系列電影中,美國隊長、鋼鐵俠等英雄形象像一座豐碑或者是燈塔,指引著一代又一代少年兒童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英雄夢、探索自身成長的路徑。因此,電影中的文學性因素使得少年兒童更容易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喚醒自身意識以及美好的情感。與此同時,小學品德教師可以為學生放映合適的電影動畫,充分發揮電影情節中的文化因素以及德育功能。根據人類模仿的天性,學生會在電影觀看的過程中模仿電影人物的一言一行抑或是處事方式,這樣電影就會在無形之中塑造少年兒童的品德或者是審美等一系列價值觀念[2]。
電影可以反映社會現狀涵蓋的道理與生活啟示,小學品德教師在品德社會課堂上可以利用電影向學生闡述某一種價值觀念,這樣可以推動學生對社會以及人生進行更為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從而對學生的道德認知進行合乎社會規范的構建。教師如若想要構建學生關于社會規則的認識,就可以尋找相關電影資源向學生講述規則的重要性。例如,某小學品德教師位了讓學生將規則銘刻在心中,精心選取了一個動漫微電影《德國人心中的規則》。電影大意是:一群實驗者為了檢驗德國人的規則意識,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實驗者在午夜將兩張各自標有“男士專用”“女士專用”的紙條貼到街頭公用電話亭的兩邊,以便等到第二天觀察德國人的行為。他們以為兩邊電話亭的人數會一樣多,但是等到天明他們卻大吃一驚。標有“男士專用”的電話一邊排期了長長的隊伍,但是在標有“女士專用”的另一邊卻空無一人。實驗者十分不解地走過去問那些平靜等待的紳士們:“那個電話沒人用,你們為什么不去用那個電話呢?”被問及的紳士們無不坦然地說:“那是‘女士’專用電話,我們只能用這個打,這是規則啊。”
該教師在電影放映完之后設置了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了討論:德國人這樣的行為“傻不傻”?學生在充分討論之后,懂得規則在德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偉大力量,當規則貫徹到自身點點滴滴的行為中,深入到自身的氣質之中,每個人也就可以煥發出一種令人感到震撼的力量。
用電影點亮學生心靈的道路,不僅可以利用電影中的“規則”教育學生,更可以利用電影中的“人”指引學生的品德發展。電影中優秀人物的言談舉止、人格魅力以及人生態度都可以成為學生行為的榜樣與心靈的導師。小學品德教師九二一通過電影中任務良好的品德、性格對學生進行良好品德的培養。例如,某小學品德教師在課上為學生放映最近的熱門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該電影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能量巨大的混元珠被元始天尊收服,一分為二,分別是靈珠和魔丸。太乙真人受命將靈珠托生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的,靈珠被申公豹偷走,而魔丸托生在了哪吒身上,出生后的哪吒受魔丸的影響成為了混世魔王,而哪吒在面對百姓的誤會以及即將來臨的天雷時,奮起反抗,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后成為解救百姓的大英雄。
小學品德教師作為學生價值觀形成的指引者,要善于發掘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引導學生自覺糾正自身的錯誤行為。而作為被指引者,少年兒童可以在德育課堂觀影活動進行的時候要進行自我反思,趨利避害,逐步提升自身的綜合道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