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元
(江蘇省南通市八一中學 江蘇南通 226014)
初中化學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對于初中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化學中大部分知識都是化學符號,無法具象成事物,所以初中生感覺化學復雜抽象,在學習時有一定難度。教師引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小組內或小組之間互相幫助,有利于提升他們對化學的興趣。老師對教學任務進行加分項設定,小組之間競賽考核,有利于提高化學課學生學習效率。
在我國應試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不夠密切,老師在講臺上單方面輸出知識,學生在講臺下被動學習,這種灌輸式的教學導致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失去了主動對問題進行思考的能力。死板的課堂讓他們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學習效率低下。更嚴重的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沒有自主思考的能力,不符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小組合作學習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能夠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相互討論、解決問題,而不只是接受老師傳達的知識。小組學習是老師根據班級學生學習成績、性格特點等,本著成績優秀的學生引領成績較差的學生、性格外向的學生帶動性格內向的學生、不放棄班級任何一個學生的原則,將班級內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在課堂中老師不再是單方面輸出知識,而是教授知識時提出化學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對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思考問題,交流自己的理解,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鍛煉自主思考的能力。
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時,老師根據授課內容提出需要學生自主討論的問題,學生根據老師劃分的學習小組討論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內同學交流探討,小組之間競爭解題優秀的小組,這種授課形式改變了以往教學課堂死氣沉沉的氛圍。學生相互討論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小組之間討論所有人的看法,最終得出結論,解決化學難題,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學生在探討研究中獲取知識,在歡快的課堂中學習化學,這樣有利于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化學課堂的學習效率。
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根據學生差異,將成績優秀的和成績較差的學生混合分組,引領他們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取長補短。
在成績方面,成績優異的同學幫助成績較差的同學,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學習,共同進步。學生更愿意聽取同齡人的建議,有利于他們之間互相批評,改正不好的學習習慣和錯誤的觀點,從而提高學生化學成績。
在生活方面,成績較差的學生只是沒有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他們也有優點,就比如他們可能更加善于交際,更擅長表達自己的意見,有較強的組織活動的能力和領導成員的能力。并且他們的這些優點可能正是成績優異的同學所欠缺的能力。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有利于化學課堂高效進行。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被越來越多的老師引入到自己的教學中,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各個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鍛煉,德智體美等各個方面得到全面提升。這正響應了教學改革所提倡的教學形式,培養出具有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能力的人才。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同學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學習彼此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可以使他們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小組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使每個學生的優點、缺點展示出來,有利于老師針對性指導。同學之間合作學習,展示出他們的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敢于發言的能力、團結合作的能力、勇于接受挑戰的能力、提高學生進入社會中的競爭力,使得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和提升。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綜合素質人才。
由于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老師對于課堂管理的策略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傳統教學課堂中,課堂管理便是老師在講課,學生只被允許聽課不允許發言。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中,老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給予學生自由發言提出自己見解的權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老師作為引導者引領學生學習化學,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在需要實驗的課程中,老師要向學生講解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實驗課程中,老師要起到示范作用,對有危害的化學實驗品進行標注并叮囑學生。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教學中,通過實驗結論掌握化學藥品的性質,解決化學難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教師要做到及時了解學生結論,總結學生討論中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和討論中存在疑問和困惑的知識點,進行統一講解,答疑解惑,并敦促他們對已學內容及時復習并進行總結,徹底消化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結構[1-2]。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無疑是一種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各個地區、學校、年級的老師都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接受程度和課堂學習的效率。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創新教育方法,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堂范圍,增加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