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芬
(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 100089)
情感,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是在社會化的過程當中產生的具有相對穩定性、持久性的心理體驗。相對于低級、簡單的情緒來說,情感能夠對人產生穩定的影響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注重教育對象情感的激發可以更高效率的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標,并且使其更持久的發揮作用。
國家自豪感(Nationalpride)是“公民對于他的國家的積極情感,是國家認同的結果。它既包括一個人對一個國家的自豪感和尊重感,也包括一個人來自國家認同的自豪感和自尊感”①。培育本國公民的國家自豪感對于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大會議及場合強調“愛國主義情懷”“愛國情懷”“家國情懷”,并把愛國主義情感概括為“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體現出黨和國家對培育公民國家積極情感的重視。
初中階段是意識形態教育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形成的情感可能會影響其一生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如何把這個過程變得更有溫度,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首先,國家自豪感的培養應該及時抓住合適的契機,如國家的重大節日和慶?;顒樱浞掷眉t色教育基地。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學生也參與到國家的節日與慶祝當中,不僅僅是單調的參觀游覽,在親臨其境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祖國的日益強大與偉大民族精神。同時,初中政治課的教學不能忽視歷史的重要性。俗話說“政史不分家”,在政治教學中,穿插相關的歷史事件以及歷史價值觀,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大力宣傳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向學生展示我國文化給世界帶來的積極影響以及深刻的現實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國家自豪感。
如何在思政課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感知力和敏感度,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是初中思政課的一項重要課題。對政治體系的自豪感以及依附感和忠誠感可以使政治保持長期的穩定,公民政治參與能力與參與程度的提高對民主政治來說有著直接的好處,是培育和提高公民國家自豪感的重要手段和極有價值的方式。參與程度會影響到公民對于國家政治體系的態度和滿意程度,“一般而言,滿意程度隨著參與程度的增加而增加”。②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培養和提高公民的政治參與能力不僅會使其對自己參與者的角色感到滿意,“他們也常對整個政治體系表示自豪”。③
第一、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政治情感應該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培養。比如在“民主與生活”這一部分的內容就完全可以很好地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從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到政府舉辦聽證會,再到學生自己選舉班干部,無記名投票決定班級事務。通過建設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改進學校的管理方式,拓寬學生民主參與的渠道,能充分培養學生的民主精神和政治素養,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再如,在學習我國的國家機關的設置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情景劇表演等形式,將學生拉入創設的情境當中,激發情感共鳴。
第二、以生動的案例教學增強學生的政治信念。對于初中生來說,單純理論的法治教育和政治教育顯得蒼白無力,這個階段的學生對政治理解得不夠深刻,不能理解單純理論性的知識,所以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注重引入真實的案例進行講解。比如在講“新型的民主”這一部分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我國的民主為什么“新”,為什么我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等問題時,應借助鮮活的案例來說明,也可通過與其他國家的民主的對比來加深理解,而不是讓學生干巴巴的背誦知識點。
我們一直在強調思政課堂“抬頭率”的問題,如何提高學生在思政課上的參與度和卷入度,這與教師的教學方式、人格魅力、課堂氛圍密切相關。
首先,思政課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應該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往往更喜歡舉止得體,有人格魅力的老師。這要求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的教姿教態,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注意控制語音語調的變化,同時也要恰當運用肢體語言,能夠用肢體怨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為了活躍課堂的氣氛,豐富課堂的內容,應該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只有在課堂上能夠旁征博引、引經據典的教師,才能真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講解“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這一部分的內容時,若教師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了解得不夠深入,不能在言語之間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而且這種課堂客觀上來講也是沒有絲毫美感可言的。
其次,思政課堂應該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在政治課上,不應該對所有敏感的政治問題都諱莫如深,相反,思政教師更應該把這些問題都擺在臺面上讓同學們去討論,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引導學生正確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的喜愛,從而達到教育目標[1-4]。
注釋:
①Smith T W, Kim S.National pride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1995/96and2003/04[J].lnternational Fournal of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2006, 18 (1) :127-137.
②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著,張明澍譯:《公民文化-五個國家的政治態度和民主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98 頁。
③加布里埃爾·A.阿爾蒙德著,張明澍譯:《公民文化-五個國家的政治態度和民主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08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