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易雯
(江蘇省太倉市第一中學 江蘇蘇州 2154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僅追求更高的物質文明,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它符合國家要求,也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當下的初中生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需要老師的關心與引導。班主任要以學生為德育主體,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型人才。班主任在工作中開展德育工作有利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建立健全人格,對學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作為學校和學生之間溝通的紐帶,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初中生尚未踏足社會,尚不具備很好的學習能力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加之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容易意氣用事,在與其他同學相處中總會遇到問題,出現爭吵和矛盾。這時班主任就需要在班會以及日常教育中滲透德育內容,告訴學生要以禮相待,熱愛集體,團結一致,營造一個和諧的班集體,讓班級學生都擁有班級榮譽感和歸屬感。德育的基礎工作是育人,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學習和生活,為日后的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核心素養是近年來常被提到的一個名詞,它包括了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人生態度、價值觀等很多內容。我國正處于教育體制發展階段,社會、學校、教師都非常注重學生的道德教育問題。而初中生處于懵懂階段,道德素養有待提高[1]。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滲透德育工作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道德意識,在這一過程中也能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為各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三觀和思想形成的重要階段,而思維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學習能力和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但初中生的思維能力不成熟,對于一些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理解有偏差,會出現不理智的行為和思想。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德育滲透引導學生擺脫錯誤觀念和心理。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理性的思維方式。
作為學校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班主任在日常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教師的個體差異,導致班主任隊伍素質參差不齊。初中生對班主任的話可謂是言聽計從,所以老師的日常行為會對學生的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需要嚴于律己,規范自身的行為,這樣就能在班級學生面前樹立威信。對于不同時期的德育工作,需要班主任隨之進行創新和改革,所以應對班主任內部整體素質進行提高,強化教師能力水平,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初中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式變得復雜多樣,學生容易被網絡上的不良信息誘導[2]。這時就需要班主任與時俱進,掌握互聯網信息的準確性,幫助學生在網絡中明辨是非,為學生做出榜樣。除此之外,在心理問題日趨嚴重的情況下,班主任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善于同班級學生交朋友,打開學生心扉,便于班級管理。另一方面,老師需要定期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德育檢驗工作、參加班主任德育評比大賽等,提高自身素質能力。
良好的班級氛圍是德育教育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班主任在進行德育工作時不僅要進行口述教育,還應該采取實際行動激勵學生的德育實踐能力。這時需要班主任精心設計主題班會,將班會內容做到豐富多彩。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將主題班會內容確定好以后,采取多種形式的班會活動。在班會的開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德育滲透的感染力,讓主題班會具有驅動性、時效性。例如,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身邊的美德好事、進行演講比賽,或者以文藝表演的形式匯報德育工作成果。形式的多樣性可以使班會氛圍更加活躍,更加有效地促進德育班會的開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班級榮譽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對于初中生的教育不能只進行德育教育,還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之融合,如今將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教學模式已成為大勢所趨,二者之間雖然形式迥異但可以進行優勢互補,將二者有效結合在一起,可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綜合能力,進一步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對于孩子們來說,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學生的德育工作不能單方面的依靠學校教師,更要充分發揮優秀的家庭教育作用。在各類學校中都存在一些家長忙于工作,這些家長對學生的關注很少,有的甚至潛移默化地教導著錯誤的三觀,這些對學生的成長非常不利。因此,要想更好地進行道德教育,就要家校聯合共育。開展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活動。比如,學校可以聘請各行業的家長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講座,讓學生提前認識社會;也可以讓學生跟著家長進行浸潤式跟崗學習,了解家長們持家的辛苦;學校也可以建立家長德育交流群,在群里分享或者家長主動分享先進有效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時建立相對應的評價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家長們的反饋,不斷完善家校共育的德育工作。
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初中階段的德育工作不僅關系著學生建立健全高尚人格,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班主任是班級的主心骨,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在學習生活中也滲透德育教育,為國家社會培養優秀人才,從而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社會道德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