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丹鳳,朱琳潔,馮素文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杭州 310012
母乳喂養對母親和嬰兒都有益處,促進和支持母乳喂養已成為國際共識[1]。影響母乳喂養的因素較復雜,研究顯示,父親在母乳喂養中具有重要作用[2]。父親在社會學領域代表了養育和教養子女成長的男性[3]。父親在家庭中具有獨特地位,其不只是個家庭角色,更是重要的陪伴者、支持者和參與者。目前,對父親角色的定義還沒有統一的界定,通常指特定社會對父親所期待(規定)的行為(職責)。父親在母乳喂養過程中通過與母親共同商討育兒問題,為母親提供情感支持,可減少母親的焦慮、孤獨感;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母親抵御外來不良信息,提高母親母乳喂養自我效能和產后不同時段母乳喂養率,延長母乳喂養持續時間。本文旨在對母乳喂養中父親角色發揮現狀、影響因素及干預策略三方面進行綜述,為提高母乳喂養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國外對母乳喂養中父親角色的研究起步較早,始于19世紀70年代。研究顯示,父親角色在母乳喂養中發揮的作用逐漸被認可[4],但因缺乏專業指導,且指導內容針對性不強,導致父親對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缺乏;同時,社會對父親在母乳喂養中的角色期許程度較低,使父親對母乳喂養的支持意識較為淡薄,導致父親角色發揮現狀不理想。2015年4月英國政府開始實施共享式產后帶薪休假政策,夫妻總體可享受50周的育兒假和37周的薪酬,為父親在產后育兒中的角色發揮提供了政策保障,但這種政策的效果和影響程度目前尚不清楚[5-6]。愛爾蘭的一項橫斷面調查研究顯示,雖然72.7%的父親會參與到母乳喂養決策中,但77.5%的父親存在母乳喂養知識缺乏現象,在母乳喂養中角色發揮困難[7]。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為給父親提供母乳喂養信息支持,相關部門開展準父親參與的各種產前和母乳喂養教育課程,但專業部門為父親提供的相關教程針對性不強,導致效果喜憂參半[4]。美國兒科學會提供的循證指導及教育材料內容豐富,但并非為父親量身定制,內容的可理解性限制了父親對相關知識技能的掌握[8],導致父親在母乳喂養中的角色發揮有限。而澳大利亞西部的準父親只有17%參與產前相關教育[9]。國內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母乳喂養與父親的關系,但對父親角色的研究較少。調查發現,63.7%的父親由于知識和信息的缺乏,導致父親角色無法充分發揮[10]。此外,共同養育對母乳喂養存在潛在的促進作用[11],然而我國依據國家政策,新生兒父親最多只有15 d的產假,加上“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仍然存在,父親更多地被賦予在外掙錢養家的責任,導致母親的共同養育感知較低[12]。李潔等[13]的研究發現,父親參與產后照料產婦的比例為17.4%,參與孩子夜間照料的比例僅13.2%,父親角色發揮低。
掌握母乳喂養相關知識是父親在母乳喂養中角色發揮的重要前提,且父親對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越高,父親角色發揮越好[14]。研究顯示,父親掌握正確的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和技能,有利于增強母乳喂養的穩定性[15]。然而,父親普遍缺乏母乳喂養相關知識。雖然多數父親能意識到母乳喂養有益于母嬰健康,但仍有部分父親不了解母乳喂養的益處,甚至認為這是圍產機構強加的要求,對母親的生理和心理無益[16]。同時,大多數父親無法分辨母乳與配方奶的區別,造成其對母乳喂養的態度消極,阻礙了父親在母乳喂養中的角色發揮[14,17]。趙華等[18]的研究發現,父親對母乳喂養的認知不足,無法給母親提供足夠的支持,需要獲取母乳喂養專業知識和技巧以適應父親在母乳喂養中的角色。
父親對自身在母乳喂養中的角色定位模糊,缺乏為母乳喂養提供支持的明確行為目標,影響其在母乳喂養中角色的發揮。傳統觀念認為母乳喂養中的主要角色為母親,而父親在家庭中主要起提供經濟支持的作用,導致其在母乳喂養中的角色相應被弱化。同時,母乳喂養限制了父親與母親、嬰兒建立密切關系。部分父親較為關注嬰兒,迫切希望與嬰兒建立密切關系,然而其在母乳喂養過程中常被排除在外,使其沮喪、無助及疏遠嬰兒[19]。這導致父親認為母乳喂養是親子關系建立的障礙,使其對自身在母乳喂養中的角色定位出現偏差,陷入角色定位模糊狀態。研究顯示,支持母乳喂養的父親其生活質量評分較采用配方奶喂養的父親低[20]。由此導致母乳喂養面臨挑戰、父親角色游離,更易增加夫妻矛盾,進一步影響父親在母乳喂養中角色發揮的積極性[7]。
社會支持是指個體通過某種方式與其他個人或社會群體進行互動接觸,并從中獲得物質、情感、信息以及評價、認可等方面的支持。社會支持的來源不僅包括母親、親友及其自身家庭,也包括醫護人員。社會、家庭和醫護人員的支持是促使父親積極發揮角色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與母乳喂養相關的活動和人員常將父親排斥在互動之外,缺乏對父親角色的關注與利用[21]。父親無法獲取相關知識,也無法給母親提供有效的支持,有研究顯示部分父親認為采用配方奶喂養使其角色發揮更大的作用[17]。Abu-Abbas等[22]的研究表明,社會文化及家庭成員對父親在母乳喂養中的角色發揮影響顯著。約旦因宗教信仰、傳統文化及家庭成員阻止父親參與母乳喂養,父親對母乳喂養的態度消極,認為母乳喂養只是母親的行為,對母乳喂養的決策參與較低[22]。而在家庭方面,嬰兒的(外)祖母是嬰兒養育的重要成員。在中等收入國家,(外)祖母被認為是傳統知識的擁有者。2016年Negin等[23]的研究顯示,(外)祖母對母乳喂養的積極態度會使母乳喂養率增加12%左右,相反,(外)祖母的消極觀點可使母乳喂養的可能性降低70%。當下中國許多家庭是由(外)祖母承擔大部分的產后照護工作,家庭過度依賴(外)祖母,而父親的角色發揮被孤立或隔離,且父親自身也易受(外)祖母的傳統知識和態度左右。另外,研究發現母親對父親的支持及良好的夫妻關系對父親的角色發揮起促進作用[24]。在夫妻共同養育模式中,母親認可父親在母乳喂養中的重要性,充分信任父親,當母親參與社會工作時,父親會更積極、主動參與母乳喂養行為,父親角色功能得到更加積極、充分的發揮。
3.1.1構建適合父親的母乳喂養理論框架體系
父親的年齡和社會經濟地位也會影響其在母乳喂養中的角色發揮。研究顯示,年長的父親對在母乳喂養中角色發揮的意識較強,而年輕父親角色發揮意識較弱,但其接受母乳喂養相關教育時,對新知識、新理論的接受度更高,使其在母乳喂養中的角色發揮更科學[25-26]。此外,社會經濟地位由人均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和職業地位組成[27-28]。父親的社會經濟地位越高,其在母乳喂養中的角色發揮越充分、積極[29]。而在中國,沒有帶薪產假且工作繁忙的父親無法給母親提供情感支持,極大影響母乳喂養持續時間[30]。
Bennett等[7]的研究顯示,父親需要行之有效的母乳喂養相關知識信息。然而目前國內外絕大多數母乳喂養知識仍基本針對母親,而缺乏針對父親的特異性內容,父親感到強烈的被忽略感、準備不足感以及無支持感。因此,構建適合父親的母乳喂養理論框架體系非常必要。政府應大力支持相關專業部門及機構成立研究調查小組,提取、總結國內外基于父親的母乳喂養知識的內容及需求,采用科學的研究設計,擬定基于父親的母乳喂養理論框架,并成立專家咨詢小組,增強其理論的可靠性及科學性,形成一套完整的適用于父親的母乳喂養理論體系。
3.1.2提供母乳喂養知識技能學習平臺
健全培訓機構,完善培訓制度,成立專職團隊,為父親學習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和技能,更好地體驗在其中的角色提供良好的環境。如在醫院LED電子屏、產科候診區、門診走廊等醫院各個區域以及綜合商圈、居民區積極宣傳父親角色在母乳喂養中的重要性,幫助改善父親意識形態。同時,充分利用醫院的孕婦學校、母乳喂養中心、月子中心等多種平臺,積極開展父親母乳喂養教育,定期舉辦“父親育兒班”、母乳喂養講座,設立“父親日”開展體驗式教學[31]等,采用多媒體演示、案例講解和模擬訓練等方式,加強對父親的知識技能培訓,著重加強父親在母乳喂養中角色發揮的規范化培訓,幫助父親獲取重要的知識、技能,使其了解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及其自身在家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技術人員在測量低靜壓、低流速、大口徑的濕氣體流量以及氣態氨之類的流體流量時,通常選用標準差壓流量計。但使用一段時間后,經常發現冷凝液在節流件前和三閥組通道內聚積、在差壓變送器高低壓室內聚積,引起流量計嚴重失準。針對這一問題,上海同欣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開發了FDIh濕氣體流量計,主要作了三點改進:
設計模式是解決軟件開發過程中常見問題的有效手段,開發人員可以直接借鑒已有的成熟解決方案來解決實際編程問題。通過軟件的開發和實際使用效果表明對DAQ系統軟件模塊采用適配器模式、裝飾者模式和單例模式進行綜合設計。首先,成功解決了系統上層軟件模塊對采集設備對應的庫函數耦合度高、使用復雜、管理混亂的問題,為構建高可靠、易維護、可擴展的測控系統軟件夯實了基礎;其次,為今后數據處理留下了較大的擴展空間,方便添加新的數據處理功能;最后,若今后的測控系統開發中采用相同的采集設備,則可直接使用此模塊,實現了代碼的有效復用。
9月3日中國尿素出口價格指數(CNEI)為 1847.26點,環比下跌25.47點;比基期下跌11.74點,跌幅為0.63%。
父親要在思想上對自身角色進行建構,轉變傳統觀念,認識到自己對母乳喂養的重要性。并通過線上科普、孕婦學校、門診咨詢等一些常見途徑,獲取相關信息,明確角色定位。基于Sherriff等[32]提出的五大支持作用,在母乳喂養過程中父親可通過分擔家務、協助母親給嬰兒哺乳、參與嬰兒護理等實際行動,以及在母乳喂養中鼓勵母親,給予母親關愛與陪伴,與母親共同商討育兒問題等,為母親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形成良好的夫妻關系及親子關系,以提高父親和母親共同養育的認知能力,明確自我角色定位,從而更好地發揮父親角色。
國外研究表明,父親帶薪休產假可提高母乳喂養的角色發揮[33]。但由于工作繁忙和一些企業文化,許多父親沒有帶薪產假,無法定期參加母乳喂養相關活動。政府部門可制定父親帶薪休產假的相關政策,公司可將母乳文化滲透入公司文化,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允許父親帶薪休產假,或延長休假時間,以點帶面,促進全社會對父親母乳喂養角色發揮的理解和支持。其次,醫護人員可在母乳喂養的不同階段向父親發放健康教育手冊,通過多媒體宣教、微信平臺推送相關知識信息、定期隨訪等方式構建醫護人員的支持系統,增強父親對母乳喂養的認知程度,激發角色適應能力,促進父親母乳喂養角色的發揮。此外,社會支持鏈條中家庭屬于最為關鍵的環節[34]。家人對父親角色的認可影響父親在母乳喂養中角色的發揮,尤其是(外)祖母起到關鍵作用。可通過多種途徑對(外)祖母進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父親角色在母乳喂養中的重要性,改變傳統觀念,減少在母乳喂養過程中的過多干預及對父親角色的架空,為給父親留出一定空間和時間參與母乳喂養創造條件,并幫助父親協調工作與生活,當父親遇到困難時積極提供幫助,促進其心理健康,快速適應父親角色。同時,夫妻雙方可通過互學互勉, 完成產后家庭中父母角色的轉變, 從心理及行為上盡快接納新生兒,共同承擔夫妻責任,增進夫妻關系,增強家庭凝聚力。
在實際調查分析研究期間可以發現,各區域與各層次調查學生具有的困難具有較大差距,在遇到問題時學生不知道使用怎樣的方法與思路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若根據實際需求對動點問題進行分類與總結,可使學生在問題解答期間具有較為良好的思路。其中函數動點問題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與反比例函數結合、與一次函數結合以及與二次函數結合,其中與各種函數知識進行結合都可在題干與圖中發現相應的信息。同時,也需要學生對函數的表達式、圖形以及性質等具有較為良好的了解與掌握。
在提高嬰幼兒母乳喂養率過程中,父親角色的發揮至關重要,且越來越受到關注。但由于父親缺乏母乳喂養相關知識技能、自我角色定位模糊、社會支持不足等影響,在母乳喂養過程中父親角色被弱化,導致其角色不能充分發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母乳喂養的順利進行。在未來的母乳喂養促進工作中,應重視父親角色,明確自我角色定位,多層面提供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和技能,多角度構建社會支持系統,以促進父親角色功能的發揮,進一步提升母乳喂養率,增強母乳喂養對產婦和嬰兒的短期和長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