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月霞
(浙江省紹興護士學校 浙江紹興 311800)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黨的十八大報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中職學校是為社會培養技術型人才的地方,中職學生的畢業去向是就業,因此,加強對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促進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是新時期中職學校的重要教育目標,也是教師的責任與使命。因此,本文結合實踐,就新時期的中職德育教育進行分析探究。
雖然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提出已經有一段時間,但當前許多中職學校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是相對較低。許多學校仍然沒有正確意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認為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才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無論是開展策略,還是管理制度,都缺乏系統的研究。學校不重視德育教育,會對教師和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不利于學生價值觀、生命觀的正確建立。
當前的中職學校還存在德育內容陳舊的現象。在傳統的德育教育中,教師的著重點會放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樂于助人精神、無私奉獻精神等各個方面。當然,這確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新時期,德育內容還包括生命教育、學生個人品格的塑造等內容。許多中職學校雖然開始重視起德育教育,但其德育內容卻沒有隨著教育的發展而更新和完善,這導致學生接受的德育教育局限性比較大,學生的德育素質難以得到真正提升[1]。
許多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采取的教育形式比較單一,像引導學生觀看電影、開展演講活動等。中職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意識,相較于強硬的灌輸,他們更喜歡自己探究與分析。單一的德育形式不僅不會提高德育工作的開展效率,甚至會引起學生的排斥心理。學生難以吸收德育內容,德育教育就沒有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學生的思想素質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
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可以結合時政新聞,滲透德育內容。上文提到,中職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的意識,更喜歡自己探究和思考。教師利用時政新聞進行適當的引導,能使學生掌握正確判別是非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比如,前段時間微博上有這樣一個熱搜:一個家長訴說學校教師對孩子的虐待行為,但是第二天經調查是這個家長造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家長、網友的角度就這一事件進行分析。例如:這樣造謠家長的訴求是什么?為什么這一事件可以上熱搜?對網友的態度進行評價,思考為什么這一造謠事件可以上熱搜。學生在分析這一新聞的過程中,會了解到要理智思考,有自己的判斷意識,不能人云亦云;也會通過思考家長的訴求,了解造謠這一事件的惡劣影響。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析時政新聞,探究時政新聞中眾人的評論,進行思考和判斷,有利于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加強思想建設。
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了我們環境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可以通過建設班級文化,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加強思想素質。在建設班級文化時,教師要先明確主題,然后鼓勵學生參與到文化建設中。比如,教師確定了“用閱讀滋養精神”這一主題,在這一主題下,教師要求學生設計文化墻和黑板報,有的學生會在文化墻上粘貼自己的閱讀海報,有的學生會在黑板報中分享精彩的閱讀內容,也有的學生會從閱讀中摘取名言警句掛在教室中。另外,教師還組織了閱讀分享活動,學生在活動中盡情分享自己閱讀的書籍,交流閱讀感悟。通過這一班級文化的建設,學生逐漸喜歡上了讀書,并在閱讀過程中逐漸提升了文化素養,升華了精神境界,班級風氣肅然一新。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建設班級文化,不但可以使學生受到深度熏陶,還可以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有利于學生思想境界的提升[2]。
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深入了解學生。中職階段的學生會因為自我意識的旺盛,逐漸與教師產生隔閡,導致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難以直擊學生的心靈,德育效果并不好。教師了解了學生之后,根據學生的需求開展德育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比如,班級中有的學生與其他學生相處不好,其他學生認為該名學生古怪、性格不好。教師就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其他學生認為這名學生古怪的原因;再與該名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行事原因,引導學生利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當該學生與能其他學生愉悅溝通時,其性格也會積極開朗,并變得自信樂觀。教師加強與學生溝通,通過有的放矢的引導,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問題,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教育,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德育素質的提升。
綜上所述,本文從結合時政新聞、建設班級文化、加強溝通交流三個方面,就新時期中職德育教育策略進行了探究。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熏陶。希望本文的探究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讓德育扎根于中職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學習中,促進中職學生思想素質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使中職學生在新時期的社會背景下積極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