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文
(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滘北小學 廣東江門 529040)
德育教育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有非常大的幫助。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問題通常表現為厭學、人際交往過于敏感、承受能力差等,這些不健康的心理現象,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有非常不利的影響,這就使得在德育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尤為重要,它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小學德育教育中包含非常多的內容,包括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及為人處事的道理,還有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等。這些活動中都涉及非常多的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就要求班主任在課堂上有效地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及時地對每個學生進行關心和鼓勵,進一步培養學生開朗、積極向上的心態,以及健康的人格等。同時,班主任還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梳理,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有效地將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進而有效地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同時,班主任還要圍繞課本中的內容,積極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事物,進而使學生對自身的價值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科學觀和人生觀,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同時,要用一些積極的思想來充實學生的頭腦,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而端正自己的思想,進一步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1]。
小學德育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就需要班主任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際生活的體驗和實踐。因此,對學生的思想健康教育不能僅停留在校園內,還應當走出校園,擴大學生的學習空間,進而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各種活動的實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還要有效結合學生自身的發展情況,積極組織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活動。可以組織一些社會實踐調查,如對環衛工人進行工作內容及工作時間的調查,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調查活動中。在活動之前,教師要對學生有一個了解,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然后指導他們根據分組情況對環衛工人進行調查。溝通能力強的學生負責與環衛工人進行溝通,了解他們一天的工作內容及工作時間等;性格較為內向的同學負責對調查情況進行記錄。調查后,課堂上讓學生對調查結果作一個匯報,并讓學生說一說通過調查環衛工人的工作內容及工作時間,從中領悟到了什么樣的精神。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質,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值得自己學習的人和事,能夠有效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應當起到帶頭作用,尤其是班主任,應當以自己本身的行為品質,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這就要求班主任具有責任感、幽默詼諧,進而通過自身的教學行為,不斷感染學生,起到先鋒模范作用,長此以往,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及良好的行為品質,進一步促進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對于培養學生的健康品質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班主任的模范帶頭作用,學生以后自然會積極踴躍地參與課堂教學。很多時候,班主任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親切的問候,猶如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播種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小學班主任不僅要具備淵博、深厚的語文教學經驗及教學知識,還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修養,每一節課的教學都要認真對待,以保證收到有效的教學效果。通過自身的良好道德修養,以及課堂上的日常行為活動,感染班上的學生。此外,還要懂得理解及寬容,積極發揮自己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以身作則,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使學生深深地信服自己,進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個人行為修養,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高尚品質及道德情操,還有班主任身上的一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進而讓學生以班主任作為學習的榜樣,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逐漸形成積極向上、拼搏進取的精神[2]。
總而言之,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品質,有效加強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學有效結合,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道德認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及健康的心理。對此,班主任要積極提高自身的教學修養,進一步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