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梅
(重慶市育才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 401520)
職業學校教師能力大賽是由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主辦的,旨在“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促進職業院校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近年來,職業學校教師能力比賽的影響越來越大,其形式也在改進,由原來的信息化教師能力大賽改為教學能力大賽,可見教學能力是一名職業學校老師的重要能力。如何利用好教學能力大賽,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是值得青年教師思考的問題。作為教學能力比賽參賽負責人,筆者有以下幾點感受[1]。
中職學校的專業課教師基本有較為豐富的專業知識,但僅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教學能力大賽的基本功是能深入學生基本情況,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目標的確定需要進行對象分析,所以學情分析非常重要。中職學校的學生學情復雜,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較差,學習興趣不高。要成功達成教學目標,就需要精準分析好學生的基本情況,掌握其興趣喜好,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愿意學、學得好。以中職“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為例,該課程對英語要求相對高些,這對本身學習積極性不高且基礎較差的中職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本門課程尤為枯燥,且學習難度大。所以,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課前準備相應的學習資料包,利用好學習平臺,讓學生提前預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C語言的興趣。
目前,信息化教學手段非常多,常見的有VR、CR、虛擬仿真、網絡課程資源等,日常的QQ、微信軟件及各類學習平臺等。但在教學過程中,并非使用的信息化手段多就是好的課程,而是要靈活使用信息手段輔助教學目標的達成。許多參賽教師認為一堂課使用多種信息手段,讓課堂教學看起來“高級、炫酷”就證明信息化手段使用得好,這是嚴重錯誤的認識,這種信息手段的使用不僅難以輔助教學,還會被信息化“拖累”,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因為教師往往注重教學形式的炫酷,并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學情和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分析下,應有效、靈活地選擇信息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幫助學生有效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創新是時代的主題,職業學校的教師不能局限于常規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有創新意識,要研究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新的教育知識。要創新首先要善于學習,一是學習優秀教育教學理論,領會其重點,學習其精髓,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二是學習國賽、市賽中的優秀作品,學習他們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科特點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2]。
教學能力大賽是團隊賽,體現了團隊的重要性。很明顯,教學能力大賽不僅是在考核參賽隊員的能力,也在考驗參賽學校的教學團隊建設能力。教學團隊是中職學校教學質量的基礎保障,因此,在組建參賽團隊時要考慮其教學能力、知識結構、專業背景等因素,要讓團隊成員間能優勢互補、相互借鑒和共同提高,這樣才能提升參賽團隊的整體能力。
如何利用好教學能力大賽,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是值得青年教師思考的問題。每一位職教人都應借助教學能力比賽的平臺,不斷學習,提高必備技能,適應新時代要求,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推動課堂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服務社會經濟發展。通過參加中職學校教學能力大賽,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淺。從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到教學實施,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要學習的內容還很多。每一位職教人都應借助教學能力比賽的平臺,不斷學習,提高必備技能,適應新時代要求,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推動課堂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服務社會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