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澤林
(重慶市南川中學校 重慶 408400)
課堂教學的進程在不斷加快,全新的教學局面在初步形成,富有生命力的教學策略,深深影響著高效課堂的構建,勾勒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使學生品讀和感受課程的意識在不斷提升,以最大化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果。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模式單一,沒有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結合起來,導致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進程,束縛和阻礙學生思維的發展,致使高效課堂的構建落空。鑒于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展開教學,開發學生的學習范疇,不斷提升學生理解和吸收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意識,最大程度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構建高效課堂。具體策略如下:
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一個趣味性的教學情境,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找到創設教學情境的科學方法,進行深度整合,帶來更具吸引力的資料,碰觸到學生的靈魂,使學生的內心激情澎湃,更加積極地表現,讓學生的思維更為靈活多彩,煥發出勃勃生機,使學生品嘗課程的意識更為強烈,以成功帶領學生進行課程探索。在“青春萌動”這個框題的教學中,我給學生播放了《怦然心動》這部電影的一些片段,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青春期的男女孩之間一些有趣的“戰爭”,主要情節為:二年級的朱莉看到布萊斯的那一刻就被他擊中了,但布萊斯對她卻沒有任何感覺,甚至覺得她的生活習慣有一些奇怪,可到了八年級之后,布萊斯開始覺得朱莉不同尋常的興趣愛好使她顯得非常有魅力,但朱莉卻開始覺得布萊斯漂亮的藍眼睛或許和他本人一樣空洞……通過這部影片,十分直觀地表現出了青春期男女交往的人性美,這也對學生的異性交往原則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1]。
生活與課程的聯系,源于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而學生的自主學習,更要與課程教學創新融合起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探尋到生活與課程的連接部分,有計劃地引入,使課堂教學充滿濃郁的生活化氣息,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發掘出其中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健全課程結構和脈絡,列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案例,指導學生深入學習,總結出學習的真諦,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以“網上交友新時空”這部分內容為例,在課堂上,我先調查了班級里學生使用手機及網上聊天工具的情況,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談談微信聊天功能的利與弊。微信在如今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對此也很了解,因而對此話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都積極參與討論,分別從不同角度發表各自的觀點和看法,有的說微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人們的溝通暢通無阻;有的說通過微信,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內心的情感,緩解壓力,并且擴大了交際圈;還有的說微信上的陌生人不能輕信,在微信上交友時要加強自身的防范意識等,學生都熱烈地探討著,我也趁機向學生分發了網絡交友問卷表,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填寫網上交友的標準、經歷等,并以此為契機展開課堂教學,向學生講授正確的網上擇友標準[2]。
作業內容的設置源于課程的發展和變化,要與學生的實際緊密結合,以更好地健全課程內容。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有獨特的思維,設計出生活化、實踐性強的作業,要把課內外作業進行有機統一,加深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帶領學生進入生活實際,通過作業驗證課程,豐富和拓展學生的知識空間,增強學生的道德認知、自主感受,感染學生的情緒,使其從中獲取更為精彩的內容,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習的實效性。例如,完成“親情之愛”這部分的教學活動后,為了加強學生與家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學生認識到父母的艱辛與不易,我給學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課后作業——在周末進行“今天我當家”的活動,學生在這天扮演父親或母親的角色,買菜、做飯、收拾家務或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小事,使學生切身體會到父母是如何辛苦持家的,從而樹立家庭主人翁的意識,主動幫家人分擔家庭重擔。
總而言之,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從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出發,最大化地發展學生的能力,不斷提升學生對課程的感知意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深度進行課程的挖掘,針對以上教學策略,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再現課程內容,發揮學科的育人功效,優化和完善教學結構,組建新的空間,用充滿趣味性的方法,激活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思維,及時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運用體驗式和參與式的教學指導學生,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品味到課程的本質,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