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武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荔城中學 廣東廣州 511300)
在新課改的實施下,高中階段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德育能力,而不是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班主任要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主進行教育,要為國家培養出高標準、高素質的人才,這樣才能促進德育教育的開展。德育工作的開展能提升班主任自身的教學素養,提高班主任的教學能力,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下形成優秀的道德品格和行為規范,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高中班主任要有較高的道德素質,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下影響學生,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班主任是與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都有密切聯系的大家長,更是與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老師。德育工作的開展首先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模范,以此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有良好的影響作用,班主任應做到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說臟話、與其他老師的相處和睦友好,與學生的交流公平和諧,充分尊重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班主任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切記不可以成績為定論區別對待學生,成績并不是唯一的,關鍵是引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班主任要注重身教,嚴于律己,樂觀向上,為學生樹立道德品質的好榜樣,多傾聽學生的意見,用愛貫徹教育,走進學生的內心,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習慣[1]。
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巨大,班主任要為學生緩解學習壓力,而不是一直壓迫學生,讓學生持續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面對學習,這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很不利。班級活動能讓德育教育的開展更加愉悅,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德育教育。教師應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班主任可以舉行主題班會,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開展相關的德育教育活動,讓學生充當不同角色,通過學生的日常行為促進德育教育的開展。還可以舉行節日晚會,如元旦節、圣誕節、端午節等,在節日的基礎上開展班會活動,能讓學生彰顯出自己的個性,在活動中互相信任,保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搭建良好的友誼橋梁。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獻愛心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這些都能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在其中受到影響和啟發,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在班集體中開展活動,讓德育教育融入其中,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其懂得信賴班主任、信賴同學,愿意與他人溝通交流,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進一步促進德育教育的良好開展[2]。
在德育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心理教育。尤其是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班主任要主動承擔起學生心理教育的重任,在德育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心理教育,讓學生的身心發展得到保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但只依靠班主任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加強家校合作,讓家長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一切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處于青春期,家長望子成龍的壓力以及老師對學生的厚望,這些都可能造成學生的心理問題,任何期望都需要適度,要在學生的實際基礎上進行教育,保證學生能夠接受適度的壓力。班主任要與時俱進,搭建與家長溝通的新方式,可建立微信群,與家長保持聯絡,多詢問孩子在家的情況,也要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再進行整合,提升德育教育、心理教育。針對一些存在逆反心理的學生,要充分找出學生的問題所在,這樣才能因材施教、對癥下藥。例如,一名男同學,上課總是不聽課,下課捉弄其他女生,是各科老師的“重點頭疼對象”。對此,班主任詢問家長孩子在家的情況,發現家長長期不在家,對孩子缺少關愛,該生的異常行為只是為了博取關注。由此,班主任就能找到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多關心該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照顧,進而轉變自身的態度。班主任要不斷優化德育教育方式,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德育教育的工作效率[3]。
綜上所述,高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要懂得以身作則,豐富德育教育的方式,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班主任用心付出,這樣才能讓德育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