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科研
(遼寧金融職業學院 遼寧·沈陽 110122)
2020 年2 月4 日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高教廳[2020]2 號。按照教育部通知,遼寧教育廳2 月17 日開通國家網絡云課堂,是以部編教材及各地使用較多的教材版本為基礎,覆蓋小學一年級至普通高中三年級,以教學周為單位,建立符合教學進度安排的統一課程表,提供了網絡點播課程以及教師與本班級、本校學生在線講課、互動輔導等功能。不過就具體情況來看,在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混合教學模式具體落實中,尚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導致其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就這一方面來說,加強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實證研究意義重大,具體分析如下。
本研究的參與者為遼寧金融職業學院所有學生。在具體教學中,對他們實施了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
本研究力圖構建有效的混合教學環境,在這之中,在線學習環境主要基于我校當前應用的超星平臺。同時還應用其他多樣化互聯網教學平臺集資源服務、學習管理以及教務管理于一體的解決方法,有效解決學生學習的課程資源和學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此外,本校還積極進行了智慧教室、自由資源庫、錄播教室、新建資源庫等的建設,避免課程資源的重復建設和人力資源的浪費。
借助超星公司直播課堂、騰訊課堂、騰訊會議和釘釘等平臺,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和學習模式。[1]網絡學習資源具體包括教材文本、教學視頻以及教學PPT 等;而學校模式具體有小組評價、自主學習指導、線上討論以及作品展示等。數據收集主要就是應用問卷調查法,通過釘釘平臺,編輯電子問卷發放全校學生調查學生利用平臺學習的偏好。然后在此基礎上開展網絡學習和課堂面授、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實證研究。
(1)混合教學任務設計。基于網絡平臺的混合教學設計具體有課前自主學習、課堂教學中的交互以及課后反饋這三個方面。在這之中,自主學習需要占據混合教學總學時的三分之一。而學生應該結合教師發布的自主學習指南合理開展線上學習,并將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討論區中和教師、同學進行討論分析,以便實現問題的解決;課堂交互占據了總學時剩下的時間,學生在線下課堂完成小組討論和展示,由教師進行補充和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推動學生知識的內化;課后反饋則通過學生線上問卷調查、對教學視頻的點評等方式來完成,為教師的教學優化提供有力的依據,促使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越來越好。
(2)學習評價。將多種評價方式有效結合起來,如即時評價、多元化評價等。具體評價內容有課堂展示、隨堂測試以及期末機考等,根據平時的成績和期末考核一定比例進行計算。其中平時的成績具體包括線上和線下學習的情況。
2.1.1 班級整體學生成績對照
筆者將應用傳統教學模式授課的同專業上一學年的學生當做對照組。最終的結果顯示,對照組和實驗組的金融課程成績并沒有明顯的差異。[2]兩組基本都是由相同教師進行授課,除了向實驗組提供基于網絡平臺的混合教學以外,教學環境、教學內容基本都保持一致。傳統教學成績評價方式單一,并且只看重學生的學習結果;混合式教學多元化評價、組織方式等雖然和傳統教學有著很大的差距,不過在期末成績上卻沒能表現出明顯的差別,這一點和當前學生基本都是“95 后”相關,雖然他們一直接受傳統教學,不過他們卻伴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而成長,對于信息檢索、在線學習等的接受度比較高。
2.1.2 部分高低分學生對照
為了更好研究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對不同類型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在此對比4 個金融職業班級期末成績前、后各10 名學生的成績,前10 名學生期末成績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而后10 名學生的成績卻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有助于排名靠后學生成績的提升。
(1)在線學習和期末筆試成績的相關性。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習者的在線學習行為和期末成績表現出正相關。非視頻資源學習、隨堂測試和期末成績之間有著很大的關聯性,其中的非視頻資源具體包括文本資料、PPT 等。這就代表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態度等對于課程成績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2)隨堂測試結果和其他在線學習行為的相關性。非視頻資源和視頻資源的學習和隨堂測試結果有著很大的相關性,這就代表著階段性學習成果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有著很大的關聯性。
在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課程結束之后,通過網絡平臺的“問卷調查”發布并且回收調查問卷。[3]問卷的內容具體就是針對學生對混合教學的認識,教師教學內容、方法以及結果等設置了相關題目。就教學內容方面來說,學生大都覺得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優勢主要就是呈現教師最新科研成果和本學科發展最新動向,代表著混合教學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將線下課堂從傳統教師一味講解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加強學生對學科前沿最新消息和動態的關注,有助于鍛煉和發展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為其今后的發展做好鋪墊;就教學方法上來說,混合教學鼓勵學生主體性的體現,提倡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勇敢的質疑,并且可以主動和同學、教師等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這里所講的質疑不僅是教師的一些觀點,還有教材內容。這樣可以很好體現基于網絡教學平臺不只是簡單的教學形式轉變,同時還有教學內容的創新,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等方面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教學結果上而言,很多學生都覺得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可以推動學生主動的思考,有著很強的啟發性,能夠直觀體現出教學方法、內容改革的結果,應用價值非常大。
本次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混合教學實踐是本校學生的初次嘗試,在這之前學生對于混合教學沒有太多的概念。就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就混合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方面來說,有大于七成的學生覺得有比較好的提升,而且對于課外知識拓展、課程基礎知識學習等都有著很大的幫助。[4]問卷中設計了相關主觀題,具體涉及到對混合教學的體會,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對于教學模式來說,很多學生都覺得混合式教學模式非常新穎,而且其中存在的內容也十分豐富,教學視頻等一些線上資源可以很難滿足自己的學習需要。而在線下課堂上,教師往往比較側重于啟發和引導,所以課堂氛圍更加的活躍,教學效果良好;就能力提升而言,學生覺得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效果顯著,參與度也更加的高。而且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夠實現小組內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合作意識可以得到有效的強化。
而在基于網絡教學平臺混合教學中,學生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會占據很多的課外學習時間,平均每周需要多出一至兩個小時來完成自主學習任務,而學生課業本來就很繁重,所以這樣給學生很大的壓力。[5]如果多門課程一起開展,那時間方面會顯得比較緊迫;二是以小組為單位組織進行學習,小組課堂表現直接關乎到日常成績,所以很多學生往往會過分看重小組表現,從而忽視了課堂整體內容的學習,舍本求末,這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混合教學作用的發揮,甚至還有可能起到一定的反效果。
綜上所述,混合式教學強調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可以支持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以及多重交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學環節,使得線上學習和課堂教學優勢可以實現有效的結合。就混合教學實踐來說,該種方法能夠促使學生深度學習,切實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不過要想將其作用更加充分的發揮出來,要求在教學模式轉變落實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時間的適應,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還得認識到的一點,混合教學的實施并不意味著弱化教師的作用,雖然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傳授者,不過卻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引導者。具體來說,混合式教學線上學習任務的制定、學習評價方式的設置等遠比傳統教學設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