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偉 李 沖 方記文
(江蘇科技大學 江蘇·鎮江 212003)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沖擊,社會各界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為滿足研究生國際化培養需求,現有模式下的教學方式、內容等均需要進行相應調整。國內大學普遍認同實施專業課雙語教學能夠有效地拓展研究生獲取最新科技信息的渠道。[1-4]
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歷經多年的探索實踐,國內高校關于雙語課程方面的專題研究報道層出不窮。[5-10]涉及的主要內容有雙語教學定義、師資情況、教學模式、現狀思考和實踐問題、教學質量與評價體系構建、教材研究、授課語言、學生水平、雙語課型學科專業等。然而,當前雙語教學尚未形成統一的教學模式,普遍存在教學目標不明確、師資力量不足、理論與實踐銜接性差和教學效果欠佳等問題。
當前的國際化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同時掌握運用外語進行專業技術交流的能力。雙語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專業英語詞匯,提高其學術交流能力,豐富其追蹤國內外最新科研動態的途徑,從而提升科研能力。通過雙語環境的渲染,學生不再畏懼跨國專業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國際化思維和國際化視角。
另一方面,雙語教學是以外語為載體進行專業知識的講授,對教師自身的能力要求較高。雙語教學可以開闊教師視野和提高專業外文水平,為教師提供能力提升平臺和契機。
此外,雙語教學可以促進學科的發展,而學科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倚仗科研水平的提高。科學研究不是閉門造車,需要教師和學生走出去多交流多探討,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顯得尤為重要。
下面以“現代氣動理論與實踐”雙語課程為例,闡述研究生雙語授課教學目標和傳統教學手段弊端,以及提出針對性的改革措施。
氣動技術憑借其高效、安全、便捷和無污染的特點,在各行各業的自動化生產線上應用廣泛。然而,大部分機械專業的研究生仍對氣動技術比較陌生。原因在于其基本概念多,包括氣動元件的分類、各類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用法等,僅憑短暫的課堂教學難以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因此,實施有效改革的重要任務必須要明確教學目標。
課程的教學目標分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理論方面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包括各類氣動元件的結構特性、工作原理和應用等,能夠準確分析氣動回路構成及作用;實踐方面旨在提升學生在系統設計、軟硬件設計以及系統聯機調試等方面的能力,這兩方面實施過程中均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閱讀、書寫和表達能力。
(1)課后總結及問卷調研表明現今的教學手段仍存在很多不足。學生大多是應付式的被動參與,對基本概念和專業英文詞匯不熟悉,導致上課效率低,達不到預期的課堂效果。
(2)理論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學生參與度不夠,對課上講解到的內容有疑問的學生沒有機會去表達。
(3)課堂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踐教學脫離,沒有在最適宜的理論課程進行中穿插實驗,無法做到讓學生融會貫通。整個實驗下來,學生僅提交一份實驗報告,完全沒有掌握實驗實踐相關的專業英文術語。
針對以上問題,教學方法改革考慮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
教學方法改革首先要重構教學大綱,明確授課重點和雙語使用的時機與靈活性等。完善雙語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包括:優化雙語教學的授課內容;結合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對應的考核要點和細則;加強對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英文表述能力的考核。
目前本課程缺乏相應的英文教材。采用自編英文教材的方式,各章提供相關的英文文獻支撐,使授課內容更具前沿性,學生也能夠接觸到氣動技術領域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這對于今后的外文文獻閱讀和英文論文撰寫有很大幫助。同時,以《氣動電子技術/陶國良,劉昊編著》中文教材作為輔助參考書,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雙語教學以英語授課為主,輔以中文進行解釋說明。如采用全英文授課,由于術語專業化程度高,對學生而言,大腦中存在一個“英轉漢”的翻譯過程,效率不高;而采取全中文授課則不符合雙語課程的本質要求。在基本內容用英文講授,重點難點用中文解釋的方式下,可以高效地向學生傳達專有名詞的內涵,更容易使學生接受和掌握相關知識。
對授課教師進行雙語授課技能培訓。一是提升教師的教學魅力。掌握一定的上課經驗與技巧,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與參與度,避免課堂上照本宣科和機械式的朗讀。二是提高教師的英語授課能力。教師英文講課能力不足時容易被英語牽制其思維,導致思維混亂,表達不清晰。通過聽說讀寫全方位的培訓,使老師形成英語語言思維的習慣。
課程采取“課堂授課,專題研討,實踐鍛煉”的教學模式。
(1)課堂授課通過雙語講授氣動技術的專業知識和氣動技術的前沿領域,使學生充分了解氣動技術,課堂授課以多媒體課件為主。
(2)專題研討采取“師生研討-生生研討”的模式進行。通過師生交流和學生之間研討的模式,避免教師單一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能力。研討過程部分環節采用英語交流,即學即用,達到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
(3)安排實驗環節,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氣動技術的同時,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在實驗室內開設課堂,針對元件、系統進行中英文講解,使學生與概念、原理、實物零距離接觸。
側重同類語言環境國家雙語教學的對比研究。研究的重點定位在日本、韓國等使用單一語言的國家如何開展雙語教學,吸取總結其經驗。同屬亞洲的鄰國日本與我國較為相似,通過對日本東京大學和東京工業大學的調研發現,日本的雙語教學形式比較豐富,不僅依賴于課堂上的講授,還包括課外課題,資料查找及報告演講等方式。
雙語教學的考核應是多元化的,并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考核應以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為核心,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查閱國際最新相關研究成果以及外語交流水平的能力。考慮建立以小組討論、英文文獻綜述、實踐項目報告等為主體的綜合評價體系。
小組討論是雙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團隊合作、口語表達等多方面能力的有效方式。討論式的教學不僅能夠把所學到的專業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有效工具,而且可以提高使用專業英語詞匯來表述自己觀點的能力,最終對小組的共同成績和個人貢獻進行綜合評定。
英文文獻綜述是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針對課程專業知識的相關要求,完成文獻檢索和文獻總結的過程。對某一具體的氣動技術領域,此方式可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閱讀及理解英文文獻的能力。
實踐項目考核,以學生為主體,整個項目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主要包括實驗方案設計、測試及分析、撰寫報告(含中英文摘要)和雙語演示答辯這四個環節,要求學生按進度完成各環節任務,提交項目說明書和計算報告等。
氣動技術是實現工業自動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工業4.0時代具有極大的發展前景。本文對“現代氣動技術理論與實踐”雙語課程的教學需求、教學目標、教學現狀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分析與研究,并從教材選用、師資培養等教學改革和考核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改進與建議,注重加強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英語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這有利于豐富雙語教學的運行模式,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