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國蕊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大戰場鎮馬家梁小學 寧夏 755100)
貧窮、落后,是人們對農村的第一印象。也正是這些原因造成了農村學生不能接受完善的數學教育,逐漸失去了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為了進一步減少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學校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小學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讓學生重新樹立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環,推動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農村家庭對學生的要求普遍偏低,學生沒有形成完善的自我約束習慣[1]。因此,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基本上做不到專心、認真聽講。另外,小孩子天生多動、好動、好奇。這都是影響學生專心聽講的主要原因。
對大部分農村小學生來說,老師教授的知識都是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比較高級的。因此,在課堂上,面對老師教授的數學課程,他們只能機械聽從,很難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而在經歷了一次次不理想的數學測驗后,他們更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漸漸也就成了數學學困生。
老師講課速度過快,學生接受能力跟不上老師教授數學課程的進度——這在數學教學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2]。老師的授課一般只會照顧大部分學生。
學習本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但是,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只靠自身是無法解決的。1.學習方法不對。學習數學知識是非常講究學習方法的。如果學習方法不對,學生就很難高效學習。2.意志力薄弱。在學習過程中,小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例如,在寫作業的時候,突然有個蝴蝶飛了過來,小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轉移到追趕蝴蝶上去,最終導致作業無法完成,影響學習心態。3.心態不成熟。在遇到問題和困難后,學生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的消極情緒,對新知識也會存在抵抗心理。長此以往,他們就會疏遠老師和同學,將自己封閉在自我世界中。
農村家庭相較城市家庭來說,不太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一是家長重視不夠。農村家長忙于農活。孩子放學回家吃飯、休息的時候,也是家長回家吃飯、休息的時候。他們往往無暇顧及孩子的成績狀況,甚至干脆對孩子的教育不聞不問。另外,不少農村家庭中子女眾多。這也導致家長無法顧及每個子女的學習情況。二是家長自身的教育程度低。由于家中貧窮,不少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僅為小學一、二年級。有家長甚至寫不全自己的名字。思想上的落后讓家長把孩子的教育一概推給了老師,孩子成績的好壞都是老師的責任,甚至老師打電話和家長溝通,也得不到家長正面的理解和支持。一旦老師對學生稍有懲罰,家長不問緣由,一上來就讓老師賠償各種費用。
1.學校作為一個盈利機構,每年都會招收大量的新生入學。影響學校生源的主要因素就是學生的成績和升學率。學校為了爭搶生源,一味重視部分學生的成績,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采取放任管理的模式。另外,一些班級環境中的不良誘因也導致了學困生的形成。
2.老師素質水平不高。學校在招聘老師的時候過于注重老師的教學水平,忽視了老師的內在素養。不少老師在帶來超高升學率的同時,由于個人素質不高,對大部分學生不能做到平等對待,對學生不夠尊重,就大大打擊了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慢慢造成部分學生懈怠數學學習,進而由好學生轉變成了學困生。
在學校,學生越是成績優異,和老師的關系就越好。這從側面反映出,學生在和老師拉近關系后,學習成績必然會有所改善。例如,學習圓錐課程時,老師可以準備材料和學困生一起動手制作圓錐,以拉近關系。
家長回家后,不要馬上詢問學生的成績,而可以關心一下學生在學校的活動情況,如可詢問孩子遇到了什么趣事,也可以分享自己的趣事,在增加溝通的同時,增進親子感情。
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學校。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學困生的問題,學校就要改變教學方針,端正老師的教學態度。學校把升學率放在首位是無可厚非的,但在提高升學率的同時,應增強對學生德育、體育等其他方面的重視。老師作為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應當做到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促使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成長。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學校、家庭只有共同努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主動性,才能在將來徹底解決學困生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