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玉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對高中語文學科中的古典詩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除了要傳授學生古典詩詞中的重要內容,引導其熟練掌握中重點知識外,還要將比較閱讀運用其中,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借此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因此,本文對比較閱讀在高中古典詩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究和分析。
關鍵詞:比較閱讀;高中;古典詩詞教學;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054-01
引言
古典詩詞不僅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古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結晶。古典詩詞的學習,能夠起到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絕佳作用。但是,在高中語文古典詩詞教學中,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使用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學生長期處于固定的學習環境中,會失去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比較閱讀的出現與實施,在改變教學方式的同時,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動力,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和知識儲備,促使學生語文學習成績和學科素養的提升。
1.比較相同意象的不同含義
意象是古典詩詞的靈魂和詩人的主觀情感寄托。受個體因素影響,詩人的思維方式,對萬物的見解和看法存有差異,使得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詩詞中有著不同的含義,要想讓學生區分詩詞中的意象,增加對詩詞的理解和感悟,就要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傲笔枪诺湓娫~中常見的意象,在教材古典詩詞里的《雨霖鈴》中,詩人用“柳”來表達離別傷感之情。為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教師可以將比較閱讀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入與“柳”相關的古詩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認知能力。比如,賀知章《詠柳》中有“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通過“柳”來贊美大自然的無限生機,表達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崔櫓《臨川見新柳》中有“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蓖ㄟ^“柳”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之情等。根據上述古典詩詞可知,相同意象所表達的含義是不同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運用比較閱讀來幫助學生理解意境,提高其對古典詩詞的學習和鑒賞能力。
2.比較相同題材的不同主題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相同題材的古典詩詞,但是由于這些古詩詞的作者生活在不同朝代,有著不同的生活閱歷和人生經歷,使得他們在面對相同題材時,有著不同的表現方法和主題。將比較閱讀應用在這些風格迥異的古詩詞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提高其見解能力和賞析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求同存異的思維習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例如,以歷史典故為題材,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詩人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英雄人物(周瑜)才略、氣度以及功業的追悼,來表達自己懷才不遇、功業未就的憂憤之情,通過詩人大氣磅礴、蒼勁有力的表現形式,還能夠表現作者對歷史的關注和曠達之心。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通過上片來贊揚在京口建功立業的孫權和劉裕,并表明自己的決心,為國家做貢獻,立功勞;通過下片來諷刺劉義隆錯誤的立場和態度。全詞豪壯凄涼,強烈的體現出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雖然兩首詞的題材相同,但是卻有著不同的主題,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古詩詞進行深入了解,并運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意在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和鑒賞能力。
3.比較同一詩人的不同風格
詩人的創作靈感、思想感情會隨著外界因素發生改變,即便是同一詩人,所寫出古詩詞的風格也是不同的。在學習同一詩人寫的不同古詩時,教師要將比較閱讀合理運用其中,通過有效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到詩人豐富的情感和內心世界,對詩人進行全面了解。例如,在學習《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其一)、《詠懷古跡》(其三)、《登高》時,教師可以運用比較閱讀進行授課?!肚锱d八首》(其一):“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詩人通過對巫山以及巫山秋色的形象描繪,抒發自己的憂國之情和孤獨的感受;《詠懷古跡》(其三):“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痹娙送ㄟ^追思古人,來抒發自己一生漂泊、居無定所、功業無成的感慨;《登高》:“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痹娙诉\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來抒發自己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浪他鄉的悲哀之情。學生在學習這三首古詩時,通過比較閱讀的引導,對杜甫的了解不單單體現在課本簡單的介紹上,而是更加深刻的理解,并從杜甫身上學習到很多難能可貴的品質,使學生受益終生。
4.結語
綜上所述,將比較閱讀應用在高中古典詩詞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能力、鑒賞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比較閱讀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同時,還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曉瑋,戴虹.吟誦在古典詩詞教學中的運用[J].江西教育,2016,25(36):188-190.
[2]?劉再容,李想.現代信息技術在古典詩詞教學中的運用[J].課外語文,2017,15(12):330-332.
[3]?唐賽青.比較閱讀在高中古典詩詞教學中的運用與實施[J].新課程,2017,26(10):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