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翠云
摘要:科技的崛起促使互聯網+時代的快速到來,從而使信息化教學環境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新媒體教學已經在中小學各科教學中得到普及。這一點讓小學科學教學有著極為深影響。在互聯網+的教育環境下,小學科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求學之心和探索之欲,讓學生在科學課程的各種新舉措中學到有用科學技能。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科學;教育環境;新舉措;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188-01
長期的老舊的評價機制讓小學科學課程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但是科學課程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小學科學是開啟學生智慧、揭露科學本質、培養學生創新技能的基礎學科,關系到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甚至關系到國家科技的發展。因此,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的小學科學課堂必須加大改革的廣度和深度,轉變過去“講授式”的教育觀念,避免科學課堂教學無滋無味,學生在科學課上混天過日子。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的各種資源,啟迪小學生的科學智慧,采用新舉措,確保學生學到有用的科學知識,挖掘小學生的科學潛能。本文結合實際科學教學案例,從下邊三個方面分析構建高效科學課堂的新舉措。
1.利用電子資源數據庫,提高學習能力
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小學科學的教學手段及資源越來越豐富,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學好小學科學不僅有利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綜合素養,還能對小學生實踐操作技能有所提升,促進小學生的科學發展。因此,為了拓展學科知識,上級教育部門將越來越多的電子數據庫資源面向中小學校開放。電子數據庫增加了教材的容量,拓寬了科學課程的視野,給小學生帶來更便捷的學習平臺。比如,在講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學科學《日食和月食》一課時,因為大部分小學生對日食和月食的印象不深刻,對于有的專題知識比較匱乏,學習起來感到費勁??茖W教師在課前就組織小學生進入微機教室,利用開放的電子數據庫資源,小學生可以自己去查找相關資料,通過網絡詳細了解日、月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其形成的過程有哪些特點?有的小學生查找了關于月食的傳說,有的小學生找到了歷史上關于日食和月食的最早記錄,學生們在課堂上激烈的討論起來。通過教學實現了小學生的自主、探究式學習,把科學課堂完全地教給學生,對于小學科學教學具有很多的促進作用。
2.優化教師備課思路,豐富學生視野
同一節課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查閱相關課題的各種優質信息,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全面落實學科教學目標,實現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比如,講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學科學《聲音的產生》這一課時,科學教師首先利用媒體手段創設課堂情景,教師課前通過網絡尋找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包括山間鳥的叫聲、大海的波浪聲、手機的鈴聲、汽車的笛聲等,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來,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感受,來分辨這些聲音,從而引發學生思考聲音是怎么產生的。接下來,科學教師再引入課堂演示實驗,讓小學生仔細觀察和體驗。教師用小橡膠棒輕敲音叉壁,音叉就會振動,然后快速地把音叉套上薄保鮮袋,會發現保鮮袋會抖動;然后再敲響音叉并迅速將音叉放到水面,此時水珠四起;再敲響音叉,讓學生快速地把耳朵放在木盒口處,會感覺到有震動;經過一系列的科學實驗,小學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將多媒體技術策略性的與實驗教學相整合,巧妙的解決了小學生學習科學的難題,能夠切實的體會到科學實驗的意義。
3.開展科學實驗活動,提升科學素養
提到小學科學教學就離不開實驗這個主題,通過實驗不僅能夠增強小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讓小學生更好的感知科學,還可以開啟小學生發現科學本質的思維,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實驗自信。因此,小學科學教師應注重科學小實驗的開展,給小學生創造實驗條件和實踐機會。比如,講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學科學《風的形成》這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要求小學生明白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教師課前讓學生自己準備了蠟燭、火柴、可樂瓶(充當演示箱)、香、濕毛巾等工具。在課上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對實驗過程做了演示,讓學生熟悉實驗步驟,然后鼓勵小學生親自實驗,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實驗中的現象,并用圖表、文本進行實驗信息的記錄;按照“我的具做法是”、“我觀察到的具體現象及所說明的問題”、“我還有如下疑惑”進行匯報實驗結果。重點匯報“請說出點燃蠟燭后洞口附近有風的原因”、“實驗中香的煙漂移的方向是怎么樣的,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的去做實驗,學生在輕松、開放的實驗環境中不僅用簡單的器材完成了實驗,還知道了風是怎樣形成的。課后教師和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觀看視頻,了解海陸風是怎樣循環的,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讓科學探究不再是高不可攀,很好的實現科學探究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小學科學的教學更要注重創新和發展,抓住現代技術發展對小學科學帶來的機遇,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挖掘新的科學資源,讓枯燥難懂的知識更易于明白,讓沉悶的課堂煥發出生命力與創新點,使小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知識的重要性。還要鼓勵小學生發散科學思維,用科學謹慎的學習心態探究科學本質,從而提高小學科學的整體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戴鑫.科學教學在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再創新[J].新教育時代,2017(19).
[2]?李波.互聯網+時代的小學科學“生命世界”教學變革[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