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連杰
摘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學習就成了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終身學習,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教育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自我提升的需要。更是全社會的責任,目前創能能力的培養以大學為主,但是在中學階段開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學階段創新能力培養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開展選修課程等等模式,希望對大家可以起到幫助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培養;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9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1-0275-01
創新型人才能力培養的需要,是適應高校招生方式多樣化和高校人才培養方式多樣化的需要,也是適應教育體制改革、實現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的需要。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應該以全面發展,突出個性為工作原則,在保證培養對象全面發展、均衡發展的前提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在優勢學科領域適度超常規發展,達到相應的專業能力發展水平并具備相對突出的創新能力。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應通過調動培養對象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養成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激發培養對象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促進培養對象提高創新實踐能力,發展終身學習和高效學習的能力與習慣,為創新型國家建設輸送優秀的后備人才。在中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以下幾點建議:
1.結合學校的特點
在目前的時代背景下,我校常規開展一年一度的科技節活動,我校主張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宗旨,在校園內努力營造濃厚的科技氛圍,以此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同時為我校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組織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科技活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努力提升我校科學教育的水平。
2.結合學科教學特點
我校充分利用計算機課程,通用技術課程、理化生課程宣講創新的必要性,并且定期開展創新型知識講座,邀請大學老師,教育部門專家來校宣傳相關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愛科學講科學”的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潛能。提高培養工作參與教師的專業能力水平,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與發展,推動單一教學型教師向開外特色課程轉化。通過實踐探索、總結反思,改進提高,學校應該積極探索中學階段創新型學生的選拔、培養以及評價的途徑和方法,不斷完善創新型學生培養方案,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樣化創新人才成長的培養體。
3.以賽促教、以賽促教
目前全國有各類創新型的比賽,像全國的科技創新大賽,創意類比賽等等都有一些激勵,或者學校可以設置條件,參加科技創新類比賽在市上或者省級比賽中獲獎都科研設置相關的獎勵機制,這將對學生進行一些正向的獎勵機制。
4.開展選修課
學校可以利用下午自習時間,開展選修課程等模式,一周只上一次課,或者隔周上一次課程,這樣既不占用學生正常的上課時間,而且還可以提升和豐富學生的知識,讓學生開闊眼界,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為學生未來的“成人與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可以初步發現和培養了自己的興趣與特長,為以后考大學選擇進入相應的專業或專業方向繼續學習奠定了基礎。學校依據學生完成情況給學生計入學分,或者發放相應的選修課程證書,為大學學習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此外,學校還應該盡量突破單個學校的限制,讓學生有機會去其他學校交流,以拓寬視野、獲得更好的成長。學校應該開創不同的渠道,舉辦校際間交流活動,學生暑期項目等,給學生的成長提供廣泛的支持。同時,還有一些交換生計劃,每年選派優秀學生參加校際交換學習,提升學生的創新交流能力。也可以選派學生參加國際學校的交流活動,幫助學生開拓國際創新視野,提升國際競爭力。
總之,對于這些有創新愛好的學生,要基于學術潛質因材施教,促進拔尖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減少常規方案的限制,提高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學術研究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等。學校為這些品學兼優的學生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配備優秀的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總之,中學階段,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應注重學生的“自主、創新、多元、個性”,希望通過多種模式、多樣平臺實現多元選擇、多方收獲,以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參考文獻:
[1]?張民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59-60.
[2]?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學習參考資料[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