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英 肖小月 李榮坤



摘要: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在關鍵的戰略轉折點上,國家提出可持續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使經濟向高質量方向發展,把企業發展從依靠資源、投資、低成本等要素驅動轉變到依靠科技創新上來。因此,本文首先分析經濟轉型對我國企業財務戰略的投資和融資所產生的影響,然后以中國鐵建集團為例,從行業與地區兩方面對投資戰略現狀進行分析,從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方面對融資戰略現狀進行分析,指出我國經濟轉型背景對中國鐵建集團在投資和融資兩方面所帶來的影響。最后根據現狀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包括財務戰略要與國家發展宏觀政策相適應,要與企業自身的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也可以通過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來控制投資和融資風險,利用股權債券融資組合、采用金融性融資戰略等,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提高資本利用率。
關鍵詞:經濟轉型 ?財務戰略 ?影響因素 ?對策建議
目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正在進行關鍵轉型,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把企業未來的發展從依賴資源、投資、低成本等要素轉變到依賴科技創新上來。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企業未來的發展面臨著動態、復雜、多角度的環境,要求企業順應時代需求制定自身的企業發展戰略和財務戰略已經迫在眉睫,本文以中國鐵建集團近幾年的融投資現狀為例,對經濟轉型背景下的公司財務戰略選擇進行研究,以期建立財務戰略管理框架,以保證企業在動態環境中的競爭力。
一、經濟轉型對我國企業財務戰略的影響
企業財務戰略是指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以分析企業所面臨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現狀及自身發展趨勢為基礎,根據企業自身的財務戰略目標和資金流動規律,對企業未來的財務活動實施方向、發展目標確定以及發展策略落實做出的全面、長遠而又系統的謀劃,其目的是通過合理配置和有效運用企業現有資金,實現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
(一)經濟轉型對投資戰略的影響
1.對經營資源的影響。近年來企業戰略投資從有形資產向無形資產轉變。一些企業對無形資產所投入的資本已經超過一個企業市場價值的一半以上。與有形資產相比較,高端人才、知識儲備、數據庫、內部管理體系、戰略合作關系、企業自身形象等更能增加企業的價值。我國在經濟轉型背景下,知識儲備以及擁有這些知識的高端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經營資源,企業應加大對知識、人才儲備等無形資產的投資。
2.對產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影響。當產業處于成長期時,企業將會有各種可供選擇的發展機會,同時,市場外部需求會不斷增大,企業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利潤,應該加大生產力度,也可通過企業并購、租賃等形式來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當產業處于成熟期時,外部對產業的需求逐漸穩定,企業投資的主要目標是搶占市場,通過新建或進行企業并購等形式增加銷售渠道。當產業處于衰退期時,外部對產業的需求逐漸減少,產業內的企業將面對虧損甚至破產的威脅,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發展實際,從產能過剩的產業轉向其他有發展潛力的產業。
(二)經濟轉型對融資戰略的影響
在經濟轉型背景下,許多企業需要更新改造設備,再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模式。這就需要對企業所擁有的各種資源進行重組,企業的資本供給、資源儲備將大幅度增加,融資需求總量也在不斷增加,但由于大多數企業自身的資金相對有限,因此資金供給無疑給企業帶來巨大壓力。同時企業能否獲得高質量的融資至關重要,融資成本越低,籌集資金時間越短,對企業就越有利,企業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再者企業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多變的市場環境,無形中又會增加企業自身的融資風險。融資風險的加大,就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企業的融資更加謹慎,因此,這將對企業的融資范圍、融資方式與融資途徑產生影響,無形中加大了企業融資的難度。
二、我國企業財務戰略現狀分析
(一)投資戰略的選擇
投資戰略是指企業管理者將一定的企業資金根據企業整體戰略目標選擇投資方案或項目,以期獲得最大的投資利潤,實現企業資金價值最大化。建筑企業的投資戰略首先要以分析企業總體戰略的目標為前提,以企業的發展戰略為基礎,來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項目進行投資。其次,是要根據企業的財務戰略總目標制定企業投資計劃,然后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對投資計劃的可行性進行具體分析。需要企業各部門之間信息及時互通,相互協調,才能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使資金價值最大化,這對建筑企業管理水平也是一大挑戰。
1.分行業投資情況。中國鐵建集團是一家致力于鐵路建設和公路建設的建筑型企業。2018年中國鐵建集團主要以建筑業為其主要發展方向,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6301.230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同比增長7.22%,其中,工程承包業務為本集團的主要收入來源,工程承包業務在主營業務收入所占比重為86.8%,主營業務成本所占比重為89.3%,除了工程承包業務之外對其他行業投資的具體情況見表1。
通過以上數據可知,中國鐵建集團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最少的為工業制造和勘察設計,僅各占2%,其次是房地產為5%,物資與物流貿易占7%,占比最高的為工程承包84%。由此可知,在中國鐵建集團近幾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工程承包為其主要發展業務,其他業務作為支撐產業和配套產業。
由上表分析可知,這5大主要業務的毛利率差別很大,勘察設計和咨詢業務毛利率最高,其次是工業制造業務,房地產業務毛利率也明顯比工程承包業務高。相對來說,工程承包和物流與物資毛利潤比較低。因此,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毛利率最高的是勘察設計咨詢業務,提供專業服務,發展房地產業務是今后的轉型方向之一。
2.房地產業務分地區投資情況。2019年,中國鐵建集團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523.787億元,其中長三角區域完成投資129.613 億元,環渤海區域完成投資177.795億元,投資占比分別為24.75%、33.94%。本集團房地產板塊實現銷售金額934.553億元,同比增長 36.61%,具體情況見表2。
2017年-2019年,中國鐵建集團的房地產業務各區域的毛利率具有很大差別,珠三角區域波動很大,從-4.46%上升為50.73%,再下降為7.68%。相對而言環渤海比較穩定,基本在20%-40%左右。西南區域、長三角區域和其他區域穩步上升。其中,西南區域和其他區變化最大,增速最快,說明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中國鐵建集團應該加大對西南區域和其他區域的房地產開發投資,減少對珠三角區域的投資,以獲取更大的利潤。
(二)中國鐵建集團融資戰略的選擇
融資戰略是指對企業資金籌集的戰略性規劃。它解決的問題是籌集資金來源,籌集資金規模、籌集資金用途、是債務融資還是外部權益性融資等籌資方式、以及資本結構的規劃,最終目標是為企業發展提供合理的成本資金。建筑企業要在充分分析自身所選投資戰略的前提下選擇融資戰略,使兩者相輔相成,相互適應。內部融資、商業融資、銀行貸款、上市、直接引進外資、國際貿易融資等都是建筑企業常見的融資方式。同時,建筑企業的規模大小也會影響其對融資方式的選擇,大型建筑企業有大量的資金支持,一般都采取上市融資。而小規模的建筑企業往往通過短期借款的方式獲得融資。2014-2018年中國鐵建集團在融資方面主要以間接融資為主,通過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補充流動資金,承擔相應的融資風險,以求用最少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回報。
1.直接融資情況。以下數據直觀表明,中國鐵建集團主要是債券融資為主。2014年-2018年,中國鐵建集團多次采用債券融資方式開展融資工作。
2.間接融資情況。中國鐵建集團主要通過借款補充流動資金,提高資金流動性,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以及長期負債。具體情況見表4。
通過對上表的分析可知,五年來,中國鐵建集團的短期借款金額變化較大,逐年上升,增長速度快;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金額也在逐年上升;長期借款也有一定波動,但整體呈現上漲趨勢,且增長幅度較大。所以,中國鐵建集團仍舊可以通過采用風險小、到款快、靈活性強的銀行借款方式來降低融資成本和財務風險,與此同時來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
三、經濟轉型背景下企業財務戰略對策研究
(一)財務戰略要與國家發展宏觀政策相適應
財務戰略是企業職能戰略中的一部分,企業總體戰略制定離不開國家整體發展趨勢,因而企業的財務戰略應與國家發展宏觀政策相適應。例如,2020年全球疫情對國家經濟所造成的重大外生影響,讓中國及全球經濟在短時間內陷入完全休克狀態,經濟活動及社交接觸基本凍結。目前我國經濟體系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經濟運行本身面臨較大的挑戰。全要素生產率已從改革開放早期平均4%的年增速降到目前的2%以下,下滑尤為明顯。全球產業鏈中斷、外需變化,許多實行擴張性財務戰略的中小型企業遭受直接沖擊。因而,在經濟高度萎縮的情況下,企業財務戰略選擇應與國家發展宏觀經濟政策相匹配。如此一來,才能更好的進行投資決策從而提高其行業創新發展路徑。
(二)財務戰略要與行業發展宏觀政策相適應
我國現在處于經濟轉型發展階段,出臺的政策也是為了維護經濟的穩定增長,目前在高端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新基建、生態環保等行業中,我國都有相應政策加以扶持。以建筑業為例,國家也出臺了許多政策、規范和辦法,促進建筑業加快完成產業升級,這些政策的提出,強調了建筑企業面臨的挑戰,也為其今后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同時國家也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針為我國建筑企業提供“走出去”的機會,國家對在國外建立國家經濟合作的主要項目給予特別支持,根據基于風險管理原則和可持續商業原則的國際企業融資模式,加大對建筑業走出國門的財政支持,各行業更要抓住機遇,借助“一帶一路”的東風,積極地去世界各地開展投資活動,讓我國公司“走出去”,提升公司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增加公司的價值,打造中國品牌。
(三)財務戰略要與企業自身所處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
企業的發展階段可以分為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四個生命周期。第一,處于創業期的企業通常利潤微薄,收益很低,甚至很有可能出現虧損,這就需要企業必須建立牢固的財務基礎和自由資金儲備,盡可能增強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和靈活度,為后期的生存和發展奠定基礎;第二,處于成長期的企業一旦成功進入市場,銷售量就開始快速增長,需要強調營銷活動,控制資金來源的財務風險;第三,處于成熟期的企業具有很高的產業銷售額且穩定,經營風險相對降低,在這一時期企業可采取相對激進的籌資戰略進而有效利用財務杠桿效應;第四,當企業進入衰退期,產品市場出現萎縮,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此時企業的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都產生了巨額的現金流入,而融資活動的流出也達到了歷史最高位,所以在這種市場環境為企業采用高負債融資創造了客觀條件,處于產品衰退期的企業具有一定的財務實力,以其現有產業作后盾,高負債籌資戰略對其企業發展而言是可行的。因而,財務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一定要與企業自身所處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區域化投資進程才能加速發展。
(四)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
有效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一般需要分三方面:其一,企業管理層根據企業資產、財政以及企業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種數據進行辨認和分析,得出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企業的相關劣勢,從而合理確定各種風險的對策;其二,以企業展望結果為導向、以流程管理為方式,針對已經或者將要發生的弊端進行提早節制。做到任何工作流程的有跡可尋、經營活動的相對透明、財務的嚴謹真實;其三,企業內部監督是保證企業內控措施有效實行的必要流程,透明化管理,把握細節才能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因而,在公司財務戰略具體運行過程中,應對目前存在或未來將會發生的財務風險進行系統管控,增強項目預算管控和可行性研究調查,建議成立相應的風控體系。
(五)選擇股權債券融資組合以降低融資成本
合理的融資戰略需要有合適的融資組合搭配才能盡可能降低資金使用成本。一般而言,股權融資資金使用時間長、無定期債務償還壓力、財務風險小,但相對于債券籌資而言,股權融資的資金成本高且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分散股東的控制權。而債務籌資方式一般需要支付利息費用,財務風險比較大,其主要用于解決營運資金短缺的問題,資金存在著使用局限性,但同時也能產生杠桿效應。在經濟轉型背景下,企業受國內行業經濟形勢的影響更廣泛,這就要求企業在適應當下經濟形勢的基礎上比照股權融資方式和債務融資方式二者之間的優缺點合理選擇財務戰略融資組合方式擴展融資渠道從而降低融資成本。
在經濟轉型背景下,合理的財務戰略有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通過對我國建筑行業的投資戰略與融資戰略進行分析,我國絕大多數企業的財務戰略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和完善,除了需要適應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和整體行業發展趨勢,還需要符合其自身的經濟發展階段,密切關注財務戰略之間的聯動性。只有將以上系統整合才能提升財務戰略的高效升級,并在企業可持續性發展中起到應有的作用,進而促進宏觀經濟的高質量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凡.基層供電企業財務戰略管理的研究[J].時代金融,2018(02):227.
[2]陳東生.市場轉型背景下CD公司財務戰略優化研究[D].重慶:重慶理工大學,2018.
[3]王鑫.論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企業財務戰略選擇[J].中國總會計師,2016(10):94-95.
[4]胡逸冰.“互聯網+”背景下企業 O2O 轉型的財務戰略研究——以蘇寧云商為例.[J].財會通訊,2017(26):62~65.
[5]代琳菲.Y 煤炭企業財務戰略研究[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7.
[6]姜琴,烏畫.價值鏈視角財務決策戰略的交互價值及其創新 [J]. 求索,2017(7):126~131.
[7]趙欣然,權燁.華為公司基于價值管理實踐下的財務戰略轉型[J].財務與會計,2017,(4): 38~40.
[8]毛明潔.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財務戰略選擇[J].財會通訊,2015(29)59~61.
[9]張盛勇,許楠.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影響因素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 ,2016(3):104~110.
基金項目:本文是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7YBA124)、湖南省自科基金項目(編號2019JJ40065)、湖南省大創項目(編號S20191152802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