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依托學校通過學科跨界整合建設“五彩課程”培育“五彩陶娃”這一項目的契機,以英語學科素養培育為主線優化課程結構和拓展課程內容,主動創新教法上好國家必修英語課程,在此基礎上,積極開發課外資源以拓展國家課程,提供個人探究課程厚植學生興趣點,從而借助英語人文學科的優勢助力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交際;五彩課程
聽說讀寫是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的英語學習能力,但由于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重點有偏向,導致學生的讀寫方面的能力要明顯優于聽說能力。縱觀本校小學生的英語口語現狀,普遍存在著語言知識和口語交際能力脫節的嚴峻現象。從這角度來說,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引起重視,變革傳統的針對學生對單詞、閱讀、填詞、聽力的理解進行教學的模式,加強對口語的訓練,幫助學生增強自信,敢于開口,使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更進一個層次。
一、 “五彩課程”概述
所謂五彩課程,是指我校基于學生發展的校本標準,以國家所確立的學科課程為邏輯起點,依據學校所有課程的課程內容和課程目標的關聯性,運用學科拓展與跨學科整合的方式,構建的“道德與公益、語言與人文、數學與科學、體育與健康、藝術與創意”為主要架構維度的學校課程體系。在課程建設過程中,依托家鄉特有的紫砂文化資源優勢,取家鄉陶都之“陶土五色”作為意象系統,以“色之意蘊”作為文化取向,以培育“美德娃、崇文娃、睿智娃、健康娃、才藝娃”五彩陶娃為目標。
二、 小學英語學科對建設五彩課程體系的意義
“語言與人文”課程體系的建設,主要是通過統整語文、英語、閱讀等項目,以培養崇文娃為目標,豐厚人文底蘊。就英語學科來說,在與其他學科跨界整合之前,應該做好學科內部的整合。教師要對所有年級對應的教材進行全面的梳理,構建起縱橫聯系,搭建一個螺旋上升的教學模型。為此,英語教師要深入解讀英語課程標準,將其校本化,進一步細化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將之分解到各個年級段,形成目標體系,引領整個教學過程,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真正落實。
通過在高質量上好國家課程英語的基礎上,學校各年級開設“開心閱讀吧”作為國家課程的有效拓展,低、中、高年級分別圍繞文字游戲、語言藝術、文學天地等主題,打開閱讀視野,又根據學生年齡特征與興趣,開設了探究課程供學生自主選修。這些課程的開設能夠拓展學生的口語交際渠道,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各類課程、活動的熏陶下成長為“崇文娃”。
三、 依托五彩課程進行小學英語口語訓練的措施
(一)上課國家課程,打牢語言基礎
國家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具有基礎性地位,在制度上規范了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方向。因而小學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不能完全脫離國家課程,而一味地追求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日常的教學時間,充分發揮好課堂的陣地作用,發揮其人文學科的育人價值,幫助學生打牢語言基礎。
比如,在學完關于“星期”的相關詞匯和句式后,為了加深學生對新單詞的記憶,以及句式的運用,筆者借助直觀教具來創設了互動對話的交際情境,吸引學生參與到對話中,并在對話過程中有意識地回憶所學內容,加以應用。為此,筆者通過多媒體借助從星期一到星期日的七張只有中文的圖片創設圖片情境,然后逐一問學生:What day is it today?并邀請舉手的學生回答,或者指明讓某位學生回答。待重新熟悉了關于星期的單詞后,然后單擊鼠標,七張圖片上相對應的星期的英文單詞就顯現出來,筆者讓學生再認真觀察這些單詞的后綴,讓他們記牢這樣的構詞規律,即帶有后綴“—day”。在這個過程中,借由圖片提問,引發了師生的互動,給學生提供鍛煉口語交際的機會,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也在此過程中感受到英語語言的文化魅力。
教師還可以采用戲劇表演的方法來為學生提供口語交際的內容和機會。戲劇表演類似于角色扮演法,但又有不同之處,相比之下,前者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有劇本設計、即興表演、雙簧等方式。這樣,學生就擁有了較大的自主參與性,他們可以以組為單位,自己設計劇本,續寫感興趣的故事情節,既能進行口語輸出,還能促進寫作水平的提升。
例如,教學五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這一單元的閱讀課時,結合大綱中要求的課程學習目標要求,在口語能力上,筆者就組織學生進行戲劇表演。在此之前,筆者先為學生呈現出一些要求,即把握There be句型的具體用法和表示方位的介詞及介詞短語;能夠正確運用afraid,happy,tired,hungry,thirsty等形容詞。隨后,為幫助學生內化本單元所學知識,將語言輸出做到最大化,筆者設計了“Story Design and Act”戲劇表演活動,融合劇本創作、肢體活動、角色表演等戲劇元素,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調動學生的表達熱情,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這個活動中,學生們也親自參與了設計,因而積極性非常高,也都愿意開口表達。同時,在教學本單元的形容詞詞匯時,筆者嘗試讓學生自己用相應的肢體動作表演出來這些詞匯的意思。這樣能夠降低學生對新單詞記憶的畏懼感,還能將平時生活中的害怕、開心、疲勞等情境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性和理解性。整個教學過程下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臨近下課,學生們還意猶未盡。從這一層面來講,戲劇表演活動的實施成功地達到了筆者的預期教學目標,激發了學生的口語表達意愿。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音樂來創設情境,陶冶學生的情感,使其進入到文本所闡述的情境中,引發情感共鳴。比如,在學習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這一單元內容時,結合animal這一主題,筆者借助多媒體在課件給學生播放了與動物相關的歌曲,如Macdonald has a farm、Ten little rabbits等,這樣能夠在上課前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課堂氣氛。通過提取這些歌曲中的一些經典、朗朗上口的歌詞,帶領學生學唱,能夠獲得英語音調的輸入,培養語感。教師還可以在每天用好課前的三五分鐘,利用Free talk 來直接營造英語口語交際環境,如每天都可以與學生進行對話,引導學生快速從大腦中搜索提取學過的語言知識,以達到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如“How are you?/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is date today?/How do you feel today?...”這些句子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對小學生來說已并不簡單,但是每天訓練能夠讓學生形成條件反射,在教師提問的時候可以做出習慣性的回答,從而將它們真正內化自己的語言能力。或者在每節課安排兩名學生進行“talk show”,并讓他們提前準備,在課堂上進行一分鐘演講。并告訴學生,哪個組在規定的時間內說的句子多,就會獲得相應的獎勵。這樣一來,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來,有效地訓練自己的口語輸出能力。
(二)開發拓展課程,豐富教學內容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還有一些國外經典語言故事,這樣的編排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感受并認同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增進中西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感受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這些都是教師可以深入開發挖掘人文要素的點,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拓展中西文化背景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彌補教材在培養學生文化意識方面的不足。
同樣以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這一課為例,在教材內容完成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由陶泥制作的各種動物形象,吸引學生的眼球,由此順勢引出家鄉的陶都文化,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并用英語說出用陶泥制作動作形象的過程,于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生的文化意識。同時,英語教師還可以與美術教師進行跨界整合教學,給學生播放一些視頻,如“動物馬戲團”“大森林里的動物”“海洋世界”等,讓學生欣賞作品,并用陶泥動手制作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送給班上最好的朋友、教師或者家長。這樣既能實現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共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激發學生潛在的能力,提升其綜合素質。
(三)設置探究課程,促進個性發展
對于英語教學來說,一般我們將“戲劇社、經典誦讀、我來配音、閱讀沙龍、校報社、課本劇、故事新編、繪本創作”等歸為探究課程,通常情況下我們是要求學生自主選修,目的就是要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并在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所以,在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些探究課程來給學生搭建口語表達的平臺,進而為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為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鍛煉和提高打好基礎。
以“我來配音”這一探究性課程的開展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會先組織學生對相關英文電影中的對白進行閱讀,熟悉每個單詞,明確該如何斷句等,之后,在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配音活動。如:組織學生對“IN ZooTopia”這一片段進行配音,引導學生去感受每個角色的狀態,然后,結合角色的特點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揣摩來進行配音。除此之外,我們還會借助網絡上的一些配音軟件,比如:趣配音等,組織學生分角色進行配音,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而且,學生也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學習英語的樂趣,當然,對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當然,除了上述的一些探究課程之外,我們還可以結合學生每個階段的不同狀態來給學生搭建口語表達的平臺,比如:自編對話、再現生活場景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對學生個性的發展以及表達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四、 結語
總之,語言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靈活、熟練地運用它,與人交際。口語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項目,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自然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要抓住小學這個學習的黃金時期,以學生五彩課程建設為契機,發揮學科優勢,創新教學教法,讓學生敢說、愿說、會說,充分感受到英語語言的文化魅力。
參考文獻:
[1]焦洋.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探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5.
[2]張琪.小學英語活動化教學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7.
[3]張靜坤.小學五年級英語課語整合式學習的課例研究[D].西寧:青海師范大學,2013.
[4]任麗娜.英語繪本在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課中的實踐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6.
作者簡介:
殷玉蘭,江蘇省宜興市,江蘇省宜興市丁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