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像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地理圖像在地理學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初中階段,教師應根據課程改革要求,強調學生的全面培養,并根據學生的主體發展需要,優化圖像教學實踐,讓學生既能夠掌握識圖、讀圖的基本技能,也能夠在地理圖像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價值觀念。為了提高地理教學的教學質量,教師在初中地理的圖像教學中就要針對每個圖像類型的不同,而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且在教學的時候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做出具體的方法指導,教師應當在圖像教學時引導學生們正確的認識圖像,從而提高學生們學習地理時的學習效率。文章從初中地理教學中圖像教學的重要性出發,針對問題探究優化圖像教學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圖像教學;研究
一、 引言
圖像是地理知識的載體,是地理教學中最生動、最鮮活、最具魅力的部分。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在闡述“知識與技能”目標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地球、地圖的基礎知識”“掌握閱讀和使用地球儀、地圖的基本技能”。但是,目前在初中地理課程教學中,許多學生在圖像學習方面存在“短板”,對識圖、讀圖的基礎知識把握不清,缺乏良好的讀圖習慣等。針對此,教師有必要結合課程改革要求,重點突破,提升圖像教學的實際效果。
二、 初中地理教學中加強圖像教學的重要意義
翻開地理教材,幾乎每一頁都能夠看到地理圖像,這些圖像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著地理知識,吸引學生不斷探究、解讀、思考,發現地理規律。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加強地理圖像教學,首先有利于學生夯實地理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地理圖像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例如中國行政區域圖中包含著我國行政區域的劃分;氣溫年變化曲線圖中包含著某一地區、某一階段,氣溫變化的特點;地區景觀圖中能夠展現出區域景觀的變化規律等。這些直觀的地圖能夠引導學生探究表面的或者潛在的地理知識,并初步掌握觀測、實驗、調查等地理技能。其次,有利于學生體驗地理知識學習的過程,掌握科學的地理分析方法。地理圖像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取直觀的地理信息,還需要學生探究地理現象背后的原因、規律等,學生通常會經歷對比、分析、發散、歸納等思維過程,因而經歷了知識生成的過程,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后,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地理未知的好奇心,促使學生樹立人地協調觀念。經過地理圖像的學習,學生能夠感知到圖像的美感,提升審美情趣;能夠在中國幅員遼闊的地圖上產生自豪感;能夠在豐富的自感景觀中感受生態環境的多元和脆弱,進而樹立和諧的生態理念等。這些情感態度上的轉變與發展對于初中生的全面發展是十分有意義的??v觀整個初中地理的教學材料,圖像教學一直都是初中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地理學習中所遇到的一些圖像也就是地理學科的一種通用語言,地理圖像也是一些地理信息表達的特殊方式,在初中地理的知識體系中,絕大多數的地理知識都可以利用圖像直觀且形象地表達出來,因此,為了保證學生們的學習體驗,教師就更應當加大在圖像教學中的力度,重視圖像教學的教學方法創新,培養學生們的讀圖能力,并且在課堂教學時調動起學生們讀圖的興趣和熱情。圖像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地理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并不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只是在教育的漫長發展過程中,教師發現了圖像在地理的學習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因為圖像可以將具體的文字內容轉化為圖像,將地理信息直觀地表示出來。所以地理圖像的學習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并且培養學生們的地理思維。對于地理學科來說,文本中的地理知識都有著極強的抽象性,學生們在閱讀完文字內容后,很難做到百分百的理解,如果將文字信息用圖標的形式表達出來,學生們就能夠更加直觀清楚地了解到有關的地理信息內容,所以圖表和圖像能夠提升學生們對初中地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地理圖像也可以豐富地理課堂的教學內容。
三、 初中地理教學中優化圖像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滲透情感,激發學生圖像學習熱情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情感培養,利用圖像資源,調動學生的綜合感官,促使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并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重感官的參與中,產生圖像學習的熱情。趣味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是滲透情感,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方式,在地理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加強課前分析,為學生提供豐富而有趣的地理圖像,吸引學生循序漸進地進入地理學習氛圍。文字內容是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學生們在閱讀文字的時候,常常會感覺到一種莫名的枯燥感,在地理學習的時候也同樣如此,學生們看到教材中的地理內容之后,無法深刻的理解,如果用地理圖像將地理信息表達出來,相比于文字教學,學生們更加青睞于地理的圖像。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圖的閱讀》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先利用趣味化的問題,吸引學生對地圖的關注,然后結合生活實際,創造條件使學生一邊使用地圖,一邊解讀地圖。在圍繞地圖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主動思考、合作學習,并通過老師適時的規律點撥、例題講解,了解地圖分析的基本方法,然后結合多媒體上呈現出的衛星云圖、天氣預報圖、地震后的遙感影像圖、家鄉的電子地圖等資源,真實地感受到地圖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到讀圖的樂趣,進而為學生不斷探究、學習地理圖像奠定情感基礎。
(二)啟發學生思考,指導學生歸納讀圖技巧
與文字不同,地理圖像呈現的信息是平面的,其背后的邏輯關系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然而,許多學生在閱讀地理圖像的過程中,缺乏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技巧,在拿到一幅圖后,無法有序提煉信息,更難以挖掘其背后的規律。針對此,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圍繞地圖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讀圖技巧,奠定學生自主讀圖的能力。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們對地理圖像的分析,在進行圖像教學時,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讀圖和分析圖表,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們對圖像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們對圖表中的內容進行信息的提取,增強學生們對圖像內容的理性認識,所以也要注重一些基本的讀圖技巧和圖像分析方法,也要讓學生們對不同類型的圖表和圖像進行分析對比,在學生們進行圖像對比時,發現不同的圖表所表現出不同的地理信息,并且找出一些地圖所特有的屬性,最終加深學生們對初中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降水的變化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為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掌握讀圖的順序,設計如下問題:(1)赤道附近的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和大陸西岸的降水量有什么差別?(3)中緯度地區,內陸與沿海地區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別?(4)兩極附近的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學生通過觀察和討論,總結答案:(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2)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3)中緯度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4)兩極附近的降水量最少。通過這樣的指導,能夠讓學生根據答案,總結出“地球上降水量由赤道向兩極逐漸減少”的基本規律,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掌握按照空間順序讀圖的技巧,培養學生的自主讀圖能力。
(三)指導學生繪圖,提高學生圖像學習效果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圖像教學不僅限于培養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還包括培養學生繪圖的能力。繪圖要求學生在讀圖、析圖的基礎上,自己動手繪制圖像,這樣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將文字轉化成圖形,提升學習效果,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繪圖的技巧,提高學生的圖像表達能力。在提升學生們閱讀圖像的技巧時,也要指導學生們自行繪圖,在進行初中地理的課堂教學時,教師都會設置一定的地理問題,這樣就可以激發起學生們對地理學習內容的思考,并且經過思考后能夠將圖像內容聯想在一起,最終自己繪制出地理圖像,在繪圖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程度,并且在學生們繪制地理圖像的時候還能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為學生安排繪圖任務,首先從臨摹開始,即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教材中比較常見的圖形進行臨摹,例如中國行政區域圖、經緯圖等,讓學生通過臨摹全面把握圖像細節,加強記憶和理解;然后,教師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繪圖,以逐漸脫離圖形的依靠,根據需要完成繪圖,例如等溫線模式圖、等高線模式圖、氣溫分布圖等,促使學生在自主繪圖中反復思考,不斷完善,提升圖像學習效果。
(四)注重總結歸納,引導學生構建地理知識體系
圖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載體,初中地理教材中,許多章節的內容是依照地圖展開的,因此以地圖為核心,引導學生串聯知識點,建立知識體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講解中國區域地理時,北方、南方、西北、青藏等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產業結構也存在顯著差異,教師在教學指導中,可以利用不同區域的地形圖啟發學生以圖解文,以圖解事,結合圖形記憶、了解不同地區地理事物分布、民族風情、氣候礦產分布、農業發展等知識。教師也可以在做總結知識點的時候運用地理圖像,眾所周知,人對圖像內容的記憶往往都比文字內容深刻,歸納總結地理知識點的時候,運用地理圖像將零散的知識點通過圖表匯集起來,將各種地理知識點集中展示給學生們,教學內容上選取一些感染力較強的地理圖像,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地理教學的教學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圖形引導學生總結地理規律,例如根據從季風氣候的變化規律圖,分析我國農業發展的區域性差異;根據地形地貌、河流山脈的分布圖分析我國城市分布特征等。這樣學生能夠將散落的知識集中起來,形成有條理的體系,深入了解地理現象的內在邏輯關系,提升學習水平。
四、 結束語
總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做好圖像教學是夯實學生基礎知識,提升學生讀圖能力,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培養學生情感價值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地理課程要求,合理篩選運用地理圖像,引導學生在閱讀、解析、繪制、回憶中,深化對地圖的理解與運用,提升地理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傅星婕.從作用到方法:對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進行圖像教學的一點思考[J].華夏教師,2019(5):51-52.
[2]楊光峰.探討初中地理教學中圖像教學的實際應用[J].華夏教師,2018(36):35.
作者簡介:
許愛玲,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環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