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抑郁情緒在高三學生群體中已經成為一種非常突出的心理失調問題。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三學生抑郁情緒產生的影響及其具體表現,并著重探討了抑郁情緒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調適學生的抑郁情緒。
關鍵詞:高三;抑郁;影響;表現;調適
一、 引言
抑郁是眼睜睜看著絕望、挫折、失落一步步逼近,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時的情緒反應。抑郁是心理失調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并且已經成了年輕化的流行病,在學生群體中大肆蔓延。進入高三,面對高考,很多同學面臨著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壓力,因為心理負擔過重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它們表現在持久的情緒低落、伴有焦慮、認知障礙、身體不適、睡眠障礙等。在整個高中階段,這一時期的抑郁情緒最為突出,它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業和心理健康。所以,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應得到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廣泛重視。文章主要分析高三學生抑郁情緒產生的影響及其具體的表現,并且探討學生產生抑郁情緒的原因,以及面對心理抑郁應該采取哪些有效的調適策略。
二、 抑郁情緒的影響及表現
(一)抑郁會影響認知
首先,人在抑郁時思維方式會扭曲,會對所做的事情進行錯誤歸因。進入高三,面對一次次的考試失利或者面對學習上的“高原現象”,在抑郁情緒的影響下,有些同學不把自己的成績不好歸因于努力不夠,學習方法欠缺,效率不高,而是把它歸咎于自己的資質平平,對于高考,他們感到毫無希望,或者感覺任何事情都沒有意義。其次,抑郁使人在評價自己時會產生泛化特性。有些同學遇到一點點的挫折,就會過分低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認為即使再多的努力也是浪費時間;有些同學會因為學習上的失敗進而否定自己的全部,認為自己是個完完全全的失敗者,或者有些同學總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別人也看不起自己,并且自卑、自責。這時,悲觀的情緒會占據主導地位,你會以陰暗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在你眼中比現實更加慘淡晦暗。另外,長期處在抑郁這種負面情緒的學習情境下,它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遲鈍和混亂,注意力不能集中,記憶力、思維力下降,致使學生學習效率低下,陷入到惡性循環當中。
(二)抑郁會影響情緒
人在抑郁時會感到悲哀、消沉、絕望,經常會感到前途不可捉摸,失去信心,情緒低落。你會突然神經質的有一種想哭的感覺,甚至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淚;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活力,變得無趣;有些同學會對學習的興趣減退甚至喪失,表現出厭煩、冷淡。
人在抑郁時還伴有焦慮和恐懼。面對日益臨近的高考,面對高強度的學習,有些同學會變得焦躁不安、慌亂,“總想做什么,又不知做什么”。恐懼是潛藏已久的憂慮。因為對前途的憂慮,提前預想到自己考上大學的希望非常的渺茫,有些同學害怕面對現有的一切,所以,他們選擇了逃避。他們害怕上課,因為看到其他同學勤奮拼搏的樣子,他們會產生恐慌感;一到考試,他們就以各種理由請假,因為他們害怕看到自己可憐兮兮的成績;他們甚至害怕來到學校,經常出現曠課,中途逃學的現象。
人在抑郁時還容易被激惹。因為當我們面臨惡劣心境時,產生煩惱和憤怒的閥值會降低,自我壓抑的情緒會突然爆發。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同學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情緒失控,出現爭辯、爭吵的情形。
(三)抑郁會改變行為
抑郁會使一個人變得消極被動、優柔寡斷,它使一個人失去奮斗進取之心,遇到一點小的挫折就輕易放棄。對有些同學而言,學習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上學僅僅成了一個機械的過程。或者,有些同學一到高三就變得整日郁郁寡歡,不愛與別的同學說話,沉默孤僻,人際關系非常被動。
(四)抑郁會影響身體
人在抑郁時就會食欲下降,吃不下飯,經常失眠。進入高三,有些同學會發覺自己每天都醒的很早,晚上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他們根本無法保證有效的睡眠時間。這種情形會使學生神經衰弱,精神不能集中,渾身疲憊。
(五)抑郁對女生的影響更為嚴重
按照權威的調查統計顯示,抑郁男女患病比例是1∶2,也就是說在學生群體中,女生更容易產生抑郁情緒。這與男女學生對待抑郁的方式不同有很大的關系。男生在心理負擔過重時有更多的宣泄途徑,女生的角色定位決定了她們必須要乖巧聽話,她們主要通過追本溯源的思索。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反芻現象。你想的越多,抑郁程度越深。
三、 抑郁情緒產生的原因
(一)性格因素
一般抑郁情緒比較嚴重的同學都比較內向,缺乏自信,優柔寡斷,多愁善感,過于追求完美或者依賴性強等。這些同學在思考問題時大都會傾向于悲觀的思維方式。因此,隨著高三外部壓力的加大,這些同學更容易產生抑郁情緒。
(二)學習因素
首先,繁忙的學習壓力是學生產生心理抑郁的關鍵所在。一到高三,學生的所有時間幾乎都被學習所充塞,沒有了娛樂和休閑的時間。過重的學習負擔壓抑了學生的個性和情感需要。學生就像被上緊的發條,疲于奔命,喘不過氣來,根本就沒有心理緩沖和調節的時間,再加上高考升學帶來的壓力,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在所難免。其次,過高的目標造成學生心理緊張、疲憊。有些同學給自己制訂的預期目標過高,對考試看的過重,但每次考試每每事與愿違。這就產成了自我實現與考試成績的沖突。如果這些同學長時間成績沒有顯著提高,就會產生消極的觀念和情感體驗,從而加劇抑郁的情緒。
(三)家庭因素
一到高三,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值也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在很多家長看來,高考決定著孩子的最終走向,高三一年是孩子最為關鍵的一年,因此他們有意無意的會將自己的期望強加給孩子。一般家長在施加自己對孩子的期望上會走進兩種誤區:1. 訴苦;2. 威脅。家長過高的期望加劇了學生的心理負擔,這種方式會使孩子對前途感到不可捉摸,失去信心,產生抑郁情緒。
(四)社會因素
應試教育灌輸給學生的思想就是只有考上理想大學的學生才是學業的成功者,而社會對一個高中學生成功的定義也是“金榜題名”或“鯉魚躍龍門”。整個社會為學生設定的價值取向與應試教育的觀念不謀而合,這無異于給學生戴上了一個欲罷不能的“緊箍咒”。高考的選拔性功能,我們對高考的功利性考慮,都使學生感受到了學業競爭的殘酷性,并且現在就業壓力的嚴峻形勢都迫使學生心理負擔過重。所以,學生的身心發展難以獲得一個寬松的社會環境。
四、 抑郁情緒的調適策略
高考,首先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考驗。針對學生存在的抑郁情緒,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來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呢?學生一旦出現心理問題,學校和家庭都應該采取一些積極地措施形成合力,學生自己也要積極地改變自己。所以,我們可以將學生抑郁情緒的調適分為學校、家庭的外在調適和學生的自我調適兩個層面。
外在調適: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成功和成才觀
現在整個社會、學校和家庭其實都在妖魔化高考,灌輸給學生的信念是,只有考上理想的大學才是成功和成才的保證。這種信念的灌輸使得高三學生面對高考時膽戰心驚,惶惶不可終日,各種負面情緒自然與日劇增。所以,我們必須要淡化學生對高考的極端功利性的考慮,告訴學生成功有很多選擇的可能性,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我們必須要強調高考更重要的是對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的考驗。
(二)營造溫馨積極的氛圍,淡化學生的抑郁情緒
學校層面:到了高三階段,班主任應該提倡“群雁齊飛,一個不落”,尤其不放棄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同學,使得勤奮努力成為班級文化的主流。只有每一位同學都能竭盡全力,拼命一搏,才不會產生荒廢、虛度的感覺,才會感到自己過的充實,不會產生抑郁的情緒。
家庭層面:高三學生在學校當中本來就不堪重負,所以家庭應該成為他們緩解壓力的港灣。父母親應該創造一個和諧、友好、平等的家庭氛圍,而不是制造緊張的氣氛加劇學生的抑郁情緒。有時一個溫情的或者激賞的眼神,勝過千言萬語。
(三)合理定位,挖掘潛能;提高成績,培養自信
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都需要幫助學生進行合理定位,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只有學生的學習在不斷進步,學生才能建立自信,才會淡化和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所以,我們現階段的任務主要是幫助孩子尋找問題和不足,共同商量研究對策,制訂一個近期的可以實現的目標,堅定孩子的信心。
(四)教會學生正確看待考試
教會學生多做自我比較,少做橫向比較,注重過程,淡化結果。尤其是要淡化對高考的功利性的考慮,強調高考更重要的是對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的考驗。
(五)班主任需要扮演心理醫生的角色,提高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
班主任在調節學生抑郁情緒上起著“主心骨”的作用。班主任需要通過主題班會、周記、交互信件、談心等多種方式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教會學生把握情緒,學會自我調控。首先,幫助學生辯證認識適度與過度的關系。對于高三的學生,心理出現起伏很正常,一個人不可能一直處于亢奮期,但長時間出現情緒低落等心理問題就要進行情緒調控。其次,教會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和激勵。比如,我曾用兩首歌來形容學生的自我暗示,面對學習和考試,學生的態度應該是“我不怕不怕啦”,而不是“傷不起”。
自我調適:
(六)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精神狀態,及時進行家校聯系
除了學校、家庭進行積極有效的外在調適外,學生在感到自己出現抑郁情緒時也應該做出積極的改變。學生自己必須要認識到,輕度的抑郁是由悲觀的思維方式造成的,那些習慣性的信念通常不是真的,只是個人的主觀看法而已。所以,學生要進行認知重建。理性的自我認知可以改變一個人對失敗、打擊、失落、無助的抑郁情緒。首先,學生要學會質疑引起自己抑郁的那些假設,進行重新歸因;其次,學會控制思考的內容,把自己從抑郁的想法中解救出來。學生應該盡量克制自己陷入到悲觀的思緒當中,而應該從好的、積極的方面看待目前發生的一切。最后,一定要學會自我激勵。只有不斷地自我激勵,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你才能獲得持久的內驅力,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即使遇到暫時的挫折,也能進行有效的心理防御。
參考文獻:
[1]易法建,馮正直,等.心理醫生[M].重慶出版社,2007.
[2]馬丁·塞利格曼.認識自己,接納自己[M].北方聯合出版傳媒萬卷出版公司,2010.
作者簡介:
馬劭君,甘肅省臨夏市,甘肅省臨夏市臨夏中學新校區地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