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姣姣
摘要:《管理學原理》在經濟管理類專業中是重要的學科內容之一,而在傳授《管理學原理》時需要將課程思政貫穿于始終進而達到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良好發展。在設計《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教學時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保證課程思政教育的效果,比如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案例教學,進而對學生人生發展發揮出有效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管理學原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6-0150-02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具備優質的道德品質,在各等級學校及各科教學中都應將課程思政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進而達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目的。由于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領域,應以課堂為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場所并應用有效的教學設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及通過課程思政的教育過程進而實現道德素質不斷提升,促進學生在未來發展道路中良好發展。《管理學原理》教學中更應注重課程思政的教育,主要是學生在完成學業后進行實際工作中在應用《管理學原理》知識時需要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才能通過自身優秀的道德品質實現優質的管理工作。
一、將課程思政理念貫穿于《管理學原理》教學的全過程
專業課程是培養學生專業性知識的重要內容,而要保證專業知識能夠正確應用于實際中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政治思想。因此,在開展《管理學原理》教學時應以“立德樹人”為培養核心,在傳授學生相關知識時將課程思政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進而保證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夠通過提高道德品質正確應用理論知識。教師在《管理學原理》教學設計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存在的優秀文化,還要將優秀文化與現代管理學的應用進行融合,可以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將中國優秀文化應用于現代化管理學中、應用于企業家創新道路中、中國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體現出的重要作用,進而增強學生對中國優秀文化的正確認知并以優秀文化為發展理念融入學習與行為中,從而充分發揮出課程思政的作用促進學生良好發展。在《管理學原理》課程內容中涉及較多的環節,比如管理主體、發展戰略與發展環境等,《管理學原理》中將企業運營中所有相關知識都融入在內,特別是將先進、正確的管理思想傳授給學生,能夠讓學生了解先進管理理念與管理方法,特別是應用中國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管理理念能夠促進管理質量不斷提升,進而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例如,在傳授企業戰略環境知識時,由于中國已經與世界經濟產生密切接觸,世界環境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元素。教師在傳授此知識時可以以目前中美貿易爭端的話題達到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的目的,實現課堂思政的良好教育。教師可以講解華為的案例,并針對華為總裁任正非的成功人生進行闡述,特別是要將任正非擁有的民族精神、愛國意識傳遞給學生,達到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及增強愛國意識的目的。
二、創新《管理學原理》課程內容
(一)基礎知識教學中應與學科前沿熱點相結合
《管理學原理》課程主要是講解管理活動的具體方法及存在的基本規律,而講解過程中的重點主要針對的是在社會與政治環境、擁有的技術條件、當下經濟狀態等較為復雜的環節中應采取的發展戰略制定方式、決策如何達到科學性、編制的計劃如何具備可行性、在配備人員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根據擁有的條件如何進行創新管理過程等。學生通過《管理學原理》的學習能夠對管理的基本原理產生正確理解,為往后的深入化管理知識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在傳授《管理學原理》基礎知識時應與學科前沿熱點相結合,比如在講解分析戰略環境時應重點介紹第三次工業革命及“互聯網+”發展戰略的意義,然后將兩者發展戰略與企業戰略管理相結合,從中挖掘出管理工作的發展方向及存在的不足,針對存在的不足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根據發展方向制定新的發展規劃,進而在提高管理效果的同時推動企業健康并快速發展。學生通過教師兩者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深入理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國際趨勢。教師在講解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時應將道德風險對管理質量及企業發展的影響進行詳細的闡述,鼓勵學生在發展中遇到任何問題時都應具備有擔當、有責任的思想意識,能夠讓學生了解只有應用道德理念強化后的管理方式,才能實現企業具備凝聚力與向心力的目標,促進企業能夠健康并穩定的發展。教師在培養學生管理創新意識時,應將前沿中存在的具體案例融入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明確只有創新才能快速發展并位于行業領域的前列,比如典型的阿里巴巴商業模式創新等。教師在培養創新意識時還應培養學生具備創新者應有的品質與素養,不懼怕失敗而是在失敗中找到失敗的原因及有效改善,為再次創新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二)管理精髓的傳授要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有機結合
《管理學原理》知識具有深厚的內涵與廣闊的外延應充分運用這兩種元素拓展學生思維,可以讓學生能夠反思出人生管理的真正含義。由于世界經濟與國際政治格局、技術環境不斷變化,國家與企業只有通過不斷地審時度勢并運用發展性眼光看待企業發展,創建出有利于國家與企業發展戰略。同時,學生也應有自己的人生規劃。《管理學原理》知識中的戰略環境教學內容闡述的精髓主要是對環境進行準確性分析,并在準確性分析的基礎上達到與時俱進的要求。目前,我國正處于快速健康發展中,并且已經成為國際中各國家較為忌憚的國家。教師在傳授戰略環境精髓時應注重將國家的發展壯大與國外其他國家對我國的抨擊進行展示,進而增強學生民族意識,能夠將人生理想與國家、民族事業相融合,成為國家發展中的開拓者與奮進者。教師在講解管理計劃時,教師可以應用案例教學法將國家五年規劃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了解計劃對學生自身及企業發展具有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制定出學習計劃,包括學期學習計劃、每月學習計劃、每周學習計劃等,通過將大的學習目標分解成部分學習目標,再通過將學習目標落實到實處實現學生科學性的管理時間與目標。在講解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時,告知學生人才是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元素。而如何成為人才,自然是需要通過自身努力不斷積累知識并不斷提高創新思維,進而成為當下所需的人才。學生要成為未來優秀的管理人才自然要與其他人才成長過程相一致,進而增強學生努力發展的意識。教師在培養學生管理創新思維時,應將創新的管理理念與方法具有的效果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只有創新才能不斷提高管理效果及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并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于嘗試創新,要避免懼怕創新失敗,而是總結出創新失敗原因及思考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進而達到最終創新成功的目的。
(三)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要有機結合
在實際教學中會含有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兩種課堂的教學目標具有差異化,主要表現在:第一課堂的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構建出管理學知識的基本框架;第二課堂主要是根據所學的內容進行實踐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兩者教學過程中都向學生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比如第二課堂中含有豐富的社團活動,而在社團活動中需要實施有效的管理,才能促進社團活動有序開展并保證活動效果。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社團管理工作中,根據社團活動內容制定出活動計劃及設計組織形式,并在社團活動實際開展中要進行有效的管理,進而在達到將課程知識應用于實際中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假期階段,教師也應充分利用假期培養學生觀察社會的能力,要求學生將觀察后的社會發展中存在問題及如何解決進行書面闡述,進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制定合理化管理方式的目的、能夠挖掘出社會存在的問題并同時提高學生的道德理念。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融入課程思政理念
課程思政教育中應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對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具有較高的要求,無論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都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可以采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一是應用案例教學法。教師要實時掌握學科前沿,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新案例應用于教學中,通過實際發生的故事進行管理學精髓的詮釋,還要將案例中體現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存在的我國優秀傳統傳授給學生,進而實現學生與之產生共鳴增強學生民族榮譽感與愛國思想意識;二是實施討論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開放性的問題,而問題除了要與教學內容相關外,還應涉及課程思政教育。然后,讓學生通過分組的方式進行思考與回答,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在學生闡述各自觀點時,教師應對學生存在的思想偏差進行正確的糾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三是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管理學原理》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掌握管理方法及提升管理能力,注重將管理方法應用于實際管理中。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親自參與的方式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管理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設計出管理方案及挖掘出影響管理質量的因素,針對存在的影響因素制定出合理化的解決方案,進而實現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師還應將課程思政內容融入翻轉課堂中,讓學生挖掘出促進管理質量提升的核心,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正確糾正,將應用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實施管理是保證管理質量不斷提升的核心內容傳遞給學生,實現良好的課程思政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管理學原理》是經濟學管理類專業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在傳授《管理學原理》知識時應將課程思政貫穿于課程教學始終,能夠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掌握在管理中應用正確的道德理念是保證管理效果的核心要素,進而達到課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