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陸英杰

摘 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中國特色的教育制度,本文以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與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自考相溝通為例,基于學習動機的理論,通過調研分析,找出問題并提出對應的教學策略與改進措施,旨在提升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自學考試相溝通教學質量。
關鍵詞:自考 藝術設計 學習動機 教學
課? 題:本文系2018年度廣東省成人教育“十三五”社科規劃課題“專本合作機制下高職高專藝術設計專業相溝通協同培養實踐研究” (課題編號:YCX182005)成果之一;2019年度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項目“創建雙高背景下‘自考相溝通創新實踐模式研究”(課題編號:SK2019-057)成果之一;2019年度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科研項目“基于新時代繼續教育專升本提質發展體系研究”(課題編號:GDGZ19Y085)成果之一 。
誕生于1981年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經過近40年的發展,在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帶有鮮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教育考試制度。高職院校自學考試相溝通的出現,拓寬了高職院校學生學歷提升的通道,是自學考試主動適應社會需求,有效地緩解了人才供需矛盾,搭建高技能人才培養立交橋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終身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有效方式。
一、研究背景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存在著生源和基礎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對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而言,通過與主考院校對應本科專業的學習,可以突破??茖W歷和初始專業的限制,擴展個人深造空間。但在現實教學中,高職院校自學考試相溝通也客觀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學生學習功利性較大、學習能力薄弱缺乏自律性、空余時間不足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統考科目通過率低等一系列問題。
二、學習動機理論
就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自學考試相溝通專業教學而言,教師通過面授、答疑等課堂教學活動有計劃地開展教學,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規定科目考試,最終畢業拿到本科學歷證書,但是通過幾年的教學質量跟蹤和畢業生就業跟蹤,筆者發現在教學實際成效和學生專業能力獲得上,現實狀況與教學目標設定還有較大的差距。筆者根據教學過程跟蹤和教學效果研判,通過對筆者所在學校與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自學考試相溝通學生在學習動機上的分析,從理論和實踐上進行探討,以期幫助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學生構建積極的學習動機,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自學考試相溝通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分析
在對筆者所在學校2017、2018、2019級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自學考試相溝通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查中得知,學歷提升被認為是學生個體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推動學生投入學習的核心動力,直接體現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專注力、持久性、學習興趣和重視程度等方面。
2019年12月,筆者對160名2017、2018、2019級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自學考試相溝通學生進行了關于自學考試學習的問卷調查,其中一項調查選項為四選一項目,例如,在“你報讀廣美自考相溝通的原因及目的”問題中,大部分學生所選的是來源于外部因素,即為了本科文憑、好工作和未來職業發展,這些外部動機。這說明當前在外部就業環境對學歷和技能需求提高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面對較大的就業壓力,這進而促生了學生的學習選擇和學習行為,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基于學習動機理論的學習情況分析
心理學研究者把外在刺激對人們已存在的內部動機的削弱稱為“折扣定律”。當前我國藝術類專業高考的現狀是除少部分真正熱愛藝術的考生外,大部分考生選擇藝術類專業的根本初衷是由于自己文化課不太理想,又迫于升學壓力,被動選擇對文化課成績要求相對較低的藝術類專業。
高職院校自學考試相溝通學生求學目標中以“獲得本科文憑”為第一目標,即來自外部的最大的動力是本科文憑。由于許多學生高考前對專業認知模糊,專業選擇被動,在入學后面對正規系統的專業學習逐漸出現畏難、厭學情緒,而迫于就業和個人發展的壓力,他們又對本科學歷有著強烈的渴求,在這種情況下外部動機缺失難以讓教師和學生的資源投入收到應有的結果,自學考試相溝通班的教學效果偏離了教學預設目標。
五、基于學習動機理論的教學策略設計
要扭轉當前的教學局面,如果只靠對教學高壓手段的監控保證出勤率,提升學業完成率,為了獲得一紙文憑而學,那么這僅僅是權宜之計,學生不會有持久的學習動力,并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一)避免空泛說教,改革課堂教學
教師改變教學模式,變“教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為師生互動,學生為主導的合作式學習模式。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寓教于樂,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在教學活動設計中,通過設計研究型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注力。
(二)關注學生發展,樹立正確觀念
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學習觀,幫助學生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和案例教學,加強設計理論知識與設計實踐應用之間的聯系,實現學生短期學習目標向終身學習目標的遷移。
(三)加強教學管理,強化服務意識
強化服務意識,聚焦學生、圍繞學生、服務學生,通過組織自學考試任課教師崗前培訓,規范教師的教學思想,不僅滿足學生獲得文憑的需要,更要應指導學生通過學習提升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班主任、任課教師、管理人員三方協作開展學生日常心理輔導、課上教學、課下輔導全程跟蹤,保證學習質量。教學管理嚴控教學質量,定期召開學生、教師座談會,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六、小結
藝術設計類專業作為高職院校新興的學科,學科知識結構的跨界、整合程度決定了其是否可以培養一個合格設計師。學習掌握藝術設計相關知識技能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學生缺乏內在動機,缺乏長遠學習目標,將很難通過艱苦的學習歷練,達成最終學習目標。因此,教師要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以激發其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養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從而更有效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劉鐵,熊秋紅.關于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中國考試,2018(12).
[2]周大鵬.高等職業教育藝術設計專業遠程開放學習平臺構建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10).
[3]王曉冬.成人英語學習動機調查及教學策略——基于自考助學學生的學習動機調查[J].成人教育,2013(12).
[4]吳夢文.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探析[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13(3).
(作者單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