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祎婧
摘 要:目前,湖南省五年制小學教育專業英語課使用的教材是由湖南省教育廳組織編寫的《基礎英語》,文章結合該教材的使用情況,就小學教育專業的起始學期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探究,主要側重以下策略:讓新生過好語音關,提高新生的聽說能力,培養新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文章作者從以上三個方面,試圖闡述如何合理使用教學材料,挖掘教學資源,優化師范專業的英語課堂。
關鍵詞:五年制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6-30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3-0057-02
目前,我國一些省區推出了公費定向委托培養全科型小學教師,全科型小學教師的培養對象主要是五年制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以下簡稱“小教大專生”。小教大專生作為全科型的小學教師,指的是能承擔小學多門學科教學的教師。英語是小學的基本科目之一。因此,小教大專生首先需要具備較強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才能進一步結合英語施教能力來組織教學,完成英語課堂的教學目標。
一、五年制小教大專生英語的教學現狀
五年制小教大專生是通過中考以初中畢業生的身份入學的。從新生的中考成績和入學考試成績來看,其平均分在及格線上下浮動,高低分之間的差距比較大。雖然新生已在校學習了幾年英語,但英語基礎仍較薄弱,發音不準確,導致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信心和動力。
湖南省內該專業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由湖南省教育廳組織編寫、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基礎英語》,這套教材涵蓋了語音語調、聽說讀寫、語法、文化知識、英文書寫和兒歌積累等方面知識。該教材難度適中,且知識點全面,是一套比較適合小教大專生的教材,能有效地幫助小教大專生在英語語言學習中夯實基礎、擴充詞匯量、提高語言應用能力。但教材缺乏配套教參和聽力音頻,練習活動也不夠豐富、有趣。所以學生使用這套教材時容易感到枯燥,缺乏興趣。
作為師范院校的英語教師,要用好這本教材,應適當地挖掘教學資源,充實教學內容,在聽說讀寫全面發展中,有側重地培養新生英語能力、提高新生學習興趣。筆者認為在大專的起始學期可以著重抓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二、讓新生過好語音關
小教大專班的新生,大多來自農村或者縣城,當地的英語語音學習環境有限,所以部分新生英語發音不標準。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掌握好音標,不知道如何發準音,也不會看音標拼讀。從而導致他們說英語不自信,不愿意在課堂上開口。
《基礎英語》這本教材的第一部分是“Pronunciation&Intonation”。該部分從發音方法、拼讀規則和相關練習三個步驟,每單元解讀兩至三個音標。雖然涵蓋面廣,但由于沒有配套音頻,光靠教師口授,方法比較單一。因此筆者用楊立民主編的《現代大學英語語音教程》(以下簡稱《語音教程》)作為補充材料。
第一步,發音方法教授。配合《基礎英語》發音方法的文字介紹,給新生展示音標的舌位圖,圖文結合解釋發音。在講授音標發音時,發音器官唇、舌、齒的位置及發音方法要講解到位,并且讓學生觀察教師如何發音。例如:第二單元/e/ 、/?/兩個音標,都要求舌尖抵下齒,但/e/比/?/舌前部抬起的位置更高,且開口更小。若不仔細,學生容易把這兩個音標發成同一個音。通過播放音頻、教師帶讀等方式教學后,還須請新生單獨來讀,以便糾正發音。
第二步,單詞拼讀教授。使用《語音教程》給新生展示含有該音標的單詞時,可讓新生根據已學音標進行猜讀;然后再播放配套音頻,通過聽辨,新生能從中總結出拼讀規律,加深印象,比單純跟讀更有效果。比如,第三單元的 /ɑ:/音標,雖然《語音教程》中有幾個單詞、短語如(army,arch,a jar of lard,a hearty laugh)新生都沒有學過,但根據已學單詞art和 heart,學生得知ar和ear發/ɑ:/,所以仍然能較好地進行猜讀。完成這一步驟后,讓新生自由練讀并朗讀,再讓其余新生評一評。
第三步,拼讀規則教授。如果把教材的拼讀規則照本宣科,那么學生學起來會枯燥乏味,且難以理解識記。所以,筆者的一般做法是提出問題,讓新生自己解決。以/ɑ:/為例,學生從《語音教程》訓練中的單詞、短語ask,army,a hearty laugh得知“字母a及字母組合ar、ear和au”可發/ɑ:/,然后回到課本《基礎英語》發現教材中指出“字母組合al”也可以發/ɑ:/。于是,新生通過觀察單詞能從中找出發該音標的字母及字母組合,從而總結出拼讀規則,理解并識記相關知識點。
第四步,音標辨析教授。完成課本《基礎英語》的相關練習后,對發音相近的音標應特別指出加以對比。繼續以/e/ 、/?/為例,可使用《語音教程》提供一組單詞作為補充練習:dead/dad,bed/bad,head/had,pet/pat,set/sat,bend/band。讓學生從這組單詞中分辨區別,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掌握發音。
三、提高新生的聽說能力
英語學習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在《基礎英語》教材中,“Listening&Speaking”所占的篇幅很少,所以除了合理使用教材外,筆者的具體做法是:
(一)用英語組織教學
新生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使用漢語,英語課程幾乎成了他們唯一使用英語的場所。因此,教師上英語課時,首先應考慮到新生的英語水平,盡量使用英語進行教學。比如,可以在上課之前的三分鐘里,用英語就天氣、日期、校園生活等進行簡單的問候,使學生迅速進入英語課堂的學習氛圍,同時也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其次,要讓新生盡快熟悉英語課堂教學用語。再次,對某些生詞,可適當使用英文同義詞或英英釋義來講解,讓新生沉浸在英語學習氛圍中。
(二)讓新生在課堂上做“presentation”
專科英語課堂不應僅局限于教師講授,也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來。因此,筆者每次上課時會安排一名新生做一個簡短的“presentation”,其形式可以是小演講、講英語故事或者唱英文歌。
1.英語小演講
翻閱《基礎英語》第一冊的閱讀課文,可以發現很多都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My Day at College”“A Busy Teenager”“Grandma Ruby”等。因此,教師可以緊扣課文主題給新生準備一些簡單的話題,如“My School Life”“My Best Friend”“My Family”等。由于這些話題是大家感興趣且貼近生活的,新生能使用課文中的句子稍作修改、改編再使用,所以難度適中。通過“presentation,”可以鍛煉新生上臺演講的膽量和臺風,同時也是擴大新生詞匯量、提高英語應用水平的好方法。
2.英文故事
《基礎英語》第一冊的閱讀材料,還有不少英文故事,如The Frog Prince、 The Wind And The Sun。此外,新生還可以使用簡單的英文童話故事或者寓言故事,如The fox and crow、How a Colt Crossed the River。對很多英文小故事,新生曾學過中文版本,所以對理解背誦就降低了難度。另外,有些適合多角色演繹的英文故事,如The Three Little Pig,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同時讓一些基礎稍薄弱的學生參與進來,做到因材施教。
3.英文歌曲
《基礎英語》“English Skill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ers”部分里,通常配有英文兒歌或者英語韻文。目前在小學英語課堂中,不少英文歌曲在教授時會適當編排動作輔助小學生記憶。因此,在新生唱兒童英文歌曲時,應盡量要求他們配上動作,并要教會其他新生唱好這首兒歌。通過一個學期的積累,班上學生通常能積累十首左右英文兒歌。
(三)聽力從易到難
《基礎英語》“Listening&Speaking”的聽力缺乏配套音頻,因此無法使用。但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內容尋找一些相關的聽力材料,如第八單元的課文Sir Isaac Newton Dines off Nothing。完成課文教學后,可以讓新生合上書本,聽課文錄音然后嘗試逐句復述。學生既鍛煉了聽說能力,又復習了課本知識點。同時,教師還可以找一些難度合適的聽力習題,定期帶著新生一起做聽力練習。
四、培養新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雖然新生已經學過幾年英語,英文書寫沒有困難,但從作業來看,依舊存在單詞拼寫、大小寫和標點符號錯誤等問題。例如,有的新生把u、v、r這三個字母寫得模糊不清,難以分辨。另外,有的新生在句首會忘記大寫。所以教師在批改作業的時候,對書寫、格式、大小寫和標點都要嚴格要求。對新生作業的問題,要明確指出來,督促他們及時更正。而優秀的作業,可以拿出來表揚、展示,新生之間傳閱、互相學習。《基礎英語》每個單元“English Skill for Primary School Teachers”的部分都有標準的書寫示范和抄寫練習可供使用,但是篇幅較短,只能寫十個單詞左右。因此,筆者建議讓學生統一購買字帖,規定寫三頁,在一定程度上糾正新生書寫不規范不工整的習慣。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時,也可以偶爾請學生上講臺來書寫答案。每個學期還會舉行一次英語書寫比賽,都有利于提高新生的書寫能力,讓他們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結語
教師語言表達準確和書寫清晰工整非常重要。正確的語音語調、流暢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標準的板書是一個合格小學英語教師的必備條件。為了讓小教大專生能勝任未來的工作,在新生入學的起始學期,教師可圍繞矯正新生語音、提高新生聽說能力、培養新生良好的書寫習慣三個方面展開教學。五年制專科的初始學期是承上啟下的關鍵,對整個大專階段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須把握好這一階段,為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和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湖南省教育廳.基礎英語[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2]靳玉樂.現代課程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3]楊立民.現代大學英語語音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