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枝江
摘要:數學語言是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數學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數學閱讀活動長期處在被忽略的位置,要科學合理地開展小學數學閱讀活動,首先要明確小學數學語言的特征。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數學語言承襲數學這一學科的特征,其特征是嚴謹清晰,精煉準確。小學數學雖然停留在數學知識的初級階段,但是其作為學生進入初高中之前的準備階段,科學高效掌握基礎數學語言十分重要。這不僅對教師提出較高的要求,課堂教學用語需要保持規范,更要求學生對數學語言形成深層次的記憶和理解。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閱讀;思維拓展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和提升至關重要。閱讀常常被認為是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教學傾向于靜態思考,其實這是有失偏頗的。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通過教材教會學生數的認識、四則運算、單位轉換等一系列知識,它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體系,學生面對符號和法則感到陌生,吃不透其中原理,為數學學習增加了很大障礙。數學語言包含豐富的邏輯性和統一和諧之美,需要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數學閱讀活動進行啟發。
一、在課堂閱讀中增進理解
數學閱讀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開展數學閱讀活動可從主要課堂活動和輔助性課堂活動兩個方面入手。數學閱讀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和解題,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學會讀題是進行數學題解答的第一步。數學知識依托于數學語言而存在,題目包含的重要信息對解答數學題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這也是理解數學語言重要性的集中展現。以小學數學中求相遇問題為例,已知甲乙二人從兩地相對而行,經過四小時,在距離終點四千米處相遇,甲比乙速度快,求甲每小時比乙快多少千米。教師在講解題目的過程中,首先應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數學語言,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審題和作答。解題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數學閱讀活動,在教學中,教師應重點講解關鍵字詞、含義和概念,深入淺出,如這道題中“相對而行”的含義。學生進行此類數學閱讀活動可豐富自己的數學詞匯,強化數字概念。教師應將文字語言、圖形語言、符號語言三種數學語言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學習數學時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二、導入情境,開展趣味課堂
在課堂上設置情境游戲是開展數學閱讀活動的有效方法,教師可將數學問題和語言轉化為日常生活的小游戲,讓數學語言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小學生對游戲更加敏感,游戲規則與數學語言的相互交融使得數學語言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文字,為其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雞兔同籠是小學數學中一個讓學生望而生畏的問題,學生在閱讀和轉化數學語言變成實際問題時,面臨的障礙主要是無法在構思數學模型的過程中提煉教學語言。雞兔同籠問題中雞兔的數量變大,學生的思維容易受到數字干擾,解題時無從下手。教師可將雞兔同籠問題變成班級內方便開展的情境游戲,比如請同學扮演雞和兔子。在游戲的過程中及時引入數學語言和思維,引導學生理解這其中包含的數學信息。游戲過程中教師應更多使用幽默的課堂語言,幽默有趣的語言總是更富有感染力的,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拉近師生情感。師生之間既包括育人者和求學者之間的關系,同時包括合作關系。大量研究表明,情感的舒適和親密對激發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更有益處。數學閱讀課上教師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對不理解的知識點踴躍提問,增進師生情誼的同時對啟發學生思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聯想記憶,故事引發思考
教師應適當借鑒語文教學中的聯想記憶法,從文字本身入手提高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尤其是在課堂導入環節,不同學科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同學科之間的串聯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加宏觀和開放的思維。如語文課本中烏鴉喝水的故事,就是幫助學生理解空間概念的絕佳案例。學生對烏鴉喝水的故事耳熟能詳,烏鴉最后成功喝到水正是因為石頭占據了瓶內的空間,水才能成功灑出來。從熟悉的故事中發掘數學現象,將故事情節轉化為數學邏輯,數學語言依托故事的趣味性更易被學生接受。趣味故事可以幫助學生調節學習心態,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更加直觀,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空間體系,形成空間概念。教師除了在寓言中尋找故事,現實中的小故事對學生理解數學語言也是大有裨益的。現實中的故事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階段和生活經驗,比如小學數學中的距離和時刻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等車的經歷。數學題目中的數學語言可以換成生活經歷,數學語言與日常生活經驗相互結合,利于促進學生理解。
四、體悟數學之美,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閱讀活動不應該只停留在表面,教師應引導學生培養數學思維,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訓練,如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嘗試用數學的自然語言來表達。教師可定期開展生活中的數學主題演講活動,鼓勵學生用數學思維發掘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數學閱讀活動還應教導學生體驗數學文化,科學有效的數學閱讀活動不僅要教會學生學會技能和知識,更要在學生心中澆灌數學的種子,讓其生根發芽。正所謂,世事再紛繁,加減乘除算盡,宇宙再廣大,點線面體包完。針對小學生當前思維發展階段,采取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其講述數學之美。數學之美有對稱之美,教師可選擇依據對稱原則建立的建筑物的圖片,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對稱之美和數學原理。如故宮、古羅馬的石柱;數學之美有勻稱之美,如人間最美的比例——黃金分割比。黃金分割比不僅存在于建筑物中,更存在于許多古典名畫中,甚至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演員臉上也有黃金分割比的影子。教師可在藝術、建筑、文學、影視多方面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感悟數學魅力。
五、結語
準確理解數學語言是數學學習的基石,培養學生對數學語言的敏感性,品概念,析法則,理關系,把握數學語言的精髓和包含在其中的邏輯之美,在小學數學學習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