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霞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歷程中,在新的教育思潮下背景下,教育的主要目標不但在于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技能,還在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塑造學生的綜合素養。課本劇在新課改背景下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針對英語口語基礎較為薄弱的農村學生,在農村小學中高年級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課本劇的開展,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行為,全面實現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促進農村英語教育的 可持續發展。
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啟的過程中,要想依托課本劇提高農村小學中高年段學生口語交際行為能力,對于教學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在選擇的時候要擇取內容豐富的材料作為劇本。比如針對六年級課文“Helping others”為例展開的課本劇選擇與編創。選擇這篇課文作為情景劇的原因是這節課內容非常豐富,同時對話情景和人物活動較多,有利于推動課劇情劇的深度演繹,同時這些諸多要素迎合了課本劇的各項要求。在小學中高年段的教學過程中選擇這節課作為課文劇所展開的深度探索,有利于引導學生深入課文的主題,把握課文的精神,為學生進行有效的英語對話和交流奠定了現實基礎。
在編創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編制適宜的情景和臺詞,要結合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課本劇中引入大量本節課的相關口語和句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順利應用和交流。比如可以用“What happened to you”、“Can we help you?”、“Thank you for your help.”等相關重點句型來進行口語交流。除此之外, 在編創過程中要注意知識面的延伸和內容的創新,立足于教學內容和設計目標,引導學生進行情景拓展,達到豐富劇情內容的效果。最后,教師一定要精神策劃和指導好每一出課本劇,盡量增加豐富有趣的角色,生動活潑的語言,在此基礎上增加對重點知識的使用頻率,營造出背景豐滿、聲情并茂的課本劇情,使中高年段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水平得到歷練和提升。
劇本的排練有助于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和形成,使學生迅速融入劇本內容中去,同時將真情實感投注于表演過程中,提升課本劇的演出質量,豐富口語教學內容。盡管課本劇的排練需要通過組織小組學生成員來完成,但是教師的指導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師要憑借著對學生角色給予指導和幫助的歷程,進行臺詞的訂正,以及改進情景劇表演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從該課的內容出發來進行多種角色的編排,其中涵蓋教材中的角色內容如sally、peter、gatekeeper、woman等,除此之外,還要增加角色類型,如gatekeepers mum、storekeeper等, 在此基礎上使劇本內容更加廣袤而豐富,為深度口語對話交流奠定實踐基礎。針對角色所進行的臺詞定位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如在原有課文角色的固定化模式下所采取的劇情臺詞的創新和拓展、延伸,這樣就可以通過建立新的角色,嘗試不同的情景交流效果,豐富教學元素。有的時候新建立的角色和教材原文的情景臺詞不符合,比如gatekeepers mum這一角色,在劇情的編排過程中可以針對這個角色創立一些臺詞,這些臺詞可以塑造一個是生動的感謝、饋贈的溫馨畫面。
總之課本劇中的眾多角色都要在教師和小組成員的通力合作下進行合乎邏輯的編排,比如合理的情景順序對接和安排。更為重要的是,在課本劇的編排過程中,必須要注意情感情緒的融入好把握,只有這樣才可以進行到位的角色詮釋,塑造豐富的角色形象,使劇情更加生動完美。比如劇情當中失主尋找丟失小狗時的焦慮心情, 以及找到小狗失而復得的歡愉心情都應該深度表達出來。這些環節,需要教師孜孜不倦地探索、教誨、指導、創新,以助學生成功完成情景劇的編排歷程。
在完成前期程序之后,緊接著進入了劇情演繹和評價階段,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借助于比賽的模式開展課本劇的演繹,通過前期的口語技巧訓練和情感技巧訓練為基礎,建立準確到位的課本劇演繹歷程。比如如下角色設定下的演繹過程:
劇情一:Sally: what happened?Janitor: "my dog is lost and can't be found anywhere."Peter: we can help you find it.We can write a notice or a notice to find it."
劇情二:Shopkeeper: "hello, I see your notice, your dog is now in front of my store."", "thank you very much.";
劇情三:Janitor's mother: "I appreciate your kind help very much."Janitor's mother: thank you. I warmly invite you to dinner at my hous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在圓滿完成整個課本劇的演繹程序以后,接著進入教學評價過程。教師可以組織校領導以及陪同教師進行評分和評價處理。評價內容涵蓋語言表達能力、編創能力、語言專業性技巧、情景真實性技能、到位情感演繹等方面。通過多元化評價模式的開展,使學生有效把握口語情景和情緒的情感狀態,使其英語口語的專業化技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為培養農村小學中高年段學生口語交際行為做出貢獻。實踐表明,只有在教學活動中因地制宜地進行課本劇的綜合性訓練,才可以形成逼真的口語環境,使農村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綜上所述,課本劇作為提升農村小學中高年段口語交際行為的有效媒介, 必須要立足于課本劇的每個環節,從素材的選定、創編、排演、指導、演繹展示以及評價等多個切入點進行探索性的研究,才可以促進農村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從根本上建立良好的英語口語交際環境,使農村小學口語教學水準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單位:皋蘭縣石澇池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