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利
【摘 要】目的:評價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進行口腔正畸的治療效果。方法:納入15例口腔正畸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均接受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對比治療前后的牙齒相關指標變化,評價治療效果。結果:對本次研究15例患者展開1年的隨訪,隨訪結果顯示患者的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位移均明顯改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提高,總體治療有效率為100%(15/15)。結論:微型種植體應用于口腔正畸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口腔正畸;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8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2
口腔正畸治療主要通過移動排齊錯位牙齒,對改善錯頜畸形患者美觀度、改善口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微型種植體支抗近年來應用廣泛,較傳統口腔治療有更明顯的治療效果,文中就此展開研究,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對象資料收集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共15例患者,均接受口腔正畸治療,男9例、女6例,平均年齡(22.4±4.5)歲,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對本次治療研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能夠接受跟蹤隨訪。
1.2 治療方法
本組患者均接受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先使用0.02%的洗必泰為患者漱口,清潔口腔。微型種植支抗使用鈦金屬材料,規格:材料長度10mm,直徑1.5mm,使用利多卡因為患者實施進行口腔浸潤局部麻醉,使用黃銅絲分開需要矯正部位兩邊的牙齒,做好標記。拍攝根尖片和全景片,了解周圍組織結構,掌握牙根的位置、形態。植入微型種植體,角度與骨面垂直,向后傾斜30度,將植入體植入到上頜骨皮質骨內。之后再次進行影像檢查,確認相鄰的牙根結構和根尖片關系,使用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預防治療后的感染問題,使用鏈條橡皮圈提高種植體的牽引力,控制在50-300g范圍內。
1.3 臨床觀察指標
患者均接受1年的隨訪,對比治療前后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傾角差、磨牙位移及患者治療前后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評價治療效果,評價標準:隨訪結果顯示患者的牙齒外觀恢復正常,語言和咀嚼功能恢復正常,患者滿意。為治療顯效;隨訪結果顯示,患者的牙齒外觀、語言及咀嚼功能還沒有恢復到正常狀態,但均有明顯改善,患者滿意,為治療有效;未達到上述治療標準,為治療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統計學數據軟件包SPSS19.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則用()表達,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牙齒外觀指標
經過1年的隨訪,15例患者的牙齒外觀相關指標與治療前相比較P<0.05,提示有相對明顯的改善
2.2 咀嚼功能
隨訪結果顯示,患者的咀嚼功能得到了明顯改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明顯提高
2.3 治療效果
隨訪1年的結果顯示,本組15例患者的牙齒外觀和咀嚼功能均得到改善,其中治療顯效9例,治療有效6例,總有效率為100%(15/15)。
3 討論
近年來,人們對口腔健康和牙齒美容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傳統口腔正畸治療具有舒適度不足、固定性差的問題,會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甚至會引發紅腫、感染等并發癥,導致患者心情煩躁,影響最終治療效果[1]。微型種植體支抗在治療時將種植體視為上頜骨的一部分,能夠減少治療過程中空間和施力方向的限制,能夠對牙齒外觀的形成起到轉變作用[2]。微型支抗的植入體規格小,治療創傷也更小,更容易被固定,且疼痛程度也大大下降,患者在生活中的不便也大幅度下降。微型種植體支抗具有創傷小、操作簡單、恢復快等優勢[3-4],從本次研究的治療結果中可以看到,經過1年的治療后,患者的牙齒外觀相關指標發生了顯著的改善,牙齒咀嚼功能也明顯提高,本組15例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治療,治療有效率達到了100%。
結語:
綜上,微型種植體支抗應用于口腔正畸治療中有著明顯的治療效果,能夠彌補傳統支抗在舒適性和固定性方面的不足,具有較高的臨床使用價值。
參考文獻
梁振耕,謝奇,郝春波.微型種植體支抗用于口腔正畸治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中國美容醫學,2019,28(08):122-125.
胡啟龍.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青少年口腔正畸的療效及安全性探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4):4+6.
謝峰.常規矯正與微型種植體支抗兩種方式治療口腔正畸的效果對比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2):26-27.
田春光.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0):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