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思政工作在各個領域中均取得一定的成就,為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提供新型平臺,提高事業單位思政工作效率和質量。基于此,文章主要就“互聯網+”時代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路徑進行分析,以期優化事業單位思政工作開展模式,拓寬思政工作渠道,加快推進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進程。
[關鍵詞] “互聯網+”;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推動信息革命的崛起,在事業單位思政工作中開拓出一片新天地。因此,相關事業單位必須創新思政工作模式,優化思政工作手段,抓住互聯網發展契機,善于利用互聯網平臺,整合思政資源,促使事業單位思政工作具備“互聯網+”思維,進一步將事業單位思政工作推動到新常態發展層面上。
一、“互聯網+”思維為事業單位思政工作帶來的發展機遇
(一)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方式更加民主
事業單位實際開展思政工作過程中,在互聯網載體支持下,工作效率明顯提升,人員接受程度較高,受其他因素影響小,時效性更強,具有一定的廣泛性;思政工作開展,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灌輸思政思想,在事業單位內部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增強事業單位各個部門之間的互動性,事業單位依托互聯網建立相關的信息學習平臺,職工人員可根據自身的時間,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并通過平臺實時進行反饋,增強互動效果,提升民主程度,職工人員借助網絡渠道進行學習,交互式體驗明顯,創新了溝通方式、交流方式,從根本上提高了事業單位思政工作的民主性。
(二)豐富思政工作活動,工作形式更加靈活
“互聯網+”時代下,事業單位思政工作開展方式更加靈活,事業單位內部、人員之間的溝通更加頻繁,不受時空界限的限制,政工人員借助互聯網文字、圖片、音頻等進行整合,受教育對象可以直觀地獲取思想政治信息,增強受訓人員的體驗和感受。基于事業單位在思政工作開展方式上處于初級階段,需要進一步加快推進事業單位信息化建設進程,解決傳統思政工作開展效率低下的問題。基于此,“互聯網+”對事業單位思政工作開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網絡陣地建設、管理、創新發展帶來全新的契機。
二、創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事業單位思政工作路徑
基于事業單位思政工作中存在諸多難題,相關人員對“互聯網+”工作機制的認識不夠,難以有效創新和推進思政工作高質量的開展[1]。基于此,以下就事業單位創新“互聯網+”思政工作模式的路徑進行探究:
(一)強化“互聯網+”思政工作認識
事業單位負責思政工作的人員,要積極轉變傳統工作模式,與時俱進,緊跟“互聯網+”時代發展,加強“互聯網+”與思政工作之間的融合,創新線上思政工作模式,利用互聯網整合思政資源,為順利推進思政工作進度,夯實基礎。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為增強思政工作人員的興趣,提升全體職工人員對事業單位文化的認同感,創新的宣傳方式可點燃職工群體的學習熱情,擴大企業文化的影響力,樹立企業正面形象。事業單位思政工作的開展,更加關注職工人員的個性化發展,了解現階段職工人員的內心,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問題,切實加強對職工群體的關懷,提高事業單位整體工作質量。在互聯網支持下,政工人員明確定位自身的工作職責,嚴格履行思政工作職能,確保在思政工作開展中,實現民主和平等;例如,事業單位積極組織了談心主題會議,加強對職工個體的關注程度,將時政與社會熱點問題實時傳遞給職工群眾,實現信息共享。同時,事業單位要加快打造一支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隊伍,積極樹立網絡意識,不斷摸索出思政工作方法,基于政治立場角度開展思政工作;事業單位要在網絡思政工作平臺建設中,積極搶占思想陣地,不斷豐富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增強宣教的吸引力,構建“網絡文化館”,創新平臺服務形式,扎實開展終端特色文化活動、開展“一帶一路”宣傳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加強網站設計,圍繞社會焦點和熱點問題推廣思政主題宣傳互動,調動職工群眾宣傳的積極性。
(二)構建思政教育網站,強化網絡信息的監控
“互聯網+”工作機制,是全新的思政工作思路,可最大化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創新思政工作形式,提高事業單位思政工作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凝聚職工群眾集體智慧,活躍了職工群眾思維,確保職工群眾在思政活動開展過程中,積極迎接互聯網對傳統思政工作的沖擊和影響,將思政思想灌輸到職工群眾中,確保職工群眾更好地掌握思政工作思想,培養事業單位全體人員的綜合素養,促進“互聯網+”思政工作之間高度地融合[2]。同時,“互聯網+”工作機制的開展,強化了各個部門人員之間的聯系,豐富思政工作內容,更好獲取職工人員的反饋,加強政工人員工作反思,及時根據職工人員掌握程度,調整思政工作內容,以期滿足相關人員個性化學習需求,一定程度上增強與職工群眾之間的聯系,“互聯網+”下豐富的工作內容以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呈現,豐富了“互聯網+”信息載體,拓寬思想政治思想覆蓋范圍,加強全體人員與互聯網的聯系,積極彌補自身的不足之處。
現階段,部分事業單位,積極構建了學習教育網站,提高對網站建設內容、建設的安全性重視,加強網站維護,確保從根本上強化思政思想宣傳教育效果,豐富了載體和渠道,同時,事業單位強化對思政教育網站的監控和管理,進而提升思政教育網站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最大程度上吸引相關人員對網站的關注和瀏覽,并提高對網頁設計的重視程度,將學習版塊中,劃分了自主學習模塊、時政熱點模塊、新時代黨的各項綱領模塊等,職工人員通過登錄思政教育網站,學習和了解當前國家發展形勢、社會形態和社會關系,確保用黨的各項政治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加強職工群眾與社會實際之間的聯系。
(三)創新事業單位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是推動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互聯網+”背景下,營造了良好的思政工作建設氛圍,事業單位通過依托互聯網平臺,不斷創新事業單位文化建設,整合文化資源,優化事業單位內部結構,降低思政工作開展難度,為事業單位穩定發展夯實了基礎[3]。“互聯網+”代表了無限可能,事業單位政工工作者,在實際開展思政工作過程中,積極開發線上渠道,利用微信平臺,以公眾號軟文推送的方式定期將黨紀國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送到職工群眾的手機端,擴大政工效能的覆蓋范圍,豐富思政工作內容,確保最終起到宣傳和教育的目的。“互聯網+”突破了時空限制,更加關注人的個性特征,強化職工群眾的主體意識,強調職工人員的平等性,充分尊重職工群眾的主體地位,事業單位利用互聯網機遇,高度普及思想政治內容想,通過多元化手段,第一時間掌握員工的思想動態,降低引導和教育難度,以一種包容性、開放性的形式,為職工群眾創造內部交流條件,強化了職工群眾之間的協作和聯系,營造了良好的言論氛圍,實現思政工作方式的創新,逐漸形成了事業單位良好的政治生態,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政工人員積極轉變工作思路,強化自身的責任心和執行力,促使“互聯網+”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高度契合,積極樹立網絡宣傳意識,不斷提高事業單位文化宣傳效果,更好將事業單位的正面形象展現在大眾視野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是事業單位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新時期發展下,政工人員要強化“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抓住互聯網發展契機,構建輿論格局,事業單位要始終堅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旗幟,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建設為重點,始終貫穿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全面推進“互聯網+”思政工作機制。
參考文獻:
[1]楊穎.基于“互聯網+”的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創新途徑研究[J].傳媒論壇,2019,2(23):77-78.
[2]鄒曉慶.淺談“互聯網+”事業單位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策略[J].天津社會保險,2019(01):144.
[3]梁晨,黃琳慶.關于“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0(0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