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懷美
【關鍵詞】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語文教學;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81-0061-02
當下,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崔巒認為,核心素養是學生應該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基礎素養。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關鍵問題之一便是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于漪指出:“語文教學中工具性、人文性皆重要,不可機械割裂。抽掉人文精神,只是在語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語言文字就因失去靈魂、失去生命而暗淡無光,步入排列組合文字游戲的死胡同;脫離語言文字的運用,架空講人文性,就背離了語文課,步入另一個誤區。二者應有機結合,使之相得益彰。”為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應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關注文體,聚焦表達。
所謂文體意識,是指人們在文本寫作和欣賞中,對不同文體模式的自覺理解、熟練把握和獨特感受,是對讀寫實踐的一種能動的再認識。自覺的文體意識不是單純具備某種文體知識,它是一種綜合性語文素養。文體意識的培養不僅要清楚文體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語文實踐中與體驗、感悟、理解等語文素養互相鏈接、交叉、滲透,這樣形成的文體意識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閱讀和寫作。
如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四上《麻雀》一課時,大多數教師會把“抓住重點詞句來感悟老麻雀強烈的護子之愛,體會母愛的力量”作為教學的重點。這樣的教學設計并沒有將文本的價值有效地利用起來,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特級教師劉荃執教此課時,他關注文中獵狗與老麻雀的動作、神情的對比,整節課圍繞“品味語言,指向表達”展開。劉老師充分挖掘文本資源,關注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樂于表達,幫助他們真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這樣的教學,對學生是有用且有效的。
2.關注語言,指向表達。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語文教師要擁有一雙慧眼,捕捉文本細節,找到語言表達的生長點,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幫助學生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
統編語文教材四下《貓》一文中樸實而生動的語言,擬人的修辭手法以及隨處可見的轉折句,都可以成為培養學生表達能力的抓手。筆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三處對比,品味課文的語言特點,并嘗試練筆。如抓住“任憑......也......”體會貓的貪玩。這組關聯詞,突出貓極其貪玩的性格,一玩起來就要玩個痛快。再如,筆者引導學生體會語言表達的特點,“老實”和“貪玩”這組詞中間用轉折詞
“可是”連接,通過轉折的語氣,充分表現出貓的性格古怪。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比較文本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進而提高表達能力。
3.關注思維,提升表達。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語文核心素養形成的關鍵,語文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方面都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統編語文教材五下第五單元“人物描寫一組”的三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把重點放在課文選材、行文思路及人物寫法上,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助推學生思維向縱深生長。文中鮮活的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選材的角度來講,這叫選擇典型人物。事例越典型越能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兩莖燈草》的課后習題“舉例說說三個片段分別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結合課文中的語句,體會表達的效果”將學生的思維帶到深處,讓學生反復對比閱讀,引導學生發現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不同的表達效果。描寫人物時,首先要選出與人物相關的典型事例,人與事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往往在做事情、與別人相處時顯出自己的特點,習作時應選擇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典型事件。如《兩莖燈草》通過寫嚴監生臨死前仍惦記節省燈油一事表現他的吝嗇。其次,也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表現人物特點。《他像一棵挺脫的樹》一文為了表現車夫祥子的生命力旺盛,從多方面細致地描寫了他結實健美的身體。語文是以語言為工具進行思維與表達的學科。學會以語言為工具進行思維,并把思維的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掌握人類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維和表達方式,是語文學科最核心、最獨特的教育功能。
4.關注審美,回歸表達。
統編語文教材選文典型,文質兼美,意蘊豐富,是引導學生獲得審美體驗和提高審美情趣的重要依托。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怡情怡性,能使學生在聽覺中進行審美判斷,真切地感受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一般來說,語文教學可以通過領讀、默讀、交流等方式讓學生沉浸于作品的審美境界里,受到美的感染和激勵。如統編語文教材五下《祖父的園子》一課,語言質樸,富有節奏感,有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猶如一幅清新和諧、富有童話色彩的畫,是一篇非常適合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的范本。
統編語文教材六上《花之歌》一文不僅用詞準確,句式也非常講究。工整的排比讀起來朗朗上口,把花從不顧影自憐,也不孤芳自賞,對生活的積極與樂觀表現得淋漓盡致。文字唯美又有特色的課文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不可多得的素材。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句子的形式美、韻律美,品讀句中的韻味,在欣賞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朗讀中提升表達能力。
總之,語文學習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能力建構,主要是學習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讀,讓學生思,讓學生想,尋找一種言意兼得的境界,喚醒學生的語文意識,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南京市浦口區橋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