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普及和普及,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對高中生物教學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而且受早期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質量都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為此,本文著重探討了高中生物教學在新課程改革普及大環境下,所遇到的問題及相應的教學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改革
1.從以往的教育現狀
由于傳統的教育現狀,高中生物的主體主要是教師,而常常忽視教學的本質和學生的獨立思考,這樣的教育教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更不利于同學們學習生物的綜合能力。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我們應努力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努力探索和創新,幫助同學們擺脫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提高生物綜合素養,使他們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復合型人才。
2.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探究
2.1以信息技術為媒介加強學生的知識理解
伴隨著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將現代信息技術融入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活動中,成為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共識。正是由于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高中生物課程內容,能夠使生物知識的抽象表征變得更加直觀,同時其色彩鮮明的特點能夠有效地吸引中學生的注意,從而提高學生在高中生物課程中的參與度,培養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探究能力。中學生物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要注重生活的宏觀概念和微觀意識,而在傳統的“理論講+板書”教學模式下,大量的生物宏觀概念和微觀知識,教師難以對生物知識進行形象化表達,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可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抽象呈現,從而提高學生理解能力。通過“從生物圈到細胞”這一課程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微觀及宏觀意識的重要內容。為此,在開展本課程教學活動時,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制作了本節課的課件和教學錄像,同時利用多媒體平臺為學生詳細地展示了草履蟲進食、移動和分裂的全過程,使學生認識到"單細胞生物的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礎"。另外,在這門課中,我也為學生詳細講解了人類生命活動,包括人類胚胎的形成、發育;收縮反應和膝跳反應等,通過形象化的教學范式,學生綜合掌握生物圈生物依賴細胞進行發育、繁衍和成長進化的生命活動,了解生命的不同層次,加深對"細胞是生命的基礎層次"的掌握,形成對生物知識宏觀控制和微觀理解的核心素養。
2.2合理運用思維導圖促進知識化繁為簡
高中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時,往往會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獲得的生物學知識,以解決新問題,形成新的認識。這一特性決定了高中生面對知識跨度較大的生物知識,難以形成有效的理解能力,同時生物課程知識的碎片化使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生物知識學習思路,學生在生物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形成有效的理解能力。造成高中生物學教學質量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為解決這一不足,高中生物課程教師可結合思維導圖開展課堂教學,通過思維導圖加深對知識的記憶,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本文以「蛋白質的基本屬性」這門課的教學活動為例,在這門課中,為了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學習脈絡,我首先給學生畫出思維導圖,根據"蛋白質的概念-蛋白質的構造-作用"的順序依次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蛋白質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清晰的學習脈絡,便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同時便于學生今后的學習。以此為契機,有效地提高了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2.3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推動知識難點突破
中學生物學是一門以科學理論為基礎的研究性課程,既有理論性又有實踐性的雙重特征,因此,在開展高中概念教學活動時,應注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無論是宏觀生物學理論還是微觀生物課程知識,都應通過課程模型的構建促進學生建模能力的發展,這是現階段開展高中生物教學活動的重點教學任務之一,同時也是加深學生概念認知的主要手段。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在指導學生學習核酸的有關“核酸”的相關知識時,為了加強學生對“核酸的組成及相關功能”的認識,引導學生解決核酸的初步水解產物和水解產物的徹底問題,因此,在這節課中,我應用"拼接模型"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對核酸初步水解產物以及徹底水解產物的認知,在本節課程中,我應用"拼接模型"的名稱,同時為學生指出連接兩個脫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之間的化學鍵為磷酸二酯鍵。給學生講解完這些知識后,我又指導學生通過簡單的貼紙拼接活動構造生物學模型,在模型拼接過程中不斷加深對DNA及RNA相關單元結構特征的了解,豐富學生的直接體驗。
結束語
總之,優化教學模式是教師實施教育改革的唯一出路,中學第一線的生物教師作為促進教育現代化的中堅力量,必須在教學方法上大膽創新,使學生的成績和能力同步增長。生物學在高中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要認清生物學科的特點,另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既要做好課堂指導,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引領下,高中生物教師需要積極承擔自身的職責,主動投身教學研究、教學創新活動中,通過實踐分析、反思總結找到更加具有實效性的教學方法,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他們高效地學習文化知識,不斷發展和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進而順利實現本學科的育人目標,推動學生健康、可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紅霞.淺析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策略[J].新智慧,2018,(35):63.
[2]廖少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性教學策略[J].中外交流,2018,(51):182-183.
[3]林春穎.高中生物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的實施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1).
[4]杜文雪.關于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中學生物教學,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