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信
摘 要:近年來,國家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引導社會各行各業用堅持、專業和品質營造愛崗敬業的良好社會風氣,工匠精神在素質教育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教育學研究者開始將工匠精神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進行研究和探討。文章以高職藝術素質教育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探究在工匠精神宏觀背景下,如何形成良性工匠精神教育模式,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日常藝術教育,推動高職藝術素質教育質量進一步提升,并為教師創新教育教學目標、方法、內容提供可行性的意見。
關鍵詞:高職教育;工匠精神;素質教育;藝術
以德國為例,德國制造業享譽全球,以品質、質量為標志的德國制造業近些年來在市場競爭中展現出驚人的潛力,究其原因在于德國制造業始終堅持匠人精神,不少產品承載了幾代人的心血,其背后的歷史文化底蘊已經遠遠超過了物品本身的價值。與德國制造業相比,中國制造業雖然規模“大”,但是“不強”,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提出了工匠精神,鼓勵社會各行業積極將“中國制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用愛崗、敬業建筑中國創造豐碑。在此背景下,相關研究者在實踐應用過程中也創造性地將工匠精神作為高職藝術素質教育出發點和落腳點,一致認為工匠精神在助推高職藝術素質教育體系完善、優化、升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一、工匠精神在推進高職藝術素質
教育方面的作用
以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為指導,在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創新性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高職藝術素質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具有豐富的意義。通過觀察課堂實踐,回訪畢業生就業情況,可以發現強化工匠精神教育具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意義:
(一)符合社會對高職畢業生的期待
自古以來,工匠就是中華民族傳統職業代表,隨著教育體系的逐步完善,高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社會對高職教育及畢業生仍存在一定的職業歧視,長期以來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非常多的困難。究其原因在于高職畢業生缺少特色,要強調工匠精神,突出高職學生在藝術創造方面的獨特魅力,使之與綜合類高校畢業生區別開來,從而受到社會廣泛認可。
(二)培養高素質藝術人才的必備“法寶”
目前高職教育藝術教育體系已經獲得長足發展,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都進行了創新性的革新,但是學生的精神、職業品質的培養仍有所欠缺。不少高職學生具有專業技能儲備,可一旦投入實際工作便會表現出消極態度,更不用說愛崗敬業。只有強化工匠精神教育,實現工匠精神教育與藝術素養教育的有機整合,高職學生才能學得更好,走得更遠。
二、工匠精神推進高職藝術素質教育發展的實踐路徑
為了更好地推動高職藝術素質教育與工匠精神的融合,幫助學生養成專心致志、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培養具備高素質的高職學生:
(一)追求卓越:探索工匠精神與高職藝術素質教育融合新途徑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高職藝術教育始終堅持至善至美,這種本質上就是追求卓越,卓越就是把每一件小事當成大事來做,把每件小事做好,同時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例如,對于課堂教學中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學校應該發揮好引導作用,通過舉辦技能比賽、創新大會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利用課余時間組成合作小組,自選課題,由專業教師指導,協作完成。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既要引導學生提升專業技能,建立創新意識,養成多聽、多看、多學的習慣,又要引導學生重視細節,用時間和精力換取精益求精。
(二)精益求精:組建一支高水平、專業素養過硬的教師隊伍
工匠精神教育不僅要體現在競技性比賽活動當中,還要體現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雖然近些年來一直在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習自主能力和意識,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忽視教師在高職藝術素養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學校應通過培訓、學習、交流等方式,促進教師提升專業素養,樹立工匠精神教育理念,通過言傳身教給學生帶來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將工匠精神教育理念牢記于心,學校可以舉辦工匠精神教育大會,安排各學科教師相互交流對工匠精神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的理解,找準工匠精神與高職藝術素質教育的結合點;其次,持續優化高職藝術教育模式,準確把握學生訴求以及社會職業需求,實施多層次、類別化的藝術引導,將日常教學工作做優、做細,在“技”中體現“藝”,在“藝”中追求“技”。
(三)將工匠精神融入藝術教學當中
高職階段的教學工作不僅是將學生培養成專業的技術人才,也不僅是純粹的行業人士,而是具有優秀能力的社會人,特別是在當前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各個行業迅速發展,高職學生獨特的藝術素養愈發凸顯。為保持并發揮好高職學生的獨特藝術素質,高職藝術素質教育不能簡單地照搬綜合類學校的藝術培養方案,要把實踐作為教學內容的重點,在實踐中講解理論知識、培養審美能力,在實踐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例如,學校改變以往對設計類專業學生完成作業的數量要求,轉而強調設計作業的質量,甚至可以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完成兩到三個設計作業,期末由專業教師和行業專家共同評價。
(四)跨專業、跨院校,實施作坊式教學
作坊式藝術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契合工匠精神教育理念,也符合高職藝術素質教育特點,同時是對當前瞬息萬變的社會發展的回應。作坊式高職藝術素養教學打破院校和地區之間的阻礙,師資方面形成良性循環,學生跟教師之間超越單純師生關系,更像薪火相傳的師徒關系,教師走進學生的生活,學生懂得教師的無私付出,體現藝術素質教育深厚的內涵。這種教育教學方式打破隔閡,大大調動學生積極性,例如培養設計類專業學生藝術素養時,教師可以結合時下熱點設定研究課題,區域內的教師、學生自由組成作坊式小組,在固定時間內完成課題研究。
三、結語
強調工匠精神、發揮工匠精神,加強高職藝術素質教育的作用是新時期社會對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之一。在對高職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時,我們要認識到工匠精神能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擇業觀、人生觀,深化藝術素質教育內涵,讓學生不僅“主動學”更“愛學”。教師作為藝術素質教育的引導者,既傳播和教授工匠精神,也是工匠精神的代表符號之一,因此要身體力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堅持高要求、嚴標準,不斷強化專業素養,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履行“教育者”“引導者”“研究者”的責任,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始終踐行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肖璇.工匠精神取向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研究[C]//2020年南國博覽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一).北京: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0.
[2]邢志鵬.踐行“工匠精神”打造高職院校藝術型人才培養新模式:以軟裝設計為例[J].戲劇之家,2020(18):171-172.
[3]楊清華.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藝術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10):167-168.
[4]王慧敏.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職藝術類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9):94-95.
[5]席彬.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院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路徑構建:以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徐州經貿分院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20(12):24-26.
[6]方方,張軍.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以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2):6-9.
[7]李梁成.工匠精神視域下藝術類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8(4):73-77.
作者單位:
太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