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柳愉
我校秉承“上品教化”區域教育理念,根據省教育廳信息化中心校應用融合創新建設指導方針,從教育治理角度著手進行應用融合創新,項目貫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提出建設“互聯網+德育”的課外任務式德育體系。
一、摸著石頭過河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如何使德育系統能夠智慧地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德育教育是德興小學這次信息化建設努力的重點。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僅在校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家庭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場所,孩子能否得到一個科學合理的教育,不僅需要在學校受教師的影響,在家中受父母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需要兩者相輔相成,實行科學合理的家校共育。只有家庭與學校配合,才能夠讓學生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讓家長與教師長期共同參與孩子的德育培養是是德育信息化的一大難點,。育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品格的形成需要漫長的時間。一方面是在家長眼里,學生在學校最重要的不是培養了怎樣的道德品質,而是成績的好壞,過多的關注成績讓學生壓力更大;另一方面,家長不理解家校共育的作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是相輔相成的。
二、積跬步,以至千里
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德興小學認真落實《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要求,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促進班主任的全員培訓和專業成長。針對教學現狀,如新上崗教師多,臨聘教師多的情況,結合區的要求和安排,組織全體班主任老師參加區全員培訓,新上崗教師參加新班主任培訓(入職三年以下)。繼續開展班會及中隊課的設計研討,積極開展班主任工作研討會和經驗交流會,提高德育科研水平;開學第一周,即結合區班主任全員培訓要求,承擔區班主任全員培訓的授課任務,充分發揮優秀班主任的輻射引領作用。
積極開展德育科研。結合市區街要求,德育小學積極安排中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參加主題班會課、學科教學德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討等教研活動;加強德育和少先隊課題建設,以課題研究為抓手,破解德育難題,提升學校德育品質,促進特色的形成。鼓勵教師撰寫德育論文及案例,扶持優秀論文發表,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征文評比活動。組織撰寫文化德育專項課題《基于文化德育理念的家校協同育人模式研究》;組織撰寫心理健康課題《繪本閱讀對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
三、初見曙光
對學校來說,采用互聯網+德育教育模式,采用大數據統計分析,更有利了解學生,進而進行個性化的培養。對學生而言,德育教育不再是獨立于學科學習,跟生活脫節,使用任務關卡式的德育活動增加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對家長來說,采用互聯網+德育的培育模式加強了家校互動,家長能夠參與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能夠更好了解學生成長。每個孩子都是一塊未經雕琢璞玉,老師與家長則是雕工,德育教育就如同雕工手中的那把雕刻刀。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本,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教師發展為本,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