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睿 孫杉 費凌峰



摘 要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有聲閱讀可以成為進一步推進“全民閱讀”戰略執行落地的重要舉措。為了加深了解當前基于移動應用的有聲讀物的用戶需求,通過問卷調查和用戶訪談方法,剖析了移動閱讀的時代特征,從有聲閱讀的行為、動機、偏好和用戶滿意度四個方面研究分析有聲閱讀平臺或產品的用戶體驗要素,從而促進實現數字出版領域“全民悅讀”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 有聲閱讀;數字出版;用戶體驗;移動應用
引用本文格式 周睿,孫杉,費凌峰.“全民閱讀”背景下移動有聲閱讀的用戶體驗探析[J].創意設計源,2020(6):16-2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audio reading can b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wide Reading” strategy.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user needs of audio reading based on mobile application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user interview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reading are discussed, and the audio reading is analyzed from four aspects: behavior, motivation, preference and user satisfaction. The user experience elements of the audio reading platform or product, thus promoting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 Reading with Pleasure” in the field of digital publishing.
Key Words audio reading; digital publishing; user experience; mobile application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數字創意產品多業態聯動開發機理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71874142);2019年度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數字文化與傳媒研究基地項目“數字化全民閱讀的用戶體驗設計研究”(項目編號:19CDCM07);2020年度西華大學產品設計教學團隊支持項目(項目編號:05050034)階段性成果。
“全民閱讀工程”已被列為我國“十三五”時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并被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全民閱讀也成為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1]。據《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有聲閱讀受到越來越多人歡迎,成為2017年國民閱讀的新增長點,成年國民聽書率達到了22.8%,超過半數的成年國民傾向于數字化閱讀方式[2]。在推進全民閱讀過程中,“有聲閱讀”開始發展成為了當前一種新興且重要的閱讀方式。若要讓“全民閱讀”成為“全民悅讀”,除了重視閱讀內容的生產和傳播以外,還需要對用戶的閱讀行為展開研究,引入互聯網領域的“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思維來開發設計數字閱讀產品。那么對于方興未艾的移動有聲閱讀而言,將移動閱讀納入到數字出版和數字創意產業范疇,以“產品思維”全面重塑其用戶體驗,讓“悅讀”感受不僅僅包含內容之“悅”,還囊括了行為之“悅”、需求之“悅”。
一、移動閱讀的時代特征
當前我國社會已經全面邁入了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民眾的閱讀方式業已發生巨大變化,一部分讀者從傳統的以圖書、雜志、報紙為載體的紙質閱讀逐步遷徙到移動端數字閱讀,成為數字出版產品的用戶。有聲讀物又成為了近幾年數字出版的新銳,其黑馬般的迅猛增長態勢與時代發展特征息息相關,正呈現著時勢相合的特征印記。
(一)“碎屏時代”與閱讀載體
在紙質出版走向數字出版的過程中,出版媒介的改變勢必影響并造就民眾閱讀習慣的變化。移動閱讀的內容與載體還逐步形成互為影響的作用,即移動閱讀的“碎片化”特征進一步凸顯,其中一個重要的助推力是源自閱讀載體趨勢,無論是閱讀的媒介載體還是其硬件載體,數字出版的閱讀產品載體形式愈發多元化。民眾改變了用小屏智能手機閱讀的方式,智能手機、iPad、電腦、電子閱讀器等跨屏閱讀漸漸成為當下的縮影。2018年開始,中國可謂由“小屏時代”進入“碎屏時代”[3]。閱讀載體“碎屏時代”的到來自然更加加劇了閱讀行為“碎屏化”的發展。移動閱讀的便利性也不可避免地與時間碎片化緊密聯系,從行為特征層面上講這兩者呈共生關系。而當下有聲閱讀的爆發式增長,則是“碎屏式”移動閱讀載體的技術性與商業性高度契合后所賦予的聚集式能量:聚“碎”促讀、集“屏”載聲。隨著信息時代的進一步發展,全民閱讀的“全”也體現在閱讀載體的多樣性、閱讀官能通道的多元性。
(二)“快餐文化”與“快消出版”
“快餐文化”全面侵染了都市生活,出版領域同樣不例外。“快餐文化”的即刻消費、快捷消費與便利消費的取向,與移動閱讀的便捷性有著天然的相似、相通屬性。事實上,出版界的“快餐文化”遠早于移動閱讀的興起。始自20世紀末,“讀圖時代”一度成為中國文化界的熱點話題之一。“讀圖時代”與“快餐文化”時常并列出現,“快餐文化”甚至被視作“讀圖”的一種衍生[4]。移動閱讀全面興起之后,文化內容的生產和傳播再次加速了出版的“快餐化”。全民閱讀的推廣也必須正視“快餐讀物”的存在。閱讀是以視覺感知為主的一種活動形式,當文字信息被隨時隨地方便讀取的同時,也自然伴隨著“讀圖”便利性的提高。
而有聲閱讀的內容生產更是讓出版呈現了“快消品”特征:諸如讀者“追更”、讀后即關閉。有聲讀物的大量快速生產,讓出版界半只腳也踏入了類似“快消品”的生產和銷售:閱讀內容的“快餐式”推新,催生出移動閱讀的“快消出版”時代特征。
(三)“被動閱讀”與主動選擇
數字出版讓閱讀內容在介質形態、存儲手段、傳播形式和閱讀方式方面較傳統出版有著巨大不同,內容上是海量信息的存在,閱讀較容易嬗變為一種“信息讀取”。移動閱讀被詬病往往是因為“碎片化閱讀”會導致讀者“淺閱讀”的積習養成。在海量數字內容信息面前,一方面由于諸多數字閱讀產品采用“推送”功能,讓讀者的閱讀越發向個體興趣進行聚焦,閱讀“營養”出現“偏食”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又由于龐大數量面臨選擇問題,愈發多的讀者采用惰性化的“被動閱讀”,在這種情況下,信息讀取難以內在式轉化和融入自身的知識體系構建。但被動閱讀效果的存在,給輸入、推介之內容創造了實現共同認知的可能,通過強力推動、轉變人的記憶行為,實現知識轉移[5]。一則有聲閱讀通過聽覺官能塑造記憶點;二則有聲閱讀必須通過讀者的主動選擇、訂閱和持續關注,將被動轉換為主動,或在一定程度上消解部分被動閱讀的負面影響。全民閱讀的良性發展必須以閱讀動機和行為的主動性為抓手,將主動選擇作為撬點,推動信息型被動閱讀向知識型主動閱讀的轉化。
(四)“全民閱讀”與體驗經濟
移動互聯網技術讓移動閱讀變得更加便捷與高效,在技術驅動層面更加提高了用戶量級,從而真實地實現了用戶基數上的“全民閱讀”。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用戶與流量的邏輯也不可避免地助推了體驗經濟浪潮的影響力。技術驅動與經濟驅動形成了雙效機制。因此,移動有聲閱讀不僅是“全民閱讀”的一種新發展,也是體驗經濟的重要內容。隨著UGC模式的發展,借助移動有聲閱讀,知識經濟也擁有了較低成本的可達性,這也正是體驗賦能的典型體現。付費閱讀越來越多地被訂閱用戶所接受,移動數字出版也呈現出多元的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移動互聯網技術從用戶角度上可以說,還消解了大眾閱讀與個體閱讀的壁壘與隔閡。“全民閱讀”既體現了大眾取向又可以保持閱讀的私人經驗,既可以面向全民分享又可以服務于小眾圈層。移動閱讀在當下的時代,正是體驗思維下讓全民閱讀的產品形成垂直化發展的結果,甚至還不可避免地裹挾著資本力量的推動。
二、移動有聲閱讀的用戶體驗研究
助力“全民閱讀”成為“全民悅讀”,“悅”不僅僅是主觀意識上“樂于閱讀”的體現,就數字出版來講,還應著力閱讀產品的載體品質的提升,立足用戶需求和功能使用角度出發改善用戶體驗。諸如收音機等有聲閱讀的出現時間并不算短,當移動閱讀與有聲讀物結合,更需要用互聯網產品思維重新思考面向民眾的閱讀之“悅”體驗的構建。
為了針對移動有聲閱讀產品的用戶需求與使用感受進行研究,本文采用了目標用戶問卷調查與訪談研究結合的方法?!澳繕擞脩簟痹O定為使用過有聲閱讀,且能夠熟練使用智能手機的用戶,收到有效問卷樣本407份,其中男性用戶比例53.07%,女性比例為46.93%。
(一)行為:移動化的多場景
選擇聽有聲閱讀產品的使用場景絕大多數均與移動閱讀的使用場景定位相吻合。有聲閱讀的移動化比較聚焦地體現在兩個方面的行為狀態特點:一是使用過程的移動,即行為動態性;二是使用情形的過渡,即行為短暫性。從表1可以看出,最高比例約半數的有聲閱讀場景為睡覺前夕的時間與狀態。除此以外,有聲閱讀行為所存在的場景非常多元化,各種場景都存在,無論是在需排遣枯燥的路途中,還是在需要集中精力做事的工作學習中。因此,可以概括移動有聲閱讀的用戶行為呈現出移動化、多場景化的整體特征。那么對于有聲閱讀的移動應用產品開發來講,其功能的交互設計必須充分響應這種使用行為的移動需求。在交互流程上盡量縮短從啟動APP到開啟持續聽讀的操作步驟。在使用功能模式上則可以從場景的重點性和兼容性出發來對應用戶的行為特征。最常見的場景重點性考慮解決方案為“夜間閱讀”模式。而場景兼容性則從共通的使用環境情形著手。譬如,鍛煉和家務場景,考慮音量的適當增加;通勤路途、如廁等場景則反之調小音量,減少對他人的干擾或適應安靜環境。對移動有聲閱讀的多場景或全場景的考慮,需要將閱讀產品納入到數字創意產品開發范疇進行全面設計品質提升。
(二)動機:非專業化的閱讀
移動有聲閱讀的市場定位明顯區別于嚴肅文獻和專業論著出版。前述的閱讀行為場景可以反映出移動有聲閱讀基本不太可能與專業化知識汲取及研究相重合,往往帶有消遣或休閑的閱讀目的,或者說是置于閱讀目的之上的,以閱讀為主要目的的休閑方式。本次調查結果反映出(見表2),表示自己“喜歡看書”、希望“擴展眼界”的用戶比例均超過半數以上。而把有聲閱讀作為一種“潮流”“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以及親子或家庭活動的比例也不算低,均超過了1/3的占比。如圖1所示,在面對其他某種方式來替代有聲讀物這種閱讀方式的選擇可能性時,“非常愿意”嘗試其他新的閱讀方式的高意愿度的用戶恰恰與將有聲閱讀作為潮流、親子活動的用戶群重疊。有趣的是,這種高意愿的用戶遷徙傾向再次佐證了“動機不純”的分析結果。從全面閱讀推廣的角度來看,諸多數字出版物所造成的“淺閱讀”,在較大覆蓋面即用戶群數量上也呈現出這種“半休閑式”甚至帶有娛樂化的閱讀動機。而對于移動有聲閱讀來講,有聲閱讀產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是如何增加用戶黏性問題。數字技術賦予閱讀獲取的超級便利性,雙刃劍式的另一面則是超低成本的產品嘗試或舍棄,用戶群流動前所未有的加劇。
(三)偏好:產品聚集題材多元
有聲閱讀或具有聽書功能的APP數量多達上百種,根據《2018年第一季度移動有聲閱讀市場研究報告》[6]顯示,在有聲閱讀的移動應用產品選擇方面用戶已經出現明顯偏好,“喜馬拉雅FM”展現出了較為明顯的用戶群優勢。筆者在“七麥數據”官網上對IOS和Android市場進行有聲閱讀軟件下載量排行的數據挖掘(見表3),“喜馬拉雅FM”依然為排名第一。在有聲閱讀影響力日益增長的刺激下,各大FM平臺紛紛推出聽書服務,聽書板塊儼然成為了移動電臺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有聲閱讀的垂直APP中,“懶人聽書”用戶增長最為明顯。“喜馬拉雅FM”和“懶人聽書”已經聚集了大部分的有聲閱讀目標用戶。
那么在有聲閱讀的閱讀題材選擇方面則呈現了多元化的局面,遠不如移動應用產品選擇的聚集性。根據本次調查數據,有聲書的題材選擇比例均為最高。如圖2所示,在性別偏好方面,相對而言男生比女生更偏好于名著類有聲書和時事類新聞資訊,女生比男生更偏好分期綜藝節目。參照上海地區大學生的有聲閱讀行為調查研究[7],上述分析結果均比較吻合。這給有聲閱讀產品乃至數字出版的啟示是,當發展到一定程度需要面臨產品受眾目標用戶群的細分與重新定位,此外還需要深耕年輕用戶群。既然是“全民閱讀”,那么一定廣度讀者的全覆蓋,就意味著必須有不同的閱讀市場的劃分。有聲讀物的數字出版不僅需要思考市場的問題,更需要從用戶體驗的視角來思考產品對用戶需求的響應,這才能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
(四)滿意度:體驗核心化導向
“全民悅讀”的“悅”與閱讀滿意度直接高度關聯。根據調研反饋當前有聲讀物用戶對有聲閱讀內容的整體滿意度較高,有約七成比例的用戶對有聲讀物作品內容質量持積極評價?;趦热莸拈喿x體驗是閱讀產品或數字出版的核心體驗。一是聲音介質的閱讀內容是各平臺的核心特色競爭力。有聲行業本質是對基于版權的優質內容和基于音頻優秀朗讀人才的競爭,二者直接與聽眾發生關聯,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8]。二是內容也是增加用戶黏性和留存老用戶不可或缺的環節。三是內容同時還是吸引新讀者新用戶的有效手段,從而實現口碑引流效應。在具有整體較高用戶滿意度的同時,在持有負面評價的因素中“作品內容質量”原因的比例僅占19.9%。最高比例的原因是網速問題造成閱讀過程的卡頓不流暢,當然這與移動閱讀場景有著天然的不可避免的關聯性。那么除了內容體驗以外,就閱讀過程本身的諸多體驗環節會在當各大有聲閱讀平臺完成市場格局布局后,細節體驗會成為未來有聲閱讀競爭和優化范疇。如表4反饋的用戶心聲,在諸多用戶希望當前有聲閱讀平臺進行改進的因素中“優化使用體驗”為占比最高的選項。而如何優化使用環節,關乎產品操作流程的交互設計等方面,是有聲閱讀產品完成粗放式增長后急需進一步完善提升和設計創意的問題。
三、移動有聲“悅讀”體驗創新路徑
立足于通過用戶體驗對移動有聲閱讀產品進行創新,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發展。從用戶需求角度解決當下數字閱讀產品的痛點,構建體驗驅動的創新路徑,讓“閱讀”提升到“悅讀”,即不僅僅滿足讀者屬性的所需、響應產品用戶屬性的所需,而且提高體驗品質,符合乃至超出用戶期望,從而讓數字出版達到用戶心理層面的情感體驗。
(一)產品性:從小視頻到小閱讀
就數字出版角度來看,有聲閱讀首先是一種融合了出版物與數媒特征的產品。受歡迎的有聲讀物具有數字創意的屬性,即也一定會涉及到以聲音為載體的數字內容生產機制問題。由于基于移動化的產品使用場景,前述“碎片”特點已經深刻地影響到視頻產品的創作生產與傳播機制,“小視頻”已經成為當下閱讀量大、傳播快的熱門產品。移動有聲閱讀產品的特性也應該符合這一顯著趨勢,即應具有下列三個特征:時長上為短片段、數據大小上為小體量、主題上為小而精。譬如,TED推出的TED Ed系列的小視頻,全部采用了動畫效果,且時長從一般小視頻產品的15分鐘時長,進一步壓縮到了5分鐘以內的迷你視頻產品。因此,有聲閱讀產品對此可以借鑒創新,從長篇累牘式的產品結構調整為更加利于方便移動閱讀的幾分鐘時長的“小閱讀”。(見圖3)
(二)功能性:用戶垂直化的閱讀交互
一方面數字化進程已經影響到了我國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全民”策略的覆蓋,因此有聲閱讀產品必須進行用戶細分才能做到真正的以用戶體驗為創新驅動,正是“悅讀”的“悅”體現之所在:響應目標用戶的閱讀需求、契合目標用戶的閱讀場景等等。其中,就產品特性角度來看,有聲閱讀產品的功能交互設計更有必要針對于細分后的垂直用戶進行創新設計,才能在操作層面提升閱讀體驗品質。針對兒童閱讀的產品界面風格就應該與成人閱讀有著迥異差別,譬如卡通萌風格、高明度色相等;針對上班族群的產品則需要對環境噪音進行降噪;針對老年人的產品則更需要在產品交互設計上需要考慮目標用戶的認知性與生理性,譬如對聽力欠缺的老年人設置超大音量的功能,而反之對兒童則可設置音量上限保護的功能。交互功能層面的創新,能夠在用戶移動有聲閱讀場景中形成更加愉悅的操作體驗。
(三)題材性:兼顧推薦閱讀與多元閱讀
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的數字閱讀往往通過大數據根據用戶閱讀喜好進行推薦。由于閱讀興趣各異,用戶手中的產品界面信息甚至是“千人千面”。比如音樂類移動應用產品就是典型的例子。但閱讀題材出現“偏食”“挑食”的情況存在著負面影響,尤其是對于青少年人群來講負面影響更甚。過于狹隘的閱讀面并不符合“全民閱讀”策略初衷,這也是大數據在實際運用對接商業需求過程飽受詬病的情形。因此,數字閱讀的用戶細分不應該囿于商業邏輯下的產品內容垂直化推薦,應該兼顧推薦閱讀與多元閱讀的平衡?!叭耖喿x”需要以提升國民整體修養、拓展知識面和塑造閱讀品格為重要任務。移動有聲閱讀不能因為移動和數字特征而完全陷入娛樂化、單純興趣化的怪圈,需要回歸到閱讀知識性的出發原點。這是由閱讀產品屬性與目標決定的,與音樂、視頻類數字產品有著巨大不同,“悅讀”不是以“取悅”來形成單一理解。
(四)社交性:Vlog到Alog
社交性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生活形態的普遍特征,同時更是“Z時代”年輕一代用戶的顯著需求。因此,移動有聲閱讀產品的創新不僅僅是數字產品本身的創新,更需要在產業生態圈層面進行創新,以更宏觀的格局去省視產品層面的改進,從而構建有聲閱讀所對應的數字產業鏈。當前小視頻引發了Vlog自媒體熱潮,并還逐步形成了巨大的商業模式,反過來又進一步推進了小視頻的傳播。同樣,增強有聲閱讀的社交屬性,打造適應于聲音媒介特質的Alog需要通過創新驅動來摸索數字閱讀自身的發展軌跡。此外,也可以充分挖掘聲音交互特征,對視力缺陷人群帶來福音,推進聲音介質基礎上的社交化閱讀,實現更大更廣人群覆蓋的“全民閱讀”。與此同時,基于閱讀行為的社交,對改善人際關系、提升人格修養方面有著積極影響。
結語
在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移動有聲閱讀既是進一步推進“全民閱讀”發展的重要舉措,又是當前民眾“互聯網+”背景下移動生活方式的縮影,同時還是數字出版與互聯網行業、數字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有聲閱讀產品要實現用戶的“悅讀”體驗,必須在以內容為競爭關鍵的基礎上,引入互聯網行業的用戶體驗思維和產品開發視角,全面響應用戶需求和提升細節體驗。而移動有聲讀物作為新興的數字出版形式,不僅僅是閱讀內容數字化的介質轉換,還是真正以讀者用戶為核心的可持續性發展的新業態。此外,體驗設計將不斷提升閱讀產品的價值,讓知識經濟價值在閱讀行為及其生活形態上進行轉換;從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移動有聲讀物能夠廣泛地服務于視力殘障人士,讓“全民閱讀”的用戶覆蓋更廣;移動有聲讀物在內容生成機制上也會迎來比較大的變革,不再依附于傳統出版渠道,發展構建出專屬于移動閱讀的文化生產邏輯與商業模式。
參考文獻
[1]呂奇偉. 淺談全民閱讀對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J]. 出版廣角,2018(19):29-31.
[2]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課題組, 魏玉山,徐升國. 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發現[J].出版發行研究,2018(5):5-8.
[3]新周刊編輯部. 碎屏時代:2018中國視頻榜[J]. 新周刊, 2018(527):12-20.
[4]符國偉.“快餐文化”與現代閱讀方式之嬗變[J].圖書館界, 2010(5):11-13.
[5]黃祖彬. 論被動閱讀的轉換機制[J]. 圖書館學刊, 2010,32(7):76;96.
[6]速途研究院.2018年第一季度移動有聲閱讀市場研究報告[J].互聯網天地,2018(4):35-37.
[7]鄧香蓮.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有聲閱讀行為特征研究——以上海大學生為例[J]. 圖書情報知識, 2018(5):81-94.
[8]季芬.用耳朵閱讀:打造數字出版新業態[J].中國出版, 2017(14):51-53.
周睿
四川工商學院
孫杉
西華大學
費凌峰
成都東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