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樂童
【內容摘要】當前在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當中,教師能運用多種方法把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滲透到教學內容當中,讓中職生不僅對傳統文化有相關的認識,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以及提高整體素質。
【關鍵詞】中國傳統節日文化 中職語文 課堂 教學
中國作為人類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它有著數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激勵著我們世世代代地不斷去傳承。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認識程度不高,筆者曾在一次語文課堂上問中職學生“中秋節具體是什么時候?”結果能回答出“八月十五”的學生寥寥無幾??梢?,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要在語文課堂上滲透是迫不及待的。
筆者根據采用劉志剛老師編寫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創新教材——中職實用語文》[1]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學會了很多中國文化節日的知識。
一、閱讀教學質的飛躍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提到:“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夠快速、有效的進行閱讀[2]。
1.傳統美德,發揚傳承
尊師重教是中國傳統美德,是民族的優良傳統。教育是引領未來的工作,尊重教師是朝著美好未來發展的第一步[3]。2018年教師節這天,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號召,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在傳授《歲月如歌,感謝師恩》一課時,學生閱讀《子貢守墓》《程門立雪》,以及拓展閱讀《儒商始祖子貢:尊師至誠孝道楷?!贰睹褡逵⑿墼里w:尊敬師長終身思慕》等尊師重教的故事,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教師節的節日文化,同時學生閱讀“我國教師節演變”、《世界各地教師節》等課文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歷史,了解更多的節日文化。
2.誦讀經典,感受情懷
毛澤東同志本身是一位古典詩詞的愛好者,臧克家說,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在講授《國慶抒懷,愛我家園》一課的時候,筆者通過談話引入“國慶”一詞,讓學生閱讀課文去了解“國慶”最早見于西晉,以及在古代的“國慶”是怎樣的情況下指定的。拓展學習中筆者引用了“詩詞鑒賞”當中的《沁園春·雪》。采取自由朗讀、小組賽讀、推薦朗讀等多種朗讀的方法,調動學生的激情,產生良好的課堂氣氛。在朗讀的過程中領會詞人偉大的胸襟、堅定的信念,同時贊美祖國壯麗的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情。2019年4月30日,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先后9次提及“愛國主義”。他說, “愛國主義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
在誦讀經典當中,學生不僅感受到愛國主義的情懷,也把“國慶節”深深地烙在心里。
3.授之以漁,勞動創造
在我國古代,農耕是主要的勞動方式,根據歷史的記載晉代皇甫謐,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新春二月初二率領各部落首領“御駕親耕”,以顯示他對農耕的重視。隨著歷史的演變我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49年12月做出決定,將5月1日確定為勞動節。可是,在今天的中職生身上,很大一部分的學生他們關注的不是勞動,而是手游,如何“授之以漁”就是講授《勞動創造,神圣之光》一課的重點。筆者采用課前讓學生自行在網絡上收集一些勞動楷模的事跡,在課堂上給予學生一個介紹的平臺。
在拓展教學時,讓學生觀看《愛崗敬業》的公益短視頻,學生觀看后發表自己的感想,討論在日常的生活中,印象最深的是哪個工作崗位?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清楚的知道,在日常生活當中,手游未必能給自己帶來富裕,只能提供娛樂。我們要把目光放在勞動上,讓勞動創造美、創造幸福。
二、實踐活動量的積累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根據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確定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設活動情境。通過搜集資料、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總結評價等步驟,圍繞活動主題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運用有關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本C合實踐活動其實就是一門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緊密貼近學生的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由學生自主實踐、探索,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全新課程[4]。
1.資料收集,策劃節目
筆者在講授《月圓中秋,普天同慶》一課時,采用的是實踐活動課。在授課前,筆者讓學生自行組隊,學會分工,進一步做好上網收集資料、精心策劃節目等。在課堂上播放古典音樂《春江花月夜》創設賞月的情境?;顒臃殖晌鍌€環節:(1)講月亮的故事;(2)吟誦詠月的文學作品;(3)了解科普知識;(4)欣賞有關反映月光的曲子;(5)讓學生描繪以月亮為主題的美術作品。
2.增長知識,開闊眼界
來到《喜迎中秋,猜謎益智》的課堂教學,利用學生對謎語所產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去激發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授課前,筆者利用貝樂虎童謠當中的《猜謎語》為導入,讓學生猜一猜“麻屋子,紅帳子,里頭住個白胖子。”結果,當時沒有一個學生能正確猜出謎底是“花生”。由謎語的導入,引出了燈謎的相關知識。
學生通過讀謎面,猜謎底,說說猜出的理由,有效地激發其學習燈謎的興趣,既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
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就能引起質變。學生通過學習,不僅僅了解到“中秋節”的節日文化,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也展示了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藝術才華,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3.動手創作,情感表達
中國結是我國民間的手工藝作品。根據歷史的記載,周朝就已經有以玉和中國結相結合為裝飾品佩戴在身上。在講授《巧手編結,與福結緣》一課時,我先從圖片入手,讓引人入勝的圖片展示在學生眼前,使其產生學習編織的欲望。當然,在動手前就必須讓學生去了解中國結的文化溯源,讓他們了解中國結的起源,以及發展。
中國結的種類非常多,寓意也不一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授課前就要為學生提高五顏六色的長繩。結合書本所提供的十三種以簡單入手,循序漸進的編法,學生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通過討論、摸索、探究等形式,編出多樣的中國結,課后可以把自己親手編織的中國結送給家長,送給老師,送給同學,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情感表達。
這樣的課堂,擺脫了老師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學中樂,樂中學。
三、習作能力技的提高
對于中職生而言,習作就是一道難越的坎,在習作的時候,不少學生往往要么選擇“百度”,要么撰寫短短三五百字應付了事。為了讓學生快樂地去越過這道“坎”,就需要老師們精心去設計每一次的習作,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1.口語作文,創新嘗試
春節,是學生們最喜歡過得一個傳統節日,因此筆者講授《春節賀歲,年味十足》一課時,提出了讓學生們進行5分鐘習俗介紹。可以先通過小組里進行選拔,再推薦同學上臺演講。由于班上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習俗。通過這一大膽地嘗試,不僅讓學生了解各地的過年習俗,而且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2.書法訓練,畫龍點睛
一手好字,終身受益。結合春節家家戶戶有貼春聯的習慣,這就要講究書法?,F在的中職生能挑出幾個能一手好字的,如果不是通過訓練的話,真能挑出幾個。因此,讓學生在寫作的同時,嘗試有意識的去把字寫工整,增添年味,屆時皆大歡喜。
3.書寫作文,增添精彩
時代在飛速的發展,觀念在不斷地創新。結合春節的5分鐘習俗介紹,讓學生在感受新年的獨特文化外,可以設計出一些更加新穎的過年方式。學生通過手中的筆,把自己的創意寫下來,為接下來的節日生活增添精彩。
這樣的作文,學生們都非??鞓返厝セ貞?、構思、書寫。不再覺得作文就是語文學習的一道難題。
結語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不僅能滲透傳統文化知識,更能有效地去提高中職生的學習興趣、文化素養。只要老師能充分去發掘教材中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合適的教案,采取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精華所在,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志剛編寫.中職實用語文[M].新世紀出版社, 2013.
[2]劉巍. 中職語文閱讀課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 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 2012.
[3]任友群.讓尊師重教在全國上下蔚然成風[N].中國教師報,2019年01月09日,第1版.
[4]萬新春,吳麗平.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 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https://wenku.baidu.com/view/43ca07252f60ddccda38a0a7.html
(作者單位:廣東省中山市東鳳鎮理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