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內容摘要】在新課程不斷深入改革發展的今天,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有效性探究時,要堅持做到有效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加強他們數學應用水平,提高其數學素養。本文將結合筆者自身初中數學教學經驗,對提升初中數學作業有效性對實踐做逐一深入闡述,為廣大教育工作者解疑答惑。
【關鍵詞】初中數學 ?作業有效性 ?實踐研究
初中數學教師要從明確數學作業的設計目標入手,通過豐富初中數學作業的相關層次,采用多樣化的初中數學作業形式,提升初中數學作業的趣味性和一題多變,培養初中生的發散性思維這些方面來加強學生的數學成績。
一、明確數學作業的設計目標
初中數學教師應當針對初中生們所學習的初中數學知識與教學目標來為他們設計數學作業,設計數學作業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加強初中生們對初中數學內容的充分掌握,并且能夠激發初中生的數學發散性思維。在初中數學教師設計數學作業過程中,應當為初中生們有針對性的設置數學題目。
例如,在為初中生們教學“等腰三角形”的數學相關知識點后,就可以將“充分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與特點”作為數學作業的目標,并且能夠針對等腰三角形的數學知識點來為初中生們設計一些有著開放性與數學探索性的作業題目,比如“仔細觀察身邊的等腰三角形,并且分析它們的相關性質”“將等腰三角形以及其他三角形進行兩者區別的對比”等等。這樣的初中數學作業內容布置,等腰三角形的性質與主要特征就在數學作業中得到了全方面的滲透,初中生們在對等腰三角形的仔細觀察與分析中就能夠對其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豐富初中數學作業的相關層次
初中數學教師在為初中生們設計數學作業時,應當本著面向全體初中生為主要原則,充分考慮初中生們的學習差異性。對于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初中生來說,設計的數學作業應當充滿一定的數學挑戰程度,能夠給初中生們帶來施展自己數學才華和數學解決能力的機會,進而讓他們感受到在數學作業完成后成功的喜悅。對于初中數學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設計初中數學作業時應當突出數學知識的基礎性,能夠推動初中生們在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來緩解數學學習的壓力感,充分樹立學好數學知識的自信心。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根據初中生們的數學學習能力高低來對初中生們進行科學的分組,這樣在為他們設計數學作業時就能夠根據數學學習小組的具體情況進行不同數學側重點的設計。
例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將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初中生們設置為“數學沖刺小組”,將數學成績一般的初中生們歸為“數學提升小組”,對于數學成績相對較差的初中生們就設置為“數學基礎小組”。初中數學教師在每個小組設計數學作業時,應當要求“沖刺小組”能夠以挑戰性的內容為主;要求“提升小組”在完成基礎小組的數學作業時,還要完成沖刺小組的數學作業內容;在設計“基礎小組”的數學作業內容時,應當要求初中生們在完成基礎性數學作業時,嘗試著完成提升組的數學內容。這種初中數學作業的設計方法,能夠滿足每一個初中生的數學學習需求,提升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三、采用多樣化的初中數學作業形式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時,大多都是數學習題、數學試卷等書面形式的作業,這種數學作業形式并不能夠真正的引發初中生們的數學學習興趣,還會讓很多初中生們認為初中數學作業是一件較為枯燥無味的事情。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初中數學作業形式來激發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探究熱情。
例如,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首先為了讓初中生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國內外數學家的故事,讓初中生們充分學習數學家堅忍不拔的數學科學探究精神,讓他們能夠認識到數學探究的不易,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通過為初中生們發放指定的數學閱讀資料或者課外閱讀書籍的方式,來引導初中生們積極的閱讀國內外的數學歷史,了解數學家的故事。在此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為了能夠真正檢驗初中生們的數學閱讀成果,可以鼓勵他們書寫書評,讓他們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講解自己的數學閱讀心得。其次,初中數學教師可以為初中生們布置相應的數學實踐性作業。由于初中數學知識與初中生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關聯性,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初中生們進行初中數學觀察以及數學實踐,這樣能夠有效的增強初中生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并且幫助初中生們充分的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為初中生們布置一些有關生活實踐的數學作業,鼓勵小學生們以數學學習小組為單位來共同完成數學觀察以及數學實驗項目,并且通過寫數學實踐報告或者數學小論文的方式進行數學知識的拓展。
四、提升初中數學作業的趣味性
提升初中數學作業的趣味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而充分引導初中生們自覺主動的完成數學作業,并且認真的探究數學作業中所蘊含的初中數學知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應當充分的提升初中數學作業的有效性,將初中生們熟悉的生活事物以及人物、實際場景等引入到初中數學作業中,進而充分的吸引初中生們的注意力,培養他們對于初中數學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完“勾股定理”的初中數學相關內容之后,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安排初中生們通過網絡來查找有關勾股定理的數學故事、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案例等,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初中生們以數學探究小組為單位設計一期數學周報。這個探究性的數學活動充分激發了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與作業完成積極性,初中生們踴躍參與進來,并且通過探究小組內的分工合作,只做了很多內容豐富的數學周報。通過數學周報的共同設計,初中生們對于勾股定理的數學認知更加的深刻了。開放性以及趣味性的數學作業設計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初中生們的數學好奇心與求知欲望,還能夠推動他們在數學學習的同時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喜悅感,進而對初中數學內容的探索保持一定的熱情,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
五、一題多變,培養初中生的發散性思維
初中生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僅是要求初中生們不斷地發現初中數學問題、分析數學問題并解決數學問題的動態化過程,更重要的是培養初中生們數學發散性思維與數學創新能力。對此初中數學教師可以為初中生們設計一題多變或者一題多解的數學作業,為初中生們提供更加寬廣的數學思維空間,并且引導他們學會自己思考、善于對數學知識進行充分思考,激發他們對數學知識進一步探索并創造的數學意識。開放性的初中數學作業有著起點低、層次感多并且答案不唯一等特點,初中生們都能夠找到其中的數學問題切入點來進行思考與解答,充分享受數學問題成功解決的喜悅。
例如,初中生們做一道數學探索題: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兩個直角邊都是根號2時,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得出三角形的斜邊邊長為2,根據已有的數學知識,你還能夠獲得與這個三角形有關的數學數據信息嗎?在為初中生們充分講解了這道數學練習題后,初中數學教師應當為他們開啟數學變題模式,首先為初中生們設置不同邊長的等腰三角形的相關信息來詢問他們能夠獲取到哪些數學信息。其次詢問初中生們“要想了解到一個等邊三角形的有關數學信息,應當需要哪些信息呢?”這樣初中生們就會在每個數學問題的引導下,主動的在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中構造直角三角形,進而將解斜三角形的數學問題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的數學問題,充分培養他們轉變數學問題的探究性意識以及數學解決能力。
總結
初中數學教師在提升作業的有效性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大方面,不斷加強學生自身數學素養的提升,豐富他們的數學思維,繼而在促進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同時,也讓學生的數學成績有所增益。
【參考文獻】
[1] 蔣萍.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方式[J]. 中小學數學教育,2016(12).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興市黃橋初中教育集團銀杏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