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偉
摘要:眾所周知,中醫學說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當前醫學臨床務必高度重視對中醫基礎理論的應用與學習,利用基礎理論夯實醫務人員的專業能力,確保各科室的臨床診療及護理服務的質量。中醫基礎理論是中醫學說的重要組成,也是當前中醫本科專業的基礎課程,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該課程的內容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聯性愈發密切,相互融合后形成全新的知識內容及板塊。
關鍵詞:中醫基礎理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1-142-01
引言:翻轉課堂作為新時代的教學類產物之一,可有效提升中醫專業的教學效率,培養實習醫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實習醫生的主觀能動性及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翻轉課堂還可培養實習醫生們的團隊協作精神,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搭建,從而實現教學效率最大化的階段性目標。基于新的教育背景,當前社會給予醫療事業新的發展機會,不僅是在經濟與理論上,而且在人才培養等方面也給予較大力度的支持。
1 芻議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源自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也可直譯為顛倒課堂,顧名思義即為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并將學習的決定權交予實習醫生,讓實習醫生與帶教教師在臨床上的地位與位置完成互換,引導其學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但是主要目的還是培養實習醫生的自主意識與主觀能動性。在翻轉課堂中,實習醫生應合理運用課上時間,發揮主觀能動性,自發的實習醫生基于項目基礎知識與論點的學習,有助于理解并消納重難點知識[1]。
2 探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基于信息化時代,各類網絡資源在教育事業中得以廣泛應用,尤其是在中醫專業。另一方面,翻轉課堂在中醫專業帶教中的應用徹底顛覆了傳統教學觀念,再一次革新了傳統中醫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刻板陳舊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只會阻礙實習醫生散發性思維的發揮,從而不利于重難點知識的消化與理解。基于此,當前中醫專業教學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網絡資源相互結合,以此構建全新的高效教學手段,不斷完善中醫專業的教學機制[2]。
2.1 翻轉課堂教學的三個階段
2.1.1 課前知識傳授階段
前文提到,當前的中醫專業教學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以及互聯網等網絡資源,往往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發布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及課件,基于此,為實習醫生的線上學習提供充足的素材與資料。帶教老師在發布線上學習任務時需注意,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與管理條例進行部署與分組,確保線上學習活動的整體性與合理性,保障線上學習可有條不紊的開展。基于此,積極鼓勵實習醫生學習網絡課程,引導實習醫生充分發揮自主意識[3]。
2.1.2 課中知識內化階段
翻轉課堂共計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課前知識傳授階段,其次是課中知識內化階段。這里的課中知識內化階段主要是指實習醫生對重難點知識及相關教學內容的消化與理解,那么如何引導實習醫生充分掌握這些重難點知識內容,并讓其成為實習醫生自主解決問題時的重要工具成為當前中醫專業教學的首要任務。眾所周知,當前的翻轉課堂側重于人性化與層級化,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醫療事業的創新發展源源不斷的提供可應用人才[4]。
2.1.3 課后檢測評價階段
所謂的課后檢測評價階段,意義就在于檢測鄉村醫生在經過課前與課中兩個階段后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效率。課前,教師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方案,規劃教學板塊;課中,教師結合層級劃分,引導實習醫生自主學習教學內容,以此培養實習醫生的主觀能動性與自主學習意識,確保能夠在課中將這些重難點知識的效用充分發揮,憑借良好自主意識來實現對教學內容的掌握。課后,帶教老師應對實習醫生的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估與檢測[5]。
2.2 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
在實施翻轉課堂之前,帶教老師必須利用網絡資源持續優化課程內容,提高中醫課程的質量標準,以翻轉課堂教學理念作為基礎,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對于醫生而言,新的教學方法可有效提高其學習興趣及探索欲,便于對重難點知識的進一步內化,從而大幅提升實習醫生對教學內容的應用成效。網絡資源是現代化教學的關鍵所在,當前的中醫基礎理論網絡課程教學平臺就是通過計算機、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組合而成。
3 評價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成效
一般情況下,課堂教學活動之后帶教老師會組織實習醫生開展單元測試,以此綜合評測實習醫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應用成效。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探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當中的應用成效,與此同時下發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即為對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是否滿意或者認可,以此收集大部分鄉村醫生對全新教學模式的意見與建議,從而實現持續優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發展目標,同時大幅提高中醫基礎理論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4 討論
前文提到,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是中醫專業的基礎,也是鄉村醫生所必修的課程之一,但是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是入門,缺乏實踐性,無法有效培養醫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意識,故而應增強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的實踐內容,豐富鄉村醫生的課堂體驗,大幅提高中醫專業的教學質量及其效率。在中醫本科教育體系當中,其基礎理論課程占據重要地位,對臨床中醫學說的創新發展同時起到至關重要的積極效用。
中醫基礎理論相對抽象,尤其是部分重難點更是晦澀難懂,需要鄉村醫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意識,去嘗試理解或者消化。在臨床帶教的過程中,帶教老師應該強調中醫基礎理論學說的整體性,從思維觀念及實踐手段等多個角度去調整現存教學模式,旨在不斷促進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的契合程度,確保醫生在畢業進入崗位后具備較為全面的實踐能力。通過近年來的調查發現,當前中醫教學知識點過多,且抽象深奧,有待改進。
晦澀難懂的重點基礎理論嚴重影響了鄉村實習醫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久而久之,即便是該專業醫生也逐漸對中醫學說失去了大半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中醫基礎理論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率不斷降低。基于此,帶教老師應在教學開始前,認真剖析實習鄉村醫生的思維慣性與邏輯慣性,并持續優化并簡化當前的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為實習醫生提供更易理解的基礎理論,引導實習醫生掌握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手段,培養實習醫生敢于直面問題的冒險精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實習醫生與帶教老師的角色互換,也稱“易位式教學”。翻轉課堂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不僅大幅改善了知識的傳授途徑以及內化過程,通過其教學成效也可看出,全新的教學思路可大幅提升實習鄉村醫生對基礎理論課程的興趣,同時培養實習醫生的主觀思維以及自主意識,提高中醫實習醫生的辯證思維及臨床技巧。理論上來講,實習醫生的學習習慣及思路基本定型,想要改變實習醫生的學習方式與路徑的難度較高,但是帶教老師應當學會靈活運用實習醫生的自身特征,結合現代教育技術,探索新穎的教學模式,以此提高中醫基礎理論的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馬淑然,高思華,李曉君,蔣燕,張保春,王彤,劉曉燕,徐雅,許筱穎,田甜. 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教學法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環球中醫藥,2015,8(12):1469-1470.
[2]孫鑫,張冰冰,鄧洋洋,李佳. 基于BOPPPS的中醫基礎理論教學改革探索[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7,15(04):14-16.
[3]蔣俊. 將“科研反哺教學”應用于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的探討[J]. 光明中醫,2018,33(23):3598-3600.
[4]馬淑然,張保春,王彤,徐雅,許筱穎,劉曉燕,田甜,章道寧,劉雷蕾. 中醫基礎理論教學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理論探討[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08):17-20.
[5]丁宇麗. PBL教學模式對《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的作用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6):2347-2348.
福貢縣人民醫院 ?云南福貢 ?6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