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
本文通過以深圳為主的港口城市對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引出港口物流人才培養的新型模式。參考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結合深圳特色,以校企合作的形式進行人才培養的一次調研分析。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推進粵港澳物流合作發展,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鏈物流,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建設國際物流樞紐。”港口物流發展,人才需求先行。在物流高端人才貧乏的現階段,港口物流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
一、經濟化背景下港口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對港口物流行業關注力度的不斷加大,國內港口物流行業取得了穩步發展,在宏觀調控政策下的影響下,中國港口物流 行業一直在持上升發展趨勢,港口物流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不僅為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成為調整國民經濟架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相信在未來,中國港口物流行業發展水平將能更上一新臺階。立足國內港口物流行業發展態勢,部分人力資源專家提出:今后的國內經濟市場,懂得進出口貿易的港口物流專業人才將會成為各大港口物流企業青睞的對象。
種種事實的存在都證明了各大高校對港口物流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定位的重要性。港口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地位其實質就是找準人才培養方向,幫助學生在經濟社會的前進歷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展空間以及他們在發展歷程中的相應位置。一方面,各大高校應明確港口物流專業人才應該是應用型、創新型、綜合型的人才。在人才培養模式中,應重點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管理能力等實用性能力的體現,也就是說要強調對學生綜合“實訓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另一方面,要積極投身到市場建設中,及時了解港口物流行業發展動態,系統了解和掌握國內外港口物流行業發展動態,以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調整,使學生與時代接軌,滿足經濟時代的發展。
二、經濟化背景下港口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戰略性措施
(一)以社會需求為導向,革新人才培養模式
“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持續保持平穩上升趨勢增長,物流行業取得了新的發展機遇,港口物流行業發展前景一片良好。在此經濟化背景下,港口物流專業人才標準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各大高校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式也應隨時代裱花進行相應的改革。各大高校在培養港口物流專業人才時,要順應經濟發展潮流,優化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學科教育向職業化教育轉型,以滿足經濟市場港口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
1.根據國際需求,引進國外原版教材
教材作為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知識載體,是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主要工具,教材質量的高低是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海外發達國家在港口物流行業方面比國內港口物流行業存在一定的發展優勢,國外港口物流專業原版教材一般具備齊全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課件、教學練習、教學視頻、教學網站鏈接等重要加血資源,有利于開展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教學活動,能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接受海外先進的港口物流管理理念。所以引進國外優秀圓邊教材成為高校在開展創新化專業教學時所采用的方式。
2.以能力要求和知識結構為主線,構建動態教學計劃
港口物流專業在擬定教學計劃時,應從社會對該專業人才的能力要求和知識結構出發,進行動態教學計劃的構建。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不僅僅要考慮專業能力的培養,還要進一步考慮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構建的課程體系中,應加強學生的現代經濟貿易、運輸理論和技能強化培養,保證其課程和應用的連接。
(二)優化課程建設,凸顯人才培養特色
第一,在課程設置上,立足當前國內港口物流行業的發展現狀,綜合經濟發展潮流對港口物流專業人才的發展需求,各大高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應要從社會的實際需求入手,設置一些與時代接軌,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課程。同時,針對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特征,在培養人才的時候,不能脫離學校發展特色,要結合學校實際,讓學生事先接觸與專業相關的先進管理技術,而不僅僅讓學生把精力花費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
第二,在 優化教學手段上,針對港口物流專業特色、課程體系和實踐應用需求,盡最大程度為學生提供一些符合港口物流行業需求的教材和教學內容,引入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VR\AR全景教學等先進的設備及教學方法,提高專業知識的傳播和更新。同時,教師要注意課程的授課方式,港口物流管理理論知識比較枯燥乏味,教師最好采用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成效,
第三,在教學時間劃分上,要適當增加實踐課程的比重,加大實訓教學的力度,使學生有一定學時的實踐課程量,讓學生能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把理論知識轉變為實際工作能力。
(三)構建實踐平臺,優化人才培養新渠道
俗話說“紙上談兵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說明了實踐的重要性。可見,要想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滿足社會需求的港口物流專業人才,除了要加強自身專業知識外,還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才能提高專業技能。因此,各大高校應從社會對港口物流專業人才的知識、技能、品質的要求出發,構建有助于提高港口物流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可以通過實踐訓練,觀察物流工作流程,學會運作方式。同時,學校構建的時間體系,除了要有港口物流企業的各種實習外,還必須加強實驗基地和實驗室建設,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提高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作者單位:深圳第二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