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巾
以江西民辦高校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江西民辦高校教師職業滿意度中等偏下, 教師離職傾向較高。從穩定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發展、提升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出發, 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江西民辦高校起步于上世紀末,曾經辦學規模躍居全國之首,與北京、陜西并稱中國民辦高校前三強。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市場需求。二是政府支持。但近年來,我省民辦高校雖然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中,但與其他省份相比已失去優勢,已無法再與北京、陜西號稱前三強了。本文以江西省民辦高校為調查問卷對象,找出江西民辦高校教師職業滿意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和建議,實現穩定教師隊伍、促進教師發展、提升江西民辦高校核心競爭力。
二、調查設計與結果
(一)調查設計
此項調查主要采用書面調查問卷方式,調查共發放教師問卷 200份,共收回有效問卷 192 份,調查問卷有效率為96%。此外,對J學院教師進行開放式的訪談, 以作調查問卷的補充。
教師 A:教師離職比率高。本人2013年9月來J學院,一同聘用進來的共有八位老師,到目前只留下本人一位,其他七人都考公務員或去公辦學校或讀博士去了。教師 B:教師總體收入不高。學校的工資十多年都沒有相應的調整,甚至還下降了,三年前學校直接取消了每月的講師職稱補貼,取消了寒暑假績效工資,與同類公辦高校相比,基本工資偏低。教師 C:學校的福利待遇幾乎沒有。所有的過節費二十年都沒變,逢節就是發放100元。教師 D:普通教師參加培訓、進修的機會非常少甚至沒有。參加培訓、進修的機會主要集中在領導及教研室主任。
(二)調查結果
調查的總體結果是教師職業滿意度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調查發現, 江西民辦高校教師對收入福利待遇方面的滿意度明顯感到最不滿意;對自我實現方面滿意情況、工作感受方面滿意度、學校領導管理體制的滿意情況、工作培訓情況等滿意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對人際關系滿意情況是最滿意的。
三、影響江西民辦高校教師職業滿意度因素分析
(一)受社會制度大環境的限制,辦學經費問題是難點
民辦高校的經費主要靠辦學者投入,基本上依靠學生學費和國家貸款。另外投資者創辦民辦高校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盈利,因此民辦高校每年的收益不可能拿出太多用在學校的發展和教師、學生身上。國家對民辦高校經費方面的支持也是較少的。
(二)學校教師職業發展不如公辦高校教師廣闊
政策不僅在財政撥款上偏向于公辦高校,在職稱評審、課題申請、評優評先、國際交流等方面也偏向于公辦高校教師。公辦高校教師申請課題、評職稱比民辦高校教師容易得多,而且公辦高校教師外出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遠遠大于民辦高校教師。
(三)教師工作不穩定,離職傾向比較突出
民辦高校專業設置和課程調整變動較為頻繁,教師工作內容變化大、跨度大,一學期可能要教授幾門新課,備課工作量很大。不少教師常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教學問題、生活問題,導致強烈的職業困惑和焦慮。在高校科研任務的呼聲背景下,江西民辦高校教師在完成繁重教學工作的同時還要進行科研工作。這些繁重的工作使教師承受著較大的精神壓力,因此,只要遇到好的機會,就會毫不猶豫的離職。
四、提高江西民辦高校教師職業滿意度的對策和建議
(一)優化社會制度大環境來落實辦學經費
第一,國家要從宏觀層面上規范民辦高校的利潤分配,確保民辦高校每年必須拿出利潤比例的50%以上用在學校的發展和教師、學生身上;第二,引進企業贊助。可與企業簽訂長期的人才培養合同,為企業量身打造,輸送企業需要的人才;第三,加大宣傳力度,與事業成功的優秀畢業生加強聯系,讓事業成功的優秀畢業生多回報母校;第四,國家與地方政府要加大對民辦高校的扶持力量,增加對民辦高校經費的投入。
(二)推進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享受應有的社會保障
完善江西民辦教師社會保險專項補貼,保障民辦高校教師工資、福利待遇,按照有關規定為教師辦理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鼓勵民辦高校建立教師年金制度。
(三)優化教師培訓內容,滿足教師的成長需要
江西民辦高校一方面應逐步擴充教師數量, 減少專職教師教學以外的工作量, 使教師有時間參加培訓; 另一方面應關注教師個體, 切實了解教師的培訓需求,幫助確定培訓目標, 并提供詳細的各類年度進修計劃,具體做法參照以下幾個方面:
(四)建立公平、長效的教師晉升制度
晉升可從職稱晉升和職務晉升兩個方面著手。在職稱評審過程屮,不僅要注意教師在教學活動、學校各項會議、教研活動中的表現,還應該關注發表論文與申報課題等科研基本條件。職務晉升既要依據教師的考核結果,也要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杜絕論資排輩,只要是業績突出、群眾基礎好的教師,哪怕非高學歷者,也可破格提升。
(五)加強組織文化建設,提升教職員工的凝聚力
組織文化是使員工獲得充分發揮自己聰明才智、不斷實現自我的文化保障。幫助教職員工認識工作意義、建立工作動機、調動工作積極性。可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激發教師對學校的熱愛。(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