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中國義務教育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農村的小學教育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和困難。現階段這些問題和困難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教學活動重點和理念的轉變需要對于的新觀念接受和嘗試。而面對農村小學的實際問題,推動農村小學教育和教學理念的轉變,重視核心素養并用于傳統的小學教育活動的教學型應用,都對于提升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農村小學教育;教育理念;素質;核心素養
在中國現今升學制度下,學生們的學習行為多是為了下一個階段能夠進入一個相對完善的教學體系從而能夠接受好的教育為前提而開展的。長期以來,小學教育作為傳統意義上教育的基礎,在過分強調和追求分數以及結果的習慣下,已經形成一種固有的模式和教學常態。在新時期學生終身教育的前提下,作為中國義務教育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相對于城市小學教育,因為各種地域,經濟,歷史而遺留下的各式各樣原因,農村的小學教育不僅面對著自身特殊的問題和困難,具體體現在:農村學前教育的匱乏嚴重影響小學的教育質量。城市經濟的發展,小學生家長成為勞動力城市輸入而無法進行適時的監督教導,家長對于小學教育不科學的理解,導致家庭教育的在學生成長過程的空缺。加之農村教師老齡化以及缺少年輕教師的加入,農村小學校在辦學條件、師資、教學設備設施、校園環境等方面都存在更大的困難,而且難給教師提供提升自身素質的機會,這些都是導致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的滯后。而隨著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政策傾斜,各級政府和部門對于小學教育的重視,現階段這些問題和困難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是,由于職業的特性,硬件的改善就意味著教師自身教學活動觀念和教育重心的轉變,這需要有一個全局性并適合長期運作的過程。與此同時,教學活動重點和理念的轉變更不是一個短時間就能完成它自身的改革和新的嘗試。
從另一方面講,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教育觀念不斷完善,人們也對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和新的要求。作為義務教育的小學階段來說,學生對于世界的認知處于一種朦朧的階段,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在教育學生的方面我們真正的目的是把學生培養好,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儲備和培養各方面能力、構建完整的感情體驗,實現小學教育階段學生本身身心完善和發展的教育定位。小學階段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實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新課改計劃的實施中,原來那種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重視知識繼承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小學教育對學生多方位的要求。傳統的小學教育把教學建立在強調小學生在特定階段學習活動中客體性、被動性的基礎上,而淡化他們的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身份,忽視在整個漫長的教學活動中作為主體的他們對知識的主動性認知,多方面素質培養和知識在真實情境下的靈活和有效運用等基本需求。
在我國新課改大規模實施以來,新的和科學的教育理念都積極的被接受和一定程度的被實踐于教學,素質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教師、學校的高度關注,核心素養是一種學生的綜合性的體現,將之引入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引領學生全面發展,也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小學教育活動中變得日益的重要。核心素養的框架體系的重要性在新時期的小學教育中應該被進一步的重視和強化,也就是:自主行動、交互使用工具和在異質群體中可以有效互動的三種能力。三類核心素養但是以相互作用的形式進而實現人全面的發展。特別是在對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過程中,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的能力與滿足個人發展所需的知識儲備量的重要素質,而三者的多元互動將會在小學教育階段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在學生小學教育階段以及后續的學習和成長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教育中對于核心素養意識的強調不僅有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科學化認知,更是小學生在其當下的成長階段明確自身角色適應社會發展、合理化角色自身需要的必備條件。
為了更好的將核心素養概念引用于農村小學教學活動,就要求農村的小學教師首先要將核心素養融入日常的常規教學活動的內容當中,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優化教學內容。與此同時,農村小學教師應該更重視教學知識團之間的內在交融和交互促進。這種教學內容的豐富,不僅需要農村小學生積極主動式學習文化知識,還需要教師們規范化的示范核心素養的在今后成長的成果。教師的教學示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與效率,小學教師在教學活動的知識點的篩選和教學實踐的設計中,也要考慮到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個體差異,適當的拓展小學生的知識視野和科學體驗,在擴大農村小學生文化知識領域的前提下豐滿他們核心素養的內涵。這種示范活動能更全面的和直接的完善學生的核心素養,而且有助于教師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目標的實現。
總之,小學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起點,也是學生們接受正規教育的開端,對于學生身心的培養以及人生觀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農村小學教育作為之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面臨新時期的諸多挑戰的同時,更被給予更多的改革空間。在義務教育的進行中,隨著學校教學環境的逐漸改善,教師的自身素養和專業水準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而這種提升又能更好的貫徹新方法,新理念的可能性,而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踐行中我們更應注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和科學性,討論其在傳統的小學教育活動基礎上的有效應用,并將之踐行于農村小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是推動農村小學教育和促進農村小學生綜合發展的科學教育理念的轉變,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熊昱可,許祎瑋,王泉泉,等.核心素養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方法路徑[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1):41-48.
[2]彭玲藝,陳夢稀.教師教學實踐智慧內涵解讀[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6)
[3]黃國華.關于農村教育的一些思考[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 (02):20
作者簡介:于永梅(1975-)女,遼寧撫順人,大專學歷,一級教師,現工作于遼寧省撫順市東洲區碾盤鄉中心小學校,從教23年,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