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賀
摘要:初中物理是一門探究性較強的學科。物理,顧名思義就是要探究事物之間的原理,讓學生體驗尋找真知的快樂。因此,物理教學要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探究問題能力,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知物理學科帶來的思維火花。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主動進入思考的模式,積極地參與物理課堂。
關鍵詞:初中物理;問題情境;創設
問題是思維的開端,是學生學習與探索的動力。所謂問題情境,即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圍繞教學內容揭示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需要,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探究活動中來。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形式多樣、新穎有趣的問題情境,可以使原本抽象的物理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使枯燥的物理知識充滿趣味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問題的激情,帶著愉悅的心情參與到教學中來。就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而言,如何有效地創造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廣大物理教師不斷思考與探索的話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借助圖畫創設問題情境
圖畫是展示現象的主要手段,具有直觀性。圖畫情境就是把教學內容形象化,用課文插圖、簡筆畫、粘貼畫等來再現教學內容。它可以使學生感知豐富,進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學科知識,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比如上“浮力”這一課時,用多媒體展示美麗的海底世界,并提問:為什么魚可以在不同的深度上下游動?上“慣性”這一課時,用多媒體放出行駛的公交車突然剎車,人們就往前傾,行李架上的東西也往前移動。這時可以提問: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這樣一方面可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從而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圖像來提高理解和記憶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留下深刻印象。
二、借助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現實教學中,往往很多教師忽略實驗的重要意義,在實驗課上更多的是在黑板上做實驗,或要求學生按已有的實驗方法和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把實驗重復一遍而已。這樣不僅沒有達到實驗本身的目的,還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和厭學情緒。在物理教學中要施行素質教育,要面對全體學生,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變厭學為愛學。
例如在學習“電路組成”時,教師給學生一些組成電路的器材,問:能自己連接一個電路讓小燈泡發光嗎?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刻被調動起來,這就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接著請學生講出要使小燈泡發光及便于控制,必須有哪些器材?學生自然而然能想到一個完整的電路必備的元件及作用。在此基礎上,要繼續讓學生做一做:若給你2個小燈泡,你能讓它們同時發光嗎?要讓一個開關控制一個燈泡,該怎樣連接電路?從而導出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并且可以問:家里的電燈是串聯的還是并聯的?學生在動手操作方案設計、成果展示、實際應用等一系列活動中自然學得輕松愉快。
三、借助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
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上,教師應盡可能地挖掘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注重社會熱點的聚焦,以直觀形象的生活問題引導學生自發性的產生疑慮、追根溯源,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當我們乘坐在正在行駛的汽車上時,為什么路旁的樹木或建筑物一直在后退呢?我們吃飯用的筷子插到水里后為什么會變彎呢?我們去海邊旅游時發現海水是藍色的,而用手捧起一捧它卻沒有顏色了,這是為什么呢?……這一系列的生活現象,學生都非常熟悉,但是,學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當教師在課堂上創設這些問題情境時,這些現象便會再次浮現在學生的腦海之中。看似簡單的生活現象,背后卻蘊藏著豐富的物理知識。通過真實問題的再現,學生和物理學科之間自然會產生親和力,也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之下,聯系生活實際,主動探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知識。
案例在“光的折射”的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問學生: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沒發現放在水中的筷子被“折斷”了?抓魚時,明明看到魚卻很難抓到,這是為什?在這生活化的問題導向之下,學生開始討論與交流,眾說紛紜:水面反光,看的不準確;杯子有問題,欺騙了我們的眼睛……面對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可以在課堂上依托問題導向,與學生共同完成“水杯中的鉛筆被折斷”的實驗,逐步破解學生的疑惑,并為引出教學內容。在真實問題的導向下,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四、創設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引人入勝的科學故事、名人傳記、歷史典故及與教學有關的民間傳說等作為情境材料,引導學生從中去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通過故事情境,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壓強”一課中,為演示大氣壓的存在,可以講馬德堡半球實驗的故事。1654年5月8日,德國馬德堡市的市民們看到一件令人既驚奇又困惑的事情。他們的市長,就是發明抽氣機的奧托·格里克,把2個直徑30多厘米的空心銅球緊貼在一起,用抽氣機抽出球內的空氣,然后用2隊馬車向相反的方向拉2個半球。16匹馬拼命掙扎著,但怎么都不能把它們拉開,或者只有費很大的勁才能拉開它們。當馬用盡全力把2個半球最后拉開的時候,還發出很大的響聲,像放炮一樣。市民們驚奇地問:“是什么把它們壓合得這么緊呢?”“沒有什么,是空氣。”市長這樣回答。而如果把鋼球上的閥門擰開,空氣經閥門流進球里,用手一拉球就開了。這就是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
結語: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創設問題情境的最終目的就是激起學生對物理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探索的激情,使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實現學生綜合素養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肖天舉.初中物理情境教學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1.
[2]吉華.生活——初中物理問題情境創設之本源[J].中學物理,2013,31 (24):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