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要: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強,其中蘊藏豐富文化資源的少數民族旅游區逐漸成為了熱門旅游區,并可能成為我國旅游發展新的突破口。在其快速發展的同時,其弊端也隨之顯現。其中導游講解問題備受關注。針對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存在的問題,從豐富改善講解形式、突出民族旅游特點;培養“雙語”型導游人員;提高導游個人素質三方面就如何實際性解決目前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問題;對策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單一的觀光旅游已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人們對于文化層面的旅游需求日益增強。由于少數民族歷史發展的特殊性,其旅游亮點不僅在于風景觀光,更重要的是悠久獨特的文化。所以,以獨特與神秘文化并存的少數民族地區成為了一個旅游熱點。導游是旅游景區的門面及第一形象代言人,其中導游的講解服務又是景區文化宣傳的最主要途徑。因此,針對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的問題,研究和探討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水平的途徑和對策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一、概念界定
(一)導游講解的內涵
據國語辭典記錄,“導游即引導游客游覽的專門從業人員。大多經過專業訓練,對游覽勝地的景觀與人文背景有深入了解,并多精通倆國以上的語言,隨時對游客解說,以增進游興?!薄爸v解即解說分析。出自宋史·卷三二九·常秩傳:秩長於春秋,至斥孫復所學為不近人情。著講解數十篇,自謂聖人之道,皆在於是?!币虼藢в沃v解即導游對景區的歷史文化、景觀魅力進行深度挖掘,在重組創造后,通過精彩講解讓游客深入了解景區。“上升一種層面來看,導游講解也是一種口頭語言技巧和文學藝術的創造。”
(二)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的內涵
少數民族地區是指以少數民族為主聚集生活的地區。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等邊疆地區。因為少數民族地區具有區獨特的民族特色,因此在導游講解定義方面要更加強調其民族性。文章將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定義為,是指在少數民族地區內,導游對該民族區域內景區特有的民族歷史文化、景區魅力進行深度挖掘,在重組創造后,通過富有民族風情的精彩講解讓游客深入了解景區及該地區的民族風俗。
二、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現狀及問題
導游講解水平低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不僅對地區旅游形象甚至對全國的旅游形象都影響頗大。要想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應先抓問題的主要方面,也就是問題最為嚴重的地區。據調查,因為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特殊性,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問題頗為嚴重。我國主要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省市主要為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云南省、海南省等?!熬蜕贁得褡宓貐^導游講解中存在的問題,除了全國普遍存在的導游講解準確度不夠;不尊重史實;導游講解中常常伴有不良的口語表達習慣;導游講解詞互相抄襲、千篇一律等一般問題?!边€有以下幾點問題:
(一)導游講解形式死板老套,沒有突出民族特色
很多時候游客旅游的期望是導游工作的導向,只要抓住游客的旅游期望,并努力使之實現,無疑會提高旅游者的滿意度。文化資源是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發展的源泉,也是最主要的旅游吸引物。憑借其獨一無二的民族特色文化,少數民族地區越來越成為國內旅游發展的熱點,據統計也是重復旅游的主要旅游地。但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景區中,常出現導游不能抓住該地區旅游發展的關鍵,忽視少數民族地區游客對于民族文化的特別情懷,沒有正確認識到游客旅游的目的與期望,將其與普通地區一概而論,從而在講解中往往會出現語言書面化、沒有新意、講解過于呆板缺乏修飾等問題,不利于游客對于該地區文化的理解。如,內蒙古自治區草原旅游區。內蒙古草原旅游是內蒙古旅游發展的主打特色,馬文化、游牧文化以及那達慕文化是其必提內容。但部分導游人員不能抓住該地區草原內在文化才是游客游覽最終目的,往往將其當作觀光游進行講解,只從地理位置,占地面積,草的外部特征等進行解說,并且所用語言較為空洞乏味,沒有突出本地區的民族特色,也不能吸引游客眼球,對其旅游地形象多有影響。
(二)導游人員語言單一,溝通能力弱
語言是導游講解的關鍵。通過對網上旅游電商平臺的旅游評論區的觀察顯示,部分少數民族地區景區導游人員會出現兩種語言問題。一是導游人員精通本民族語言,對于全國通用語言較為陌生或不熟練。在這種情況下導游人員雖然對該地區文化具有較深層次的理解與感受,但是由于導游所面對的講解對象是全國各地的游客,通用語言的欠缺直接影響其與游客的溝通以及其對景區文化的介紹,導致“茶壺里煮餃子——肚里有貨倒不出”的問題頻頻出現。二是導游人員精通全國通用語言,但對于該地區民族語言較為陌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導游人員講解溝通沒有障礙,能夠清楚流暢的進行講解,但是,由于其對地區民族語言的生疏,從而不利于對民族文化的深入學習及掌握,或者在講說過程中無法在形式上體現民族特色,使得出現導游人員胸無點墨的現象,最終影響游客的游覽興致,降低游客的旅游滿意度。例如“海南地區,具有豐富的民族風情旅游資源,如“軍坡節”、“三月三”、龍水節、黎族面具舞等一些民族節慶活動,若沒有雙語言的導游,大多數旅游者不太可能可以真正深入體會到該民族地區旅游所蘊含的獨特文化底蘊?!?/p>
(三)導游講解中導游素質待提升
導游是景區的窗口與形象,導游員的素質與景區形象密不可分。與非少數民族相比,雖國家對于少數民族各方面的發展給予重點關照和扶持,但現階段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其經濟、社會、教育等的發展仍相對較為落后。所以在此條件下,該地區導游人員的培養質量不太理想,此外少數民族地區還存在導游培訓方面較為匱乏、導游監管制度及機構還不夠完善,從而導致少數民族地區導游素質普遍低下,旅游目的地形象隨之下跌。據統計,少數民族地區導游素質低下是游客對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滿意度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西藏旅游區,“藏族人多數信仰藏傳佛教,他們把宗教信仰抬舉到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他們言必先頌佛,行必先拜佛,思必先及佛。”不少游客被西藏神秘的文化所吸引慕名而來,從而切身體會西藏文化。但在旅游的過程中有部分導游人員素質極差,在導游講解中大放厥詞,或全程無講解、擺黑臉、甚至出現強買強賣現象,將游客的一次文化求學之旅,變成了“噩夢”之行。
三、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水平優化對策
(一)立足民族特色,多種講解形式并存
少數民族以其獨具魅力的文化資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來觀光、體驗與學習。文化旅游不同于觀光旅游,其對導游人員的講解能力要求更高。尤其是具有豐富民族風情的少數民族旅游區,單一的講解方式已經無法適用豐富深厚文化的宣講,這就要求少數民族地區導游人員學習多種講解技巧與形式。如,通過導游人員穿著本地少數民族地區服飾,先營造民族特色氛圍;運用故事講說的形式,使講解內容能夠符合大眾口味,更容易被理解;必要時加以樂器演奏渲染民族氣氛;導游人員亦可通過民族歌曲的演唱,將游客帶入營造好的民族文化意境中;也可在游客興致正濃時,或根據講解內容加以舞蹈表演,讓游客流連忘返??傊ㄟ^多種講解方式將本地區文化更為生動、通俗易懂的表現出來,加深游客對旅游地的印象,進而提高旅游者的滿意度。
(二)注重導游人員“雙語”講解能力培養
“少數民族地區是使用雙重語言地區,民族語言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內容”。所以,要想了解一種民族的文化必然先要了解其語言。導游作為旅游地文化的宣講者,首先應對該地區文化有深入了解,熟悉該地區民族語言,對該地區民族的文化有著深入和獨到的理解,與此同時還應掌握全國通用語言,以便更清晰明了的對旅游景區進行講解。所以培養少數民族地區雙語(全國通用語言和地方語言)導游人員對少數民族地區旅游的宣傳具有重要作用。少數民族雙語導游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1.從政府方面,少數民族地區旅游局應對“雙語導游”(全國通用語言與地方語言)的人才的培養予以重視,開展少數民族雙語導游比賽,鼓勵導游積極自我提升;2.從企業方面,應注重導游人員語言能力的培養,設立專門培訓課程,聘請相關專業人員秉承“缺哪補哪”的原則有針對性的對導游進行專業培訓,同時要設定相關員工獎懲制度督促此項工作有效落實。3.從學校方面,在對旅游人才的培養上應多方面考慮,設立本土—通用—及外語兼備的語言課程,采取理論課程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注重導游個人素質的培養
“導游作為旅游景區對外宣傳的名片”,其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旅游地的形象。導游素質的高低也直接決定著旅游質量的好壞。部分少數民族旅游地導游在講解過程中語言不雅,強買強賣,甚至出現打罵游客的現象,足以見證其導游素質的水平偏低。針對此類問題,提出了以下幾點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導游個人素質水平的相應措施:1.從國家層面上,少數民族地區旅游局應加強該少數民族地區導游的監管力度,制定嚴格的導游獎懲制度,保證所有導游都是持證人員,嚴禁旅行社聘用未經專業訓練的“黑導游”。2.從相關學校與培訓機構上,要加強對導游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和職業道德教育,注意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3.從旅游企業上,在聘用導游之前應貫徹落實崗前培訓,確保其具備從專業知識素養與專業技能素養,并著重對導游人員素質的考核,確保導游人員考核合格方能上崗。
四、結論
導游講解的水平可以反映出一個導游員的水平,而導游員的水平則代表著一個景區、一個旅行社、甚至一個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所以,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水平對于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文章首先介紹了導游講解的內涵;其次,提出了少數民族地區導游講解中存在的導游講解形式死板老套,沒有突出民族特色、導游人員語言單一,溝通能力弱、導游人員素質偏低這三方面的問題;最后,針對這三方面問題分別提出了解決對策,即立足民族特色,多種講解形式并存、注重導游人員“雙語”講解能力培養、注重導游個人素質的培養的,其目的在于培養出合格、出色的少數民族地區導游,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趙霞,黃艷峰,趙博生.導游講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04).
[2]高永豐.旅游景區專職導游講解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網絡財富,2010(19).
[3]黃麗華.淺談少數民族導游的培訓與管理——以海南黎苗少數民族導游為例[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10).
[4]李雄飛.藏族“拉伊”與藏傳佛教[J].西北民族研究,1998(01).
[5]馬靜.淺談內蒙古地區導游員素質[J].發展,2010(05).
[6]白洋,劉曉燕,唐慶忠.新疆少數民族導游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新西部(理論版),2015(07).
[7]費斯威.高職本土型雙語導游人才培養研究[J].湖州職業技術學院報,2011(02).
[8]黃麗華.瓊南少數民族導游的培訓與管理[J].瓊州學院學報,2009(05).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